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评挑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评挑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05:39:14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评挑战(三)
(第三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
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②处应是
(D)
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完成统一
2.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超大工程的修建。其主要条件是 (A)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文字的统一
C.灵渠的开凿 D.货币的统一
3.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A)
A.统一货币 B.中央集权
C.统一文字 D.修筑长城
4.湖北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朝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朝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朝 (D)
A.法律完善 B.皇权至上
C.社会稳定 D.刑罚残酷
5.如图表现的史实是 (B)
A.秦灭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西汉的建立
6.西汉的第一个皇帝是 (D)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高祖
7.“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为这一局面出现奠定基础的是 (D)
A.大禹治水 B.商鞅变法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
8.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次分划给其子弟作为侯国。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D)
A.使诸侯王拥有实权 B.抵御匈奴南下侵扰
C.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D.加强中央集权
9.西汉前期,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百姓陷于重困之中。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B)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平定叛乱 D.合并郡县
10.如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汉代讲经图》(画像砖)。可以推测出当时讲经的内容是(D)
A.墨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经典 D.儒家经典
11.如图所示为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矛盾
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杜绝了贪官污吏现象 D.导致了朝政腐败
12.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他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很快。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表明黄巾起义 (D)
A.对抗了社会不公 B.获得了多方支持
C.推动了道教发展 D.借助了宗教手段
13.东汉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出使西域的是 (C)
A.张骞 B.霍去病 C.班超 D.甘英
1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B)
A.导致了西汉出现王国问题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导致了中国北方出现战乱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5.东汉名医华佗说过:“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他发明了 (C)
A.麻沸散 B.外科手术
C.五禽戏 D.针灸穴位
16.如图所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寺内保存了大量干漆造像。白马寺应是 (B)
A.道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太学建筑     D.军事建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东汉末年医术精湛,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动摇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的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1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解决王国问题,听从了主父偃(人名)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0.孔子(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司马迁(人物)用了十多年时间写出了《史记》,他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2小题,共14分。
22.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 《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制度是谁创建的 (1分)指出他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依据材料一,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4分)
答:秦始皇。郡县制。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部分施政措施
①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下“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诸侯不得参与政事。
③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学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府库因而大大充实,财政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⑤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该钱币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⑥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2)依据材料二回答:
A.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②⑥(选序号)(2分)
B.增加朝廷财力的措施又有哪些 ④⑤(选序号)(2分)
C.这些施政措施有何作用 (2分)
答:C.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使西汉王朝在政治和经济上实现了大一统。
材料三 中央集权制从总体上来说,有助于我国古代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亦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的认识。(2分)
答:中央集权制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它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3小题,共18分。
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2 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后,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尊儒”的具体措施及其深远影响。(5分)
答: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人物及贡献,并说明其影响。(5分)
答:原因: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人物以及贡献: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影响: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根据材料三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终到达的地点。(2分)并指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
答: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最终到达地点: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2分)
答:进行政策创新、科技创新;要加强中外交流,文明互鉴,不断创新等。单元测评挑战(三)
(第三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
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②处应是
( )
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完成统一
2.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超大工程的修建。其主要条件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文字的统一
C.灵渠的开凿 D.货币的统一
3.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
A.统一货币 B.中央集权
C.统一文字 D.修筑长城
4.湖北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朝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朝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朝 ( )
A.法律完善 B.皇权至上
C.社会稳定 D.刑罚残酷
5.如图表现的史实是 ( )
A.秦灭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西汉的建立
6.西汉的第一个皇帝是 (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高祖
7.“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为这一局面出现奠定基础的是 ( )
A.大禹治水 B.商鞅变法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
8.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次分划给其子弟作为侯国。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
A.使诸侯王拥有实权 B.抵御匈奴南下侵扰
C.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D.加强中央集权
9.西汉前期,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百姓陷于重困之中。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平定叛乱 D.合并郡县
10.如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汉代讲经图》(画像砖)。可以推测出当时讲经的内容是( )
A.墨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经典 D.儒家经典
11.如图所示为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矛盾
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杜绝了贪官污吏现象 D.导致了朝政腐败
12.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他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很快。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表明黄巾起义 ( )
A.对抗了社会不公 B.获得了多方支持
C.推动了道教发展 D.借助了宗教手段
13.东汉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出使西域的是 ( )
A.张骞 B.霍去病 C.班超 D.甘英
1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
A.导致了西汉出现王国问题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导致了中国北方出现战乱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5.东汉名医华佗说过:“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他发明了 ( )
A.麻沸散 B.外科手术
C.五禽戏 D.针灸穴位
16.如图所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寺内保存了大量干漆造像。白马寺应是 ( )
A.道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太学建筑     D.军事建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东汉末年医术精湛,被称为“医圣”的是 ;动摇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的原因是 。
18.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1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解决王国问题,听从了 (人名)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 思想。
20. (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物)用了十多年时间写出了《史记》,他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公元前119年, 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2小题,共14分。
22.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 《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制度是谁创建的 (1分)指出他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依据材料一,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4分)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部分施政措施
①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下“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诸侯不得参与政事。
③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学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府库因而大大充实,财政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⑤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该钱币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⑥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2)依据材料二回答:
A.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选序号)(2分)
B.增加朝廷财力的措施又有哪些 (选序号)(2分)
C.这些施政措施有何作用 (2分)
材料三 中央集权制从总体上来说,有助于我国古代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亦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的认识。(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3小题,共18分。
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2 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后,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尊儒”的具体措施及其深远影响。(5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人物及贡献,并说明其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终到达的地点。(2分)并指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