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电路探秘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电路探秘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8 23: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在空气干燥的冬天, 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会吸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天气温低 B.冬天灰尘多
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 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
2.下列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 )
A.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0.5N
B.家用照明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 3A
C.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D.人体的密度约为 1.0×103kg/m3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这是因为( )
A.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子
C.绝缘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D.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的范围内,自由电荷很少
4.a、b两根电阻丝,a比 b短,b比 a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电阻一定比 b的电阻小
B.a的电阻一定比 b的电阻大
C.a、b的电阻一定相等
D.电阻大小无法比较
5.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17 页)
A.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电压
B.改变两个小灯泡的规格,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C.实验得到的结论为: 串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
D.若测量 L1 两端电压,需将电压表并联在 A.B 两点间,且电压表正接线柱接 A 点
6.笔记本电脑工作时会发热,当升温到一定值时,温控开关 S1 自动闭合, 风扇 M 启动,加快散
热从而保护电脑。如果断开电源总开关 S2,风扇和其他工作系统同时停止工作。下列符合散热控
第 2 页(共 17 页)
温特点的原理图是( )
A.
C.
B.
D.
7.如图甲为调光台灯, 图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电路图的 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
动变阻器, 使得滑片 P向左移动时, 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A接 M,B接 N B.C接 M,D接 N C.A接 M,D接 N D.B接 M,C接 N
8.如图是几种常见电路元件的连接,连接不正确的是( )
A.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B.测 1 节干电池的电压 C.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D.串联在电路中的小灯泡
9.下列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相等,且 R1A.
C.
B.
D.
10.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 9V 保持不变,当开关 S 闭合时,灯泡 L1 、L2 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
3V,则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是( )
A.3V B.6V C.4.5V D.9V
11.如图 1 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 I—U 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乙为定值电阻
B.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 2V 时, R 甲=0.4
第 3 页(共 17 页)
C.如图 2 所示,当开关闭合,电路电流为 0.2A 时,电路总电阻是 15
D.如图 3 所示,当开关闭合,电源电压为 2V 时, 电路总电流为 0.4A
1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
第 4 页(共 17 页)
A.
B.
C.
D.
13.图是 R1、R2 两电阻的 U﹣I 图像。将 R1、R2 并联后接入电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
A.R1 的阻值比 R2 的阻值大
B.通过 R1、R2 的电流相等
C.R1 两端的电压比 R2 两端的电压小
D.R1 两端的电压比 R2 两端的电压大
14.小温制作了一个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仪器, 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当秤盘不放重物时,滑片 P 恰好处于 a 点,闭合开关,在保证电压表安全的情况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秤盘所放重物的质量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小
B.秤盘所放重物的质量越小,通过 R2 的电流越大
C.秤盘所放重物的质量越大, R1 两端的电压越大
D.称久了之后弹簧发生了形变, 称量值比实际偏小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3 伏时, 通过它的电流为 100 毫安,这个导体的电阻为 欧。现
将该导体两端电压增加到 6 伏,应选用 (填“0.6 安 ”或“3 安 ”)量程的电流表来测
量导体中的电流。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要使电阻 R1 和 R2 并联,电路中应闭合的开关是 ;要使电阻 R1 和 R2 串联,电路中应闭合的开关是 。
17.如图所示,电流表 A1 是测量 的电流,若将两个开关都闭合时,若干路电流为 1.8A.A1
的示数为 1.3A, A2 的示数为 1.4A,通过 L2 的电流为 A
18.如图,是一种静电喷涂枪,通电后,它可以使涂料微粒带上负电荷,当涂料喷出后, 会形成 分散的雾状,并均匀分布到被喷涂的金属球上,喷出后的涂料之所以会更分散的原因是 ,
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其电流方向是 (填“向上“或“向下“)。
第 5 页(共 17 页)
19.观察图中的电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 联, 接线柱与电源正极相连,
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连, 该电压表的两个量程分别为 、 。
(2)测量 3 节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时,电压表应选用图 连接方式测量。
(3)读出图中电表对应的示数: 甲: ;乙: ;丙: 。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电压为 4.5 伏的电源,标有“20 欧, 1.5
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使用阻值为 5 欧的定值电阻 R0 ,按图甲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 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当电压表示数为 3 伏时, 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③把 R0 换用其它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步骤②,得到阻值 R 与电路中电流大小 R﹣I 关系如图丙。
(1)图乙是对应的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该实物图的连接。
(2)实验过程中, 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 。
A.变阻器滑片
第 6 页(共 17 页)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3)实验结束后, 小明进一步对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R1 与电路中电流大小关系进行探究, 并 继续画出 R﹣I 图像,则对应的图像是图丁中的哪一条线(选数字),并简述你选择的依据: 。 21.甲、乙两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时,闭合开关前, 他们的电流表指针(虚线) 均指在零刻度线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实线)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
的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完成实验,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1)甲同学的问题是 ,应采取的措施是 ;
乙同学的问题是 ,应采取的措施是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 ab 间接入电阻
R1=5 欧时, 电压表示数为 6 伏; 当 ab 间接入电阻 R2=10 欧时:
(1)闭合开关后的下一步操作是向 (填“左 ”或“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直
至 .
(2)如果操作正确,接入 R2 时电路中电流比接入 R1 时电流 (填“大 ”或“小”)。
第 7 页(共 17 页)
23.如图甲是一个电子拉力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 P 固定在一起(P 与 R1 间的摩擦 不计)。电压表量程为 0~3 伏,a、b 是一根长为 6 厘米的均匀电阻丝, 阻值 R1 =30 欧,电源电
压 U =6 伏。
(1)要保证电压表能正常工作, 电路中 R0 至少应为 。
(2)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L 与所受拉力 F 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 R0 =30 欧, 通过计算说
明,开关 S 闭合后, 当电压表指针指在 3 伏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
(3)此电子拉力计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
第 8 页(共 17 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D
【解析】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A.气温低并不能导致衣服吸附灰尘, A 不符合题意。
B、衣服吸附灰尘与冬天灰尘多没有关系, B 不符合题意。
C、化纤衣服并不能创造电荷, C 不符合题意。
D、科学当中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就是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个轻小物体
就是灰尘, 所以化纤衣服摩擦带电后能够吸引灰尘;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2.
解: A.一斤(500g)鸡蛋可称 8~10 个, 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0.05kg;重力约为 G
=mg=0.05kg×10N/kg=0.5N;故 A 不符题意;
B、家用照明灯的正常工作的电流大约为: 0.45A;达不到 3A;故 B 符合题意;
C、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 1.1m/s 左右,故 C 不符题意;
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 即 1.0×103kg/m3 ;故 D 不符题意;
故选: B。
3.D
【解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缺少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范围内,自由电荷很少。
故答案为: D。
4.D
第 9 页(共 17 页)
5.D
【解析】根据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理解分析判断。
A.电压表可以直接测量电源电压,故 A 错误;
B.改变两个小灯泡的规格,重复实验,是为了得到电压的规律,故 B 错误;
C.实验得到的结论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故 C 错误;
D.若测量 L1 两端电压, 需将电压表并联在 A.B 两点间,且电压表正接线柱接 A 点,故 D 正确。
故选 D。
6.
解:由题知, 当升温到一定值时,温控开关 S1 自动闭合, 风扇才启动, 所以风扇与其它工作系 统互不影响,即是并联的,所以 S1 只控制风扇,开关 S2 在干路上控制风扇和工作系统,故 A 符
合题意。
故选: A.
7.C
【解析】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 取决于接入的下面接线柱.根据向左移动滑片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的变化确定电路电流
的变化,从而判断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若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的亮度减小,则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电阻变大,连入电路的
电阻丝变长,所以接入了右半段,因此应将滑动变阻器的 A.D 或者 B、D 接入电路.
故答案为: C.
8.D
【解析】根据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判断即可。
A.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时, 接线必须“一上一下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5V<3V,因此电压表应该选择 0~3V 的量程,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测量电流时, 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将灯泡串联在电路中时,两根导线要分别接在灯泡两侧的接线柱上, 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第 10 页(共 17 页)
9.B
【解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分析判断。
A 中只有电阻 R1 ,D 中只有电阻 R2 ,则总电阻 RAB 中两个电阻并联,则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即总电阻 RBC 中两个电阻串联,则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 即总电阻 RD因此总电阻: RB总电压保持不变, 根据 U=IR 可知, 总电流的大小关系为:IB>IA>ID>IC。
故选 B。
10.B
【解析】在串联电路中, 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据此计算。
灯泡 L1 与灯泡 L2 串联,电压表测灯泡 L2 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 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U1=U 总-U2=9V-3V=6V。
故选 B。
11.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 活运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电阻的电
流与两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
A.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而乙对应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
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 乙电阻的阻值变化, 故 A 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 2V 时, 通过甲的电流为 0.4A,则甲的电阻R = = = 5Ω ,
故 B 错误;
C、图 2 中为串联电路, 电路电流为 0.2A 时, 由图表可知乙的电压为 2V,可以计算出乙的电阻
R = = = 10Ω,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10Ω+5Ω=15Ω,故 C 正确;
D、为并联电路,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根据表格可知,电压为 2V 时I 甲等于 0.4A,
I 乙等于 0.2A,I 总= I 乙+I 甲=0.2A+0.4A=0.6A,故 D 错误。
12.D
第 11 页(共 17 页)
【解析】本题涉及到滑动变阻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首先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 分析电表的测量
对象; 根据电阻的变化判定电表的变化。
A.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 R0 的电流,滑动变阻器在另一条支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
动时对另一条支路无影响,电流表示数不变, 故 A 错误;
B、该电路为并联电路, 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由欧 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减小,通过另一条支路电流不变,故干路中的电流变小,故 B 错误; C、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 R0 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
根据 U=IR 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 C 错误;
D、该电路为串联电路, 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电阻变大, 电流减小, 根据 U=IR 可知,R0 的电压变小,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
压变大,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13.
解: R1、R2 并联后接入电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由图可知电压相等时, 通过 R2 的电
流较大,根据欧姆定律 R=可知 R1>R2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14.B
【解析】首先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分析各个电表的示数变化即可。
根据图片可知, 定值电阻 R1 与变阻器 R2 串联, 电压表测 aP 之间的电压。
秤盘上重物的质量越大,滑片向下移动的越多,则变阻器的阻值越大,根据“ 串联电路电压与电
阻成正比 ”可知,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故 A 错误;
秤盘上重物的质量越小,滑片的位置越靠上,即变阻器的阻值越小,则通过电路的电流越大,故
B 正确;
根据 A 中分析可知, 当秤盘上物体质量越大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越大,根据 U 总=U1+U2 可知,
R1 两端的电压越小,故 C 错误;
称久了弹簧发生了形变, 即弹簧变长了, 则称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故 D 错误。
第 12 页(共 17 页)
故选 B。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30;0.6 安
【解析】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 一种性质, 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 6V
时通过的电流, 据此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由 I=可得,导体的电阻:R===30Ω; 电压增加到 6V 时导体的电阻仍为 30Ω 不变, 此时通
过导体的电流: I′===0.2A,应选用量程为 0.6 安的电流表来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
故答案为: 30;0.6 安。
16.S1 、S3 ;S2
【解析】如果两个用电器首尾相连,那么它们为串联; 如果两个用电器并排连接在电路的两点之
间,那么二者并联, 据此分析解答。
(1)如下图所示, 要使电阻 R1 与 R2 并联,应该闭合的开关是 S1 和 S3;
(2)如果要使 R1 与 R2 串联,应该闭合的开关是 S2 ,如下图所示:
17.L2 、L3 ;0.9A
【解析】(1)电流表与哪个用电器串联, 它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
(2)根据两个电流表所测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1)如下图所示, 电流表 A1 在灯泡 L2 和 L3 构成的干路上,因此测量灯泡 L2 和 L3 的总电流。
第 13 页(共 17 页)
(2)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三个灯泡并联,电流表 A1 测灯泡 L2 和 L3 的总电流, 电流表 A2 测灯泡
L2 和 L1 的总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得到:
1.8A=I1+I2+I3①;
1.3A=I2+I3②;
1.4A=I1+I2③;
②+③-①得到: I2=0.9A.
18.
解: 使涂料微粒带上负电荷, 当涂料喷出后,会形成分散的雾状,并均匀分布到被喷涂的金属球 上, 喷出后的涂料之所以会更分散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是
自由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大地, 所以其电流方向是从大地到金属球,即向上。
故答案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向上。
19.(1)并; “3”;“- ”;0~3 伏;0~15 伏
(2)乙
(3)2 伏;12.5 伏;0.5 伏
【解析】(1)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图甲分析解答;
(2)每节干电池电压为 1.5V,根据 U 总=nU 计算出三节干电池串联的总电压, 然后与电压表的量
程进行比较即可。
第 14 页(共 17 页)
(3)根据图片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1)如图甲所示的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3”接线柱与电源正极相连, “- ”接线
柱与电源负极相连, 该电压表的两个量程分别为 0~3 伏、 0~15 伏。
(2)三节干电池串联的总电压为:U 总=nU=1.5V×3=4.5V。因为 3V<4.5V<15V,所以电压表选择
量程 0~15V 量程,即选择图乙的连接方式。
(3)根据甲图可知,选择量程 0~3V,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2V;
根据乙图可知, 选择量程 0~15V,分度值为 0.5V,示数为 12.5V;
根据丙图可知, 选择量程 0~3V,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0.5V。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1)电压表的“﹣”接线柱与 R0 电流流出这一端相连,R0 的左端接滑动变阻器的上面两个
接线柱的任意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相同, 则当更换不同电阻时,需要通过调
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
(3)由丙图可得当电阻 R0 =5Ω 时,对应的电流 I=0.6A,故 R0 两端的电压为 U0 =IR0 =0.6A×5Ω
=3V,已知电源电压为 4.5V,则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1.5V,故
由图丁 U=IR 可得曲线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B;(3)③。
21.(1)量程选择过大;改选小量程;量程选择过小; 改选大量程
第 15 页(共 17 页)
【解析】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流表和被测电路串联;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表, 从 “- ”极接线柱流出电表;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能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根
据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判断出现的问题。
(1)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大了;
(2)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小了。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右; 电压表示数为 6 伏
(2)小
【解析】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去改变电阻,但当电阻增大时, 它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为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通过调节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为原来
的值,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去调节即可。
1.当 a、b 两点间的电阻由 5Ω 更换为 10Ω 后,ab 间的电压将增大,该实验要控制 ab 间的电压 不变,所以下一步的操作是: 向右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分压变大),使 ab
间的电压减小, 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6V 为止。
2.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增大,电压不变时, 电流减小。
故答案为: 1.右,电压表的示数为 6V;2.小。
23.
解:(1)如果要保证电压表正常工作,
那么当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应该等于 3V;
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
此时总电阻:;
定值电阻 R0 =R 总﹣R1 =60Ω﹣30Ω =30Ω。
(2)定值电阻 R0 与变阻器串联, 电压表测变阻器左边的电压。
第 16 页(共 17 页)
此时的总电流 I= =0.1A;
此时电压表并联的电阻 Rap= =30Ω;
此时弹簧伸长的长度 Lap = ×6cm=6cm;
由图乙知此时拉力 F=600N。
(3)此电子拉力计刻度是均匀的,因为无论滑片 P 怎样移动, 始终都是变阻器的全部阻值接入
电路, 电路的电流 I=是不变的。由于 Uap =IRap ,所以 Uap 与 Rap 的比值是定值,故 Uap
与 Rap 成正比,刻度均匀。
故答案为:(1)30Ω;(2)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600N;(3))此电子拉力计刻度均匀。
第 17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