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基础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基础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6:09:04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材核心练:
1. 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造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3)意义: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张仲景和华佗: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他发明了“麻沸散” ,给病人进行外科手术。他还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3.历史巨著《史记》:
(1)时期:汉武帝时期。
(2)作者:司马迁。
(3)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4)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易混警示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不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
①太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
②五斗米道:在汉中和巴蜀地区,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
(2)佛教。
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②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至东汉明帝时期,佛教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③最早的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④影响:佛教的传入,在社会、思想、文学、建筑等方面对中国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
基础达标练
1.(史料证实)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A.西汉时期已开始生产纸
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纸的使用利于典籍流传
D.西汉纸张已经普遍使用
2.东汉末年暴发了大瘟疫,张仲景四处行走,观察各个地方的流行疫病,一边走,一边想办法防疫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张仲景终于发明了治疗瘟疫的方法。这体现了张仲景 (C)
A.吸取前人的经验
B.聪慧的个人天资
C.积极地临床实践
D.刻苦地闭门研究
3.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D)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4.(时空观念)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事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A)
5.中华文明兼容并包,各种宗教流派在中国盛行。下列哪一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B)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假如你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沿着佛教东传的路线走一走,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应该是 (A)
A.古印度→西域→中国
B.西域→古印度→中国
C.古罗马→西域→中国
D.西域→古罗马→中国
素养提升练
7.(唯物史观)由于简重帛贵,早期书籍多言语精练,学习时需老师讲解。纸出现以后,老师便可将自己对经书的理解注释出来,使得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这强调了纸的发明 (A)
A.便捷了知识传播 B.提高了教学水平
C.消除了贫富差距 D.促进了经济发展
8.两汉时期,文化灿烂,星光耀眼,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批奏折,每天“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是很沉的,要论斤称的,按当时的单位计算,秦始皇一天要批阅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换算下来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1)两汉时期,什么发明使材料一这种情形得以改变
答:造纸术。
材料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司马迁在哪部作品中实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领域有着怎样的地位
答:《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材料三 识图学史
(3)材料三中两位名医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答: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等。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都取得突出成就。(言之有理即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材核心练:
1. 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 时期,宦官 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造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3)意义: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张仲景和华佗: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了《 》一书。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 ”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 ”。
(2)东汉末年名医 ,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他发明了“ ” ,给病人进行外科手术。他还创编了“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3.历史巨著《史记》:
(1)时期:汉武帝时期。
(2)作者: 。
(3)内容:记述了从 到 时的史事。
(4)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易混警示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不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
①太平道:东汉末年, 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
②五斗米道:在汉中和巴蜀地区, 创立了五斗米道。
(2)佛教。
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又称 。
②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经 传入中国,至东汉 时期,佛教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③最早的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的 。
④影响:佛教的传入,在社会、思想、文学、 等方面对中国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
基础达标练
1.(史料证实)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西汉时期已开始生产纸
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纸的使用利于典籍流传
D.西汉纸张已经普遍使用
2.东汉末年暴发了大瘟疫,张仲景四处行走,观察各个地方的流行疫病,一边走,一边想办法防疫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张仲景终于发明了治疗瘟疫的方法。这体现了张仲景 ( )
A.吸取前人的经验
B.聪慧的个人天资
C.积极地临床实践
D.刻苦地闭门研究
3.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 )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4.(时空观念)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事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 )
5.中华文明兼容并包,各种宗教流派在中国盛行。下列哪一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假如你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沿着佛教东传的路线走一走,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应该是 ( )
A.古印度→西域→中国
B.西域→古印度→中国
C.古罗马→西域→中国
D.西域→古罗马→中国
素养提升练
7.(唯物史观)由于简重帛贵,早期书籍多言语精练,学习时需老师讲解。纸出现以后,老师便可将自己对经书的理解注释出来,使得没有条件入学接受面授的学生亦可自主学习。这强调了纸的发明 ( )
A.便捷了知识传播 B.提高了教学水平
C.消除了贫富差距 D.促进了经济发展
8.两汉时期,文化灿烂,星光耀眼,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批奏折,每天“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是很沉的,要论斤称的,按当时的单位计算,秦始皇一天要批阅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换算下来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1)两汉时期,什么发明使材料一这种情形得以改变
材料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司马迁在哪部作品中实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领域有着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 识图学史
(3)材料三中两位名医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