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基础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基础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6:05:23

文档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材核心练: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东周:公元前 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 ,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2)标志: 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王室衰微:
(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动荡, 逐步瓦解。
(2)表现:周平王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甚至要依赖 的经济支持。
(3)影响: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 的地位。
3.诸侯争霸:
(1)原因:各 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特点:强大的诸侯,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3)春秋霸主: 、晋文公、 、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 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 。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争霸不断、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1)经济转型:生产工具的创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2)政治转型: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基础达标练
1.(唯物史观)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
2.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
A.农业生产进步巨大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3.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 )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4.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
A.夺取更多的利益 B.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C.“尊王攘夷” D.保障分封制度
5.(2023 贵阳质检)如图文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春秋无义战
B.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C.诸侯弃国逃跑,分封制瓦解
D.新兴地主阶级武装夺权
6.(家国情怀)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时期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族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分封制度
C.推动了社会变革   D.促进了民族认同
素养提升练
7.(史料实证)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中国历史》
材料二 周王室势力变化表。
西 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约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 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方圆600里,往后辖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约方圆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王室辖下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千人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材料三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地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王室哪些势力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
(3)材料三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简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材核心练: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2)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王室衰微:
(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瓦解。
(2)表现:周平王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影响: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诸侯争霸:
(1)原因: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特点: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3)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争霸不断、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1)经济转型:生产工具的创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2)政治转型: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基础达标练
1.(唯物史观)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D)
2.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C)
A.农业生产进步巨大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3.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D)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4.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A)
A.夺取更多的利益 B.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C.“尊王攘夷” D.保障分封制度
5.(2023 贵阳质检)如图文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
A.春秋无义战
B.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C.诸侯弃国逃跑,分封制瓦解
D.新兴地主阶级武装夺权
6.(家国情怀)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时期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族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D)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分封制度
C.推动了社会变革   D.促进了民族认同
素养提升练
7.(史料实证)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D)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中国历史》
材料二 周王室势力变化表。
西 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约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 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方圆600里,往后辖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约方圆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王室辖下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千人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材料三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地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情况: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影响:使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王室地位下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王室哪些势力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
答:人口、土地、兵力、财力、物力等。实质: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3)材料三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简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
答:现象:诸侯争霸。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但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
答: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