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整合 专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整合 专题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6:02:52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
主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积极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中考真题练
1.(2022 怀化中考)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C)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2022·岳阳中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C)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22 南通中考)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 (A)
A.西晋 B.东晋 C.秦朝 D.汉朝
4.(2022 广东中考)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D)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5.(2022 宜昌中考)《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C)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2022 北京中考)如下图文材料说明 (C)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7.(2022 河池中考)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B)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削弱了北魏实力
8.(2022 金华中考)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 (D)
A.加强了对外交往
B.形成了三国鼎立
C.加速了北朝衰弱
D.加快了民族交融
9.(2022 遵义中考)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C)
A.政权分立的加剧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10.(2022 海南中考)《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D)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11.(2022 南通中考)他对书法的贡献在于“摒弃隶书遗意,创造出最宜抒发情感因素、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这里的“他”是 (C)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白居易
12.(2022·贵阳中考)(节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
以上图片反映了民族间经济交往的有《采桑图》;“永通万国”币。
以上图片反映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有《北魏帝王出御图》;《北齐校书图》。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
主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积极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中考真题练
1.(2022 怀化中考)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2022·岳阳中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22 南通中考)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 ( )
A.西晋 B.东晋 C.秦朝 D.汉朝
4.(2022 广东中考)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5.(2022 宜昌中考)《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2022 北京中考)如下图文材料说明 ( )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7.(2022 河池中考)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 )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削弱了北魏实力
8.(2022 金华中考)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 ( )
A.加强了对外交往
B.形成了三国鼎立
C.加速了北朝衰弱
D.加快了民族交融
9.(2022 遵义中考)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 )
A.政权分立的加剧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10.(2022 海南中考)《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11.(2022 南通中考)他对书法的贡献在于“摒弃隶书遗意,创造出最宜抒发情感因素、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这里的“他”是 (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白居易
12.(2022·贵阳中考)(节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
以上图片反映了民族间经济交往的有 。
以上图片反映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