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每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每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6:00:41

文档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基础练习
知识点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文物中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的是 ( D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春秋时期,手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其具体表现在 ( B )
①青铜业   ②冶铁业   ③煮盐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纺织业、冶铁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右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C )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图中文物为春秋时期铁制货币,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已出现铁器,这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由此判断①②④表述符合史实,而③与史实不符。
知识点二 王室衰微
4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C )
A.禅让制渐成风尚
B.世袭制开始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分封制得到强化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楚君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并结合所学可知,楚君称“王”,与周天子称号一致,打破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出现了地方诸侯不听命于周王室的现象,表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所以C符合题意,D排除;A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有关,排除;世袭制开始确立于夏朝的启,排除B。
5《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A )
①周天子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
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③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知识点三 诸侯争霸
6“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关系。各国诸侯都了解周天子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种“险恶的关系”的是 ( C )
A.阪泉之战 B.国人暴动
C.春秋争霸 D.牧野之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逐渐衰微,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称霸中原、号令诸侯,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依此判断,C符合题意。
7(2023 西安期中)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争夺霸主地位。葵丘会盟后,齐桓公成为首个霸主。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首个霸主的原因不包括 ( D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齐国的地理位置优越
C.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辅佐周天子管理国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原因是齐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渔业盐业优势,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辅佐周天子与争霸相矛盾。
8据史料记载:春秋争霸战争中,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史料表明 ( B )
A.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B.完成了局部统一
C.周王室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D.社会呈现出稳定局面
解析:阅读题干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由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拓展延伸:评价春秋争霸战争 
(1)消极性: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积极性:在战争过程中,打击和削弱了奴隶制贵族势力,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扫清了道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争霸战争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这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大国为了争霸,都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出现了经济发展、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争霸战争还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9“礼崩乐坏”指井田制、分封制、社会等级等奴隶制度在东周时期的崩溃和瓦解,且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增多。下列关于“礼崩乐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战争多针对周边少数民族
B.周王室的衰微是根本原因
C.这一时期诸侯国数量增多
D.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指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战争多发生于诸侯国之间;B是表现,而非实质原因;随着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持续,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各项制度的崩溃和瓦解。
10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遗存话经济】
(1)从这些历史遗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答: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出现,冶铁业出现,牛得到驯服,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金属货币开始广泛流通。
【图册话争霸】
(2)这两幅图片绘制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故事,请你说一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
答: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争霸战争。
(3)图片中的两位霸主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争霸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什么名义
答: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尊王攘夷”。
(4)有人说:“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害而无一利。”请说一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春秋争霸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区域性的统一和民族交融,还促进一些诸侯国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一、二、三中历史遗存的铁农具、牛尊和金属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出现,冶铁业出现,牛得到驯服,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金属货币开始广泛流通。第(2)题,春秋时期,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开始了争霸战争,图四、图五中历史人物便是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两位霸主。第(3)题,齐桓公称霸和晋文公称霸都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其目的是称霸中原,号令诸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题中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结合所学知识,虽然春秋争霸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区域性的统一和民族交融,还促进一些诸侯国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备选习题】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其实质是 ( D )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C.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D.利用周天子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解析: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为减少自己争霸时在政治上的阻力,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尊崇周天子和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也不是为了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拓展延伸:齐桓公成为首霸的原因 
(1)齐国地理位置优越,盛产渔盐,为其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富兵强。
(3)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获得诸侯国的支持,增强了齐国的号召力。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10 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炎帝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广大群众),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司马贞《三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耒耜的用途。材料二中的炎帝还有哪些功绩 (至少写出两点)
答:翻土。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材料三 不违(违背)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谷物就吃不完);数罟(口很小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伐木工具)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2)依据材料三,请你谈谈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农业生产要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过度掠夺资源。
材料四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器和牛耕广泛使用对春秋时期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
答: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和商业、城市都有所发展;政治: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三个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
答:在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石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在夏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工具;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二“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广大群众),始教耕”并结合所学可知,耒耜的用途是翻土。第二问,材料二反映的是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结合所学回答炎帝其他功绩即可。第(2)题,据材料三内容可知,农业生产要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过度掠夺资源。第(3)题,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和商业、城市都有所发展;在政治上,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第(4)题,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在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石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在夏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工具;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基础练习
知识点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文物中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的是 ( )
2春秋时期,手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其具体表现在 ( )
①青铜业   ②冶铁业   ③煮盐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右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二 王室衰微
4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
A.禅让制渐成风尚
B.世袭制开始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分封制得到强化
5《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
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③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三 诸侯争霸
6“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关系。各国诸侯都了解周天子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种“险恶的关系”的是 ( )
A.阪泉之战 B.国人暴动
C.春秋争霸 D.牧野之战
7(2023 西安期中)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争夺霸主地位。葵丘会盟后,齐桓公成为首个霸主。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首个霸主的原因不包括 (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齐国的地理位置优越
C.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辅佐周天子管理国家
8据史料记载:春秋争霸战争中,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史料表明 ( )
A.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B.完成了局部统一
C.周王室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D.社会呈现出稳定局面
评价春秋争霸战争 
(1)消极性: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积极性:在战争过程中,打击和削弱了奴隶制贵族势力,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扫清了道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争霸战争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这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大国为了争霸,都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出现了经济发展、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争霸战争还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9“礼崩乐坏”指井田制、分封制、社会等级等奴隶制度在东周时期的崩溃和瓦解,且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增多。下列关于“礼崩乐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战争多针对周边少数民族
B.周王室的衰微是根本原因
C.这一时期诸侯国数量增多
D.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10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从这些历史遗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这两幅图片绘制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故事,请你说一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
(3)图片中的两位霸主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争霸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什么名义
(4)有人说:“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害而无一利。”请说一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5)春秋时期一些诸侯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其实质是 ( )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C.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D.利用周天子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10 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炎帝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广大群众),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司马贞《三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耒耜的用途。材料二中的炎帝还有哪些功绩 (至少写出两点)
材料三 不违(违背)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谷物就吃不完);数罟(口很小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伐木工具)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2)依据材料三,请你谈谈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四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器和牛耕广泛使用对春秋时期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三个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