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共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共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30 09: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考试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能力要求:
理解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英国的原因;认识工业革命给英国和世界带来的全方面影响;理解工业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具体表现专注、积累、高效、规范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分水岭”宿豫实验高中2015届高三历史组一轮复习课件 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思考探究一:“工业革命”的内涵核心特点:
本质: 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思考探究二:英国具备哪些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君主立宪制)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扩张贸易和掠夺(国外)一、原因(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具体条件:
A、资金: 殖民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
B、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经验积累
C、劳动力: 圈地运动
D、资源:煤铁资源丰富、殖民地提供原料
E、市场: 海内外市场的扩大——根本、必要性可能性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全球通史》 读图提示:英国圈地运动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是英国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强迫农民与土地分离的过程。材料三: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市场、资金、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国内市场及原料条件反映了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英国先于其他国家第一个在世界上进行工业
革命的必要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建立
B、圈地运动大规模公开进行
C、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
D、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步步为赢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一、原因
二、过程(1).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列举)(2).部门的拓展 (总结)(3).动力的革新 (归纳)(4).能源使用 (总结)交通运输业人力、畜力蒸汽动力木材——煤炭思考探究三:为何棉纺织业最早出现革命性变化?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材料:棉花最早在印度种植……16世纪末才传到英国。……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工业部门,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束缚比较小,这使得棉纺织工业相对较易发展起来。但是,它遭到毛纺织业的排斥,又受到进口货的竞争,原料还需要从美洲进口,处境艰难。为求生存,迫切要求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也就是必须革新技术。……1733年,织工和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这是棉纺织业中出现的一项重要发明。飞梭的使用既省力,又加快了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只是改革了手工工具的部件,并不是机器的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可以同时纺出八根纱线的纺织机——珍妮机,后经改进,可以同时纺出更多的纱线,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少,比较容易进行技术革新 【读图释义】思考探究三:为何棉纺织业最早出现革命性变化?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使动力应用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材料: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

A.飞梭 B.万能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步步为赢步步为赢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河流的地方步步为赢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到达欧洲?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首先产生于:
A.冶炼业 B.纺织业
C.机器制造业 D.交通业步步为赢一、原因
二、过程
三、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工业城市化进程加快两大对立阶级形成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自由主义的兴起(经营、竞争、贸易)出行方式、城市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掠夺,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贫富差异加大统计数据往往能比较准确地反应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下表反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请思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工业革命加速了人口的流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
工业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政治制度 由于工业革命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城市)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此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化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愈大。工业革命改变了国际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一、原因
二、过程
三、影响
四、世界市场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1、原因①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求(市场和原料)
②政治: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
④文化: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的传播2、途径政治: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4、影响(1)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2)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3.时间、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材料一: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破坏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1)材料中所指“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分别指什么? 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所谓“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材料三: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2)请以中国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思想:“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了破坏性建设性政治:开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产生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最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向欧美国家扩展—一枝独秀
发明主要是来自工匠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
技术革新与发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西方欧美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如何?先“轻”后“重”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行业有哪些?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1、(2008江苏高考)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高考体验C2、(2010江苏高考)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高考体验B3、(2011年江苏高考)23.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高考体验A、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
B、资本的原始积累; C、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E、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4、(2012年江苏高考)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高考体验C5、(2014年江苏高考)23. (13 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 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 那些小自耕农) 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 随着”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