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经济发展 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经济发展 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5:41:06

文档简介

专题二 经济发展
主题 古代经济
时间 概况
史前 时期 北京人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种,以采集、狩猎为生
山顶洞人 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会缝制衣服(骨针);有爱美意识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使用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夏商 周时 期 商、西周 青铜工具;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开始使用,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集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两汉 时期 西汉 西汉时期出现新的播种工具——耧车
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兴修水利,曾多次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丝绸之路
东汉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等,出现了“光武中兴”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江南地区 的开发 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本原因);北方战乱,而南方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结果:江南经济逐渐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专项突破练】
1.考古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穗纹陶盆……外壁刻有对称的稻穗纹和猪纹(残)图象。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旁边刻有一只猪纹……这一图象,反映了猪与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所属区域是黄河流域一带
B.畜牧业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产生
C.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
D.没有任何生产经验
2.(2023·贵阳质检)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有了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3.(历史解释) 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的“天府”指的是 ( )
A.中原地区 B.太湖流域
C.江浙地区 D.成都平原
4.(唯物史观)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 ( )
A.历史背景 B.基本内涵
C.历史局限 D.积极作用
5.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实行这种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C.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D.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末农民战争时期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7.列表格是同学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下面表格,其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 ( )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A.北民南迁的原因
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C.农业发展的原因
D.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8.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刘邦(汉高祖)规定税收十五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斫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材料三 东晋南朝对北方流民最初给予减免租役的优待;农民垦荒,给予若干年的赋税优待。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结合所学回答,铁农具的出现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的赋税征收有何变化 这主要得益于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专题二 经济发展
主题 古代经济
时间 概况
史前 时期 北京人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种,以采集、狩猎为生
山顶洞人 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会缝制衣服(骨针);有爱美意识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使用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夏商 周时 期 商、西周 青铜工具;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开始使用,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集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两汉 时期 西汉 西汉时期出现新的播种工具——耧车
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兴修水利,曾多次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丝绸之路
东汉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等,出现了“光武中兴”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江南地区 的开发 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本原因);北方战乱,而南方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结果:江南经济逐渐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专项突破练】
1.考古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穗纹陶盆……外壁刻有对称的稻穗纹和猪纹(残)图象。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旁边刻有一只猪纹……这一图象,反映了猪与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所属区域是黄河流域一带
B.畜牧业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产生
C.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
D.没有任何生产经验
2.(2023·贵阳质检)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B)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有了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3.(历史解释) 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的“天府”指的是 (D)
A.中原地区 B.太湖流域
C.江浙地区 D.成都平原
4.(唯物史观)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 (C)
A.历史背景 B.基本内涵
C.历史局限 D.积极作用
5.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实行这种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C.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D.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D)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末农民战争时期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7.列表格是同学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下面表格,其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 (B)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A.北民南迁的原因
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C.农业发展的原因
D.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8.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刘邦(汉高祖)规定税收十五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斫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材料三 东晋南朝对北方流民最初给予减免租役的优待;农民垦荒,给予若干年的赋税优待。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结合所学回答,铁农具的出现有何影响
答: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的赋税征收有何变化 这主要得益于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
答: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休养生息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答:政府鼓励垦荒,减免租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兴修水利,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生产工具的革新;统治者的政策或适当的改革;安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力因素。(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