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基础练习
知识点一 光武中兴
1他身为外戚,篡夺了西汉的政权,但其统治并不长久,最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这里的“他”指的是 ( )
A.项羽 B.刘秀 C.王莽 D.张角
2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等。此举意在 ( )
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
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
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
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
3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4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它直接见证了 ( )
A.商王朝的覆灭 B.西周的建立
C.光武中兴 D.刘邦称帝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2)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具体措施不同,光武帝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时期所没有的。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10 1 13 11 2
27 2 32 30 3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8 15 12 17 9
9 36 34 18 54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6汉顺帝末年,“跋扈将军”梁冀把持朝政,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 ( )
A.政治腐朽 B.政权瓦解
C.“光武中兴” D.黄巾起义
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8“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材料中“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张角
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1)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镇压黄巾军的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地主的大小武装。
(2)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没有相互支援配合,最终被官军各个击破。
(3)东汉政府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胜过黄巾军首领。
10(2023 开封月考)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光武帝规定“后宫之家(此指皇帝母亲的亲戚),不得封侯与政”,但最终东汉还是让“后宫之家”成了政权的掘墓人。据此可知,两汉败亡的一个相同原因是 ( )
A.外戚干政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
11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 )
A.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创立宗教组织
12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材料一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 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 结局如何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给东汉政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 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如图),下穿长裤,左腿屈膝,右腿上扬,赤足,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憨态可掬,体现正在击鼓说唱的形象。说唱俑又称说书俑,说唱是汉代百戏之一种。汉代俳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表演时,边击鼓边歌唱。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这种说唱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说唱俑。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基础练习
知识点一 光武中兴
1他身为外戚,篡夺了西汉的政权,但其统治并不长久,最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这里的“他”指的是 ( C )
A.项羽 B.刘秀 C.王莽 D.张角
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等。此举意在 ( A )
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
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
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
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颁布诏令释放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所采取的措施,释放奴婢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发展生产,恢复东汉的经济。
3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D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解析:阅读理解题干材料可知,光武帝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4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它直接见证了 ( C )
A.商王朝的覆灭 B.西周的建立
C.光武中兴 D.刘邦称帝
解析: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拓展延伸:“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2)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具体措施不同,光武帝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时期所没有的。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B )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10 1 13 11 2
27 2 32 30 3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8 15 12 17 9
9 36 34 18 54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解析:观察表格,反映的是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由于他们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6汉顺帝末年,“跋扈将军”梁冀把持朝政,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 ( A )
A.政治腐朽 B.政权瓦解
C.“光武中兴” D.黄巾起义
解析:“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有密切的关系。
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D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8“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材料中“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 D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张角
解析:依据“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也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等关键信息可知,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组织策划了黄巾起义,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B )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解析: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拓展延伸: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1)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镇压黄巾军的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地主的大小武装。
(2)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没有相互支援配合,最终被官军各个击破。
(3)东汉政府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胜过黄巾军首领。
10(2023 开封月考)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光武帝规定“后宫之家(此指皇帝母亲的亲戚),不得封侯与政”,但最终东汉还是让“后宫之家”成了政权的掘墓人。据此可知,两汉败亡的一个相同原因是 ( A )
A.外戚干政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
解析:“后宫之家”是指外戚,“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说明西汉败亡于外戚干政,而“‘后宫之家’成了政权的掘墓人”说明东汉也败亡于外戚干政。
11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 D )
A.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创立宗教组织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包括大泽乡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刘邦率军包围咸阳,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黄巾起义是张角利用太平道传教策划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创立宗教组织是黄巾起义的特点。
12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帝王篇】
材料一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答:图一是王莽,图二是汉光武帝刘秀。新朝建立于公元9年,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 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 结局如何
答: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最终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汉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这些措施使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专权篇】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给东汉政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这种现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反抗篇】
材料三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人民无法忍受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 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答: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失败。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新朝和东汉王朝建立情况的识记,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题可从施政措施上进行比较,旨在突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繁荣的主旨思想;第(3)题以图示的形式揭示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4)题和第(5)题则是通过民谣和史料记载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黄巾起义的识记以及对东汉灭亡的必然性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较为基础,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如图),下穿长裤,左腿屈膝,右腿上扬,赤足,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憨态可掬,体现正在击鼓说唱的形象。说唱俑又称说书俑,说唱是汉代百戏之一种。汉代俳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表演时,边击鼓边歌唱。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这种说唱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说唱俑。
答:东汉时期国家统一,人们安居乐业;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豪强地主大量存在,文化发展繁荣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国家统一,人们安居乐业;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豪强地主大量存在,文化发展繁荣等,因而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会有这么多的说唱俑。说唱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