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19:4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īng yōu pǔ xiě yōu jìng wēi rán gōng xián
( ) ( ) ( ) ( ) ( )
máo wū jiàn pán shī míng táo zuì lái yīn hé
( ) ( ) ( ) ( ) ( )
二、查字典,完成练习。(3分)
查“曝”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曝”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和 。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七夕这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曝( )衣晒书,以瓜果祭牛郎、织女。
2.近期,“网课爆破”行为经媒体曝( )光后,激起了社会的一致声讨。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7分)
惟妙惟( ) 黄钟大( ) 妙笔( )花 字正腔( )
轻歌曼( ) 粉墨登( ) 余音绕( ) 笔走龙( )
1.张爷爷的书法作品 ,怪不得他在书法界这么有名气呢!
2.只要我们多留心日常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能 ,写出好作品。
3.精彩的京剧表演开始了,演员们 。其中唱、念、做、打俱佳的优秀演员李佳,她的念白、唱腔都 ,表演更是 。演员谢幕后,虽然表演已经结束,但是人们依然觉得 ,意犹未尽。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当 行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处士 到处 D.锦囊玉轴 有戴嵩《牛》一轴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弹) B.今乃掉尾而斗(却)
C.尾搐入两股间(屁股) D.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下列对句子中体现的人物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自责)
B.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抱歉)
C.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安慰)
D.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激动)
5.下列诗词名句中,适合用来赞颂伯牙和锺子期友谊的一项是( )
A.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下列有关做课堂笔记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做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B.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顺便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C.听课过程中若产生了疑问,可以先记录下来,课后再继续思考或查找资料。
D.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所有内容,无论是否重要,都需要记录下来。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3分)
1.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 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1分)
2.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它沸腾在锣鼓喧天的节日中,闪烁在脸谱斑斓的京剧中, , ……(续写句子)(2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想象,让知音心灵相通。伯牙鼓琴,志在太山时,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此时伯牙的琴声应是 (悠扬 沉重)的。志在流水时,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此时伯牙的琴声应是 (缓慢 流畅)的。“锺子期死,伯牙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
2.《书戴嵩画牛》一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七、语文与生活。(3分)
拨浪鼓制作说明书
材料:两个纸杯、一卷胶带、两支彩笔、一把剪刀、两个带孔的珠子、两根彩绳、一根小木棍。
做法:①用剪刀剪去纸杯高度的三分之一。
②把两个珠子分别用两根彩绳串起来。
③在两个纸杯底部的正中心用剪刀挖一个小洞,分别把彩绳的两头都串进去,把彩绳的两头搓在一起打上结。
④把两个纸杯口相对,用胶带粘在一起,然后用彩笔在纸杯上画装饰图案。
⑤在粘好的纸杯口处用剪刀挖一个小洞,把小木棍的一小部分插进去,再用胶带固定好。
1.亮亮按照上面的制作说明书制作了一个拨浪鼓,可他制作出来的拨浪鼓的珠子和彩绳被封在了两个纸杯的内部。仔细研读说明书后,他发现说明书中的做法 (填序号)表述不严谨。(1分)
2.亮亮列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把“ ”改成“ ”。按照这个步骤,亮亮的拨浪鼓终于做成功了。(2分)
八、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1分)
【甲】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乙】蒙娜丽莎之约(节选)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有删改)
1.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2分)
2.下列诗句中,与甲文的意境最相符的一项是(2分)(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长河渐落晓星沉 D.烟笼寒水月笼沙
3.乙文主要从面部的 、 和 描写了蒙娜丽莎的微笑。(3分)
4.乙文中最后一句话是作者观赏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后产生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
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
B.甲、乙两文所描写的都与贝多芬有关。
C.甲文通过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出了美丽的意境。乙文把所见和想象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了作品的魅力。
D.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神秘”,是因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看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落下,但署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是一片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署气凝结在一起,罩在整片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屏住了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戏曲《穆桂英挂帅》开演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舞台上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片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海市蜃(shèn)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背叛;有决心,也有迟疑;有无私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立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kēng qiāng)。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pín)一笑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融在了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表演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这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有删改)
1.概括演出开始前“劳动剧场”的两个特点: 、 。(2分)
2.在看戏的过程中,观众的表现发生着变化,根据短文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3.短文结尾才点明这位艺术家名字的作用是 。(1分)
4.读画“——”的句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唱词比作有形的珠子,生动地写出了梅兰芳先生的唱腔之美。
B.“滚、滴、溅、落”等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歌喉的美妙动听,令人回味无穷。
C.这句话从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精湛。
D.这句话通过详细描写观众们如醉如痴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出了梅兰芳先生的表演深人人心。
5.短文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梅兰芳先生带给观众的艺术之美。生活中,你一定被一段文字、一部电影或一首乐曲等打动过。写一写你当时的感受或想象到的画面吧。(3分)
十、习作。(30分)
你有“绝活儿”吗?你见过哪些令你赞叹的“绝活儿”呢?是公园里令人惊叹的舞步,是舞台上令你咋舌的魔术,还是同学手中操纵自如的悠悠球,抑或是你令同学叹为观止的翻花绳?
请选择一项你自己的或你见过的“绝活儿”,具体写一写表演的过程,并展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变化,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清幽 谱写 幽静 巍然 弓弦 茅屋 键盘 失明 陶醉 莱茵河
二、日 15 bào pù 1.pù 2. bào
三、肖 吕 生 圆 舞 场 梁 蛇 1.笔走龙蛇 2.妙笔生花 3.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余音绕梁
四、1.D 2.C 3. D 4.A 5.A 6. D
五、示例:1.虽然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2.唱响在余音绕梁的歌声中 投影在喜庆吉祥的窗花中
六、1.巍巍乎若太山 沉重 汤汤乎若流水 流畅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2.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示例: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七、1.③ 2.分别把彩绳的两头都串进去 分别把彩绳的两头都串进纸杯内部
八、1.示例:因为她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陶醉了,音乐把她带到了另一个美丽的、只需要用心体会的世界。2.B 3.双唇 嘴角 眼神 4.示例: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达·芬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5. B
九、1.示例:人山人海 鸦雀无声 2.①掌声雷动 ②女主角开始表演 ③情感进入高潮 ④戏到达顶点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D 5.示例:我在听《秋日私语》这首钢琴曲时,仿佛漫步在一条铺满金黄色落叶的林荫道上,秋日的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枝,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偶尔有一阵微风吹过,路旁银杏树上金黄的银杏叶像蝴蝶一样飞舞下来,落在林荫道上,也落在了我的心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