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观沧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观沧海》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7 20:1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曹操《观沧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能准确默写。(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开阔的意境,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决心。(重点)
3.积累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诗文修养。(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我们登上高山,情感仿佛弥满了山间;欣赏大海,思想就如海水一般澎湃。
而当你登山临水之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而今天,我们则将与曹操同行,看看在这样的一代枭雄眼中,大海又是怎样的图景,又寄寓了他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走近《观沧海》。
(一)走近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资料及背景,学生在教材上、相应位置勾画、补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其诗雄浑苍劲、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明确体裁
教师提问:这首诗在体裁上,和大家学过的诗歌有何不同?教师补充诗歌常识。
明确:《观沧海》是一首四言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品味音韵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节奏
(三)读懂内容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四)读清层次
叙事,写景,抒情。
教师提问:这首诗题为《观沧海》,以一个“ ”字统领全诗,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观的对象是 。
三、赏读诗歌,摹景品情
(一)透过诗,曹操观到了什么?
同桌交流并展示:
我从“ (朗读) ”中读到,曹操登上碣石山,观到了(概括) 的大海,你看 (描绘画面) 。
预设: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水波荡漾,山岛高耸。全景式描写。
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得茂盛。
——生机勃勃。特写镜头。(静态)
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翻涌着,呼啸着。 ——波澜壮阔。(动态)
【小结】实写。全景式描写与特写镜头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波澜壮阔。
(二)透过诗,曹操想到了什么?
学生齐读想象之景,说说曹操想到了什么,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预设: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大海的怀抱中。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海洋中孕育出的。
【小结】虚写。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气势。
【过渡】曹操看为何又会想到这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文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他跃马扬鞭,登上秦皇、汉武当年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小结】这种通过了解作家的生平背景来鉴赏诗歌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知人论世。即:只有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他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这是我们赏析诗歌的常用方法。
(三)结合文本和背景,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
预设:雄心壮志、胸襟开阔、气魄宏伟,气概豪迈,建功立业的决心……
【过渡】这样的胸襟,不仅体现在《观沧海》中,还体现在曹操的作品以及历史的评价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结】胸襟开阔,雄才大略,曹操乃真英雄!
四、归纳总结,诵读升华
《观沧海》一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将诗人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结语】
正是因为拥有如此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萧瑟的秋天,在曹操眼中,有了不一样的气势。浩瀚无垠的大海,就是风起云涌的汉末局势,是曹操博大无垠的壮志豪情,亦是他那吞纳天地的广阔胸怀!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沧海的辽阔,读出曹操的豪情!(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