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每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每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5:50:08

文档简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基础练习
知识点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世界粮食日”设立的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先民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就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了 ( )
①稻 ②粟 ③小麦 ④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 )
①种植粟和水稻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原始聚落的出现 ④火的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31997年,6 000年前的高淳薛城遗址(江苏省南京市附近)被发现,考古出土了115具人骨架,以及玉器、陶器、磨制石器等400余件文物,人们称它为“金陵第一古村落”。想象一下,那时这里的先民们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态跟下列哪里的原始居民情况最为接近 ( )
A.云南省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省余姚 D.陕西省西安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
5“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诗歌中“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的农作物是 ( )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农耕文明是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定居生活所创造的文明。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早期农耕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从事农业生产、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等。
知识点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6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 ( )
A.干栏式房屋 玉米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
C.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玉米
D.干栏式房屋 水稻
7西安半坡博物馆一项全新的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开放后,游客们通过各种项目设置,全方位体验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和文化。游客们的体验活动项目不包括 ( )
A.在水田里插秧栽稻
B.搭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打猎捕鱼,饲养猪狗
D.纺线、织布和制作衣服
对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等。
不同点:①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前者生活在寒冷、干燥的黄河流域,后者生活在高温、潮湿的长江流域;②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后者是干栏式房屋;③所种农作物不同,前者种植粟,后者种植水稻;④制造的陶器不同,前者是彩陶,后者是黑陶。
8(2023 南宁月考)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由“穴居”步入“定居”。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
A.使用陶器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农业生产的出现
9(2023 深圳期中)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较,“新”在 ( )
①有原始农耕和陶器
②有住房,过定居生活
③以磨制工具为主,懂得钻孔
④过群居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纽约时代广场堪称“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曾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专题,再现了7 000年前的中华原始农耕文明,几乎传播到了全世界。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1)你认为材料一《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专题中,将会展现哪些图片 (至少列举四个)
(2)材料二是某同学在博物馆看到的部分考古文物,请你判断半坡遗址出土的这些工具的用途,并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们了解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什么招待你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哪两种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始农业生产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谈谈你对农业是文明之母的认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请你仿照范例,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解说。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 。
“骨耜”可以见证: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基础练习
知识点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世界粮食日”设立的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先民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就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了 ( C )
①稻 ②粟 ③小麦 ④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2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 C )
①种植粟和水稻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原始聚落的出现 ④火的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种植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使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原始聚落出现;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故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①②③。而火的使用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31997年,6 000年前的高淳薛城遗址(江苏省南京市附近)被发现,考古出土了115具人骨架,以及玉器、陶器、磨制石器等400余件文物,人们称它为“金陵第一古村落”。想象一下,那时这里的先民们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态跟下列哪里的原始居民情况最为接近 ( C )
A.云南省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省余姚 D.陕西省西安
解析:由“江苏省南京市”可知,题干中6 000年前的高淳薛城遗址属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 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会制造玉器和陶器,与高淳薛城遗址所反映的史实接近。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B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依此判断,B正确。
5“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诗歌中“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的农作物是 ( B )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依据题干中“骨耜”“水田”等有效信息,可判断该诗歌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拓展延伸:农耕文明是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定居生活所创造的文明。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早期农耕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从事农业生产、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等。
知识点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6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 ( B )
A.干栏式房屋 玉米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
C.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玉米
D.干栏式房屋 水稻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土木建筑的房子”“小米”,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 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故B符合题意。
7西安半坡博物馆一项全新的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开放后,游客们通过各种项目设置,全方位体验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和文化。游客们的体验活动项目不包括 ( A )
A.在水田里插秧栽稻
B.搭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打猎捕鱼,饲养猪狗
D.纺线、织布和制作衣服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因此在水田里插秧栽稻不是半坡人的生活。
拓展延伸:对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等。
不同点:①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前者生活在寒冷、干燥的黄河流域,后者生活在高温、潮湿的长江流域;②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后者是干栏式房屋;③所种农作物不同,前者种植粟,后者种植水稻;④制造的陶器不同,前者是彩陶,后者是黑陶。
8(2023 南宁月考)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由“穴居”步入“定居”。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D )
A.使用陶器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农业生产的出现
解析:促使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它使人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在某个固定地点长期生活。
9(2023 深圳期中)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较,“新”在 ( A )
①有原始农耕和陶器
②有住房,过定居生活
③以磨制工具为主,懂得钻孔
④过群居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较,“新”在有原始农耕和陶器、有住房,过定居生活、以磨制工具为主,懂得钻孔。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纽约时代广场堪称“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曾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专题,再现了7 000年前的中华原始农耕文明,几乎传播到了全世界。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1)你认为材料一《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专题中,将会展现哪些图片 (至少列举四个)
答:骨耜、稻谷、陶器、玉器、干栏式建筑等。
(2)材料二是某同学在博物馆看到的部分考古文物,请你判断半坡遗址出土的这些工具的用途,并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答:用途:石斧进行农业生产;鱼叉、鱼钩用来捕鱼;纺轮用于纺织。生产、生活状况:会制作并使用磨制石器,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用鱼叉、鱼钩捕鱼,作为食物的补充;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们了解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什么招待你
答:考古发现。粟、鱼、肉等。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哪两种
答:粟、水稻。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始农业生产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谈谈你对农业是文明之母的认识。
答:基本条件:制造生产工具、了解自然节气、讲求水利灌溉等。认识:农耕文明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河姆渡”,依据其相关知识回答,如骨耜、稻谷、陶器、玉器、干栏式建筑等。第(2)题,观察材料二中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斧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鱼叉、鱼钩是用来捕鱼的,纺轮是用于纺织的,依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推断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第(3)题第一问,材料二中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鱼叉、鱼钩、纺轮均是考古发现的文物,使我们了解了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种植粟、捕鱼、饲养家畜等,依此分析可知,半坡居民当时的主要食物是粟、鱼和肉等。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第(5)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生产发展应具备的条件有制造生产工具、了解自然节气、讲求水利灌溉等;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答:耒耜的出现和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人会制作玉器(或简单的乐器骨哨)。
(2)请你仿照范例,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解说。
【范例】“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耒耜的出现和使用,粮食的储备”即可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会制作玉器(或简单的乐器骨哨)能够体现其“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第(2)题,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有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故“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骨耜”是河姆渡人最典型的农业工具,故其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