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提优测评卷 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提优测评卷 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5:56:57

文档简介

单元提优测评卷(一)(第一单元)
(4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3 泉州期中)在元谋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颗人类门齿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及伴存的炭屑和烧骨。这一发现印证了元谋人 ( )
A.使用磨制石器 B.已经学会用火 C.过着定居生活 D.进入农耕时代
2.(2023·保定期末)在“旧石器时代”生活着一群早期人类,他们组成群体生活在一起,通过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获取食物。考古发现,他们已经学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群早期人类最有可能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2023年是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4周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举办了系列展览,下列图片能入选的一项是 ( )
4.(2023 绵阳期中)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很多穿孔动物牙齿饰物,穿孔不甚整齐。有的因经常穿戴,孔变得光滑。据此可知,山顶洞人 ( )
A.学会保存火种 B.使用打制石器 C.懂得饲养动物 D.懂得爱美装扮
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6.(2023 海口月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 ( )
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B.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
7.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8.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C.人们过着群居生活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10.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了 ( )
A.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
C.炎帝部落在渭河流域        D.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
11.追忆历史,四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经历了一场大洪水,最终在华夏先民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治理了大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下列传说与之有关的是 ( )
A.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盘古开天辟地
12.(2023 常州月考)《史记》记载“黄帝居中,四夷宾服”。后来,不论是夏商周的华夏族,还是蛮夷戎狄的“四夷”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自称“黄炎之后”“炎黄后裔”。这体现了 ( )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C.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D.家国一体丰富多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26分)
13.虽然有的历史距离我们已有几千年,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其存在。依据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4分)
(2)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2分)
(3)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文物或复原图向游客介绍。(2分)
(4)假如你是半坡博物馆的负责人,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状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再现当时半坡居民的生活 (2分)
(5)为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观河姆渡、半坡博物馆,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14.下面是某中学的学生针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材料一 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骄横的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传说中哪一战争发生时的场景 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二反映的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她与图一中的人物有怎样的关系 (4分)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时代“选贤与能”的办法历史上叫什么 (2分)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2分)
(5)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 请简要说明。(2分)单元提优测评卷(一)(第一单元)
(4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3 泉州期中)在元谋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颗人类门齿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及伴存的炭屑和烧骨。这一发现印证了元谋人 ( B )
A.使用磨制石器 B.已经学会用火 C.过着定居生活 D.进入农耕时代
解析:据材料“在元谋人遗址中……炭屑和烧骨”可知,这一发现印证了元谋人已经学会用火;元谋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还没有进入农耕时代,还没有过定居生活。
2.(2023·保定期末)在“旧石器时代”生活着一群早期人类,他们组成群体生活在一起,通过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获取食物。考古发现,他们已经学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群早期人类最有可能是 ( B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元谋人不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A;河姆渡人、半坡人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生,排除C、D。
3.2023年是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4周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举办了系列展览,下列图片能入选的一项是 ( C )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A与半坡居民有关,B、D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
4.(2023 绵阳期中)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很多穿孔动物牙齿饰物,穿孔不甚整齐。有的因经常穿戴,孔变得光滑。据此可知,山顶洞人 ( D )
A.学会保存火种 B.使用打制石器 C.懂得饲养动物 D.懂得爱美装扮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作饰品,具有爱美意识。
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D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解析:根据题目中“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划分标准。
6.(2023 海口月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 ( B )
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B.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
解析:山顶洞人属于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之一,当时尚未出现原始农业;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与纺织有关,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与手工业有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说明当时的农业有了初步发展。
7.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 D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析: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所以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8.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
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C.人们过着群居生活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
10.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了 ( A )
A.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
C.炎帝部落在渭河流域        D.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
解析:祭祀炎帝的炎帝陵、炎帝神农故里、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反映了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相传炎帝制作农具,教人农耕,号称神农氏。
11.追忆历史,四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经历了一场大洪水,最终在华夏先民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治理了大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下列传说与之有关的是 ( C )
A.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盘古开天辟地
解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治水10多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洪灾,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12.(2023 常州月考)《史记》记载“黄帝居中,四夷宾服”。后来,不论是夏商周的华夏族,还是蛮夷戎狄的“四夷”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自称“黄炎之后”“炎黄后裔”。这体现了 ( C )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C.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D.家国一体丰富多元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各民族认同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26分)
13.虽然有的历史距离我们已有几千年,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其存在。依据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解读】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4分)
答: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耕(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出现原始手工工业(制造陶器);会建造房屋(河姆渡人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等。
(2)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2分)
答: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你来解读】
(3)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文物或复原图向游客介绍。(2分)
答:骨耜:河姆渡人首先将水牛等动物的肩胛骨进行磨制加工,然后装上木柄,进行耕作;稻谷遗存: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刻画猪纹的黑陶钵:河姆渡人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陶器上还刻有动物图案;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任选其一即可)
(4)假如你是半坡博物馆的负责人,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状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再现当时半坡居民的生活 (2分)
答:表演半坡人采集狩猎接力游戏;表演半坡人的劳动生产场景;表演半坡人的日常生活等。
(5)为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观河姆渡、半坡博物馆,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答:追寻谷米(稻谷)之源、体会原始文明。
解析:第(1)题,图片反映了当时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使用的工具、种植的农作物、制作的陶器及所建造的房屋,依据这些信息便可描绘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第(2)题,依据第(1)题的解答,可知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第(3)题,可以选题图中骨耜、稻谷遗存、刻画猪纹的黑陶钵、干栏式房屋中任何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介绍,如:骨耜,河姆渡人首先将水牛等动物的肩胛骨进行磨制加工,然后装上木柄,进行耕作。第(4)题,策划内容一定要贴近半坡居民的生活,能够使策划再现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让游客在体验中较为真实地了解半坡居民。第(5)题,宣传语要有感染力、号召力,言之有理即可。
14.下面是某中学的学生针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传说中的战争】
材料一 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骄横的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传说中哪一战争发生时的场景 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 (4分)
答:涿鹿之战。炎帝、黄帝大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文明形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二反映的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她与图一中的人物有怎样的关系 (4分)
答:嫘祖会缫丝,并擅长纺织。嫘祖是黄帝的妻子。
【民主制度起源】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时代“选贤与能”的办法历史上叫什么 (2分)
答:禅让制。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2分)
答:贤:高尚的品德;能:卓越的才能。
(5)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 请简要说明。(2分)
答:有。这种民主推举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也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清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人物信息“蚩尤”判断出战争的名称,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结果和影响。第(2)题抓住图二中的关键信息“嫘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阅读理解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题在回答第(3)题的基础上归纳即可。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