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科技、思想、文化
主题一 科技
青铜文明 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典型代表有商朝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建筑技术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造纸术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
医学 张仲景 东汉末年名医,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华佗 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还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数学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历法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农学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等。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主题二 思想
时期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春秋时期 道家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战国时期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题三 文化
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史学 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书法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书法名家,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 东晋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
雕塑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专项突破练】
1.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的载体是 (D)
A.纸草 B.羊皮
C.竹简、木牍 D.龟甲、兽骨
2.(历史解释)《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对历史上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B)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阴阳家
3.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下列内容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D)
A.造纸术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途径
B.中国的造纸术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C.蔡伦发明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D.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符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称为“穿帮”。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 (C)
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5.(史料实证)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较为相似。这反映当时 (A)
A.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
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像是绘画雕塑的唯一题材
D.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重达832.84千克,至少需要1 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在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商朝国力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发达;当时已有文字或已有金文(铭文)。(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教材。从此,汉代儒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答:原因: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汉武帝确定儒家经典为太学教材。(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如图)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该图标的特点。材料中的“篆字”是中国哪个朝代的标准字体
答:特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或融合中国书法特点);“形”与“意”的和谐统一;简化易识别。(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朝代:秦朝。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之有理即可)专题三 科技、思想、文化
主题一 科技
青铜文明 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典型代表有商朝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建筑技术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造纸术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
医学 张仲景 东汉末年名医,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华佗 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还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数学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历法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农学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等。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主题二 思想
时期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春秋时期 道家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战国时期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题三 文化
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史学 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书法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书法名家,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 东晋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
雕塑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专项突破练】
1.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的载体是 ( )
A.纸草 B.羊皮
C.竹简、木牍 D.龟甲、兽骨
2.(历史解释)《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对历史上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阴阳家
3.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下列内容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
A.造纸术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途径
B.中国的造纸术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C.蔡伦发明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D.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符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称为“穿帮”。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 ( )
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5.(史料实证)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较为相似。这反映当时 ( )
A.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
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像是绘画雕塑的唯一题材
D.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重达832.84千克,至少需要1 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在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教材。从此,汉代儒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材料三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如图)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该图标的特点。材料中的“篆字”是中国哪个朝代的标准字体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