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你听说过
计划经济吗?你听说过
市场经济吗?说一说:
你所了解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是什么?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三、改革为何——改革目标限定地域规定种类规定期限限制数量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计划限定地域规定种类规定期限限制数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你认为该怎么办?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⑴思想路线
⑵战略决策
⑶工作中心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⒉经济体制改革 课本P.57“探究学习总结”二、学习延伸
请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课本P.55“学思之窗”
请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⒉经济体制改革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的最大分别: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土地仍旧归国家所有)﹐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30多年前……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李克强总理记者会 1983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有点“耸人听闻”的消息,标题叫《在国家经委和江西省委支持下卢火根冲破阻力承包办厂》:
卢火根原是国营丰城硫酸磷肥厂的一个中层干部,小厂500多名职工,因为长期“吃大锅饭”,人浮于事,连年亏损。卢火根家住农村,他看到原先出工懒洋洋的农民,在联产承包后精气神全被激活了,庄稼越种越好。承包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凡事爱琢磨的卢火根在家里做起了试验,把鱼烧好后,平均分给了四个孩子。吃饭前,跟孩子们交代清楚,中午就这些菜,晚上也没有菜,必须计划着吃。这一次果然与平常的“大锅饭”很不相同,每个孩子不仅都吃饱了,而且还都剩了鱼,留着晚上吃。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都知道鱼“包干”后就要自己精打细算了。 卢火根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请思考:⒈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1983年初卢火根就开始搞承包,他承包经营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⒉经济体制改革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⑵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卢火根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请思考:⒉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和江西省委支持,卢火根才成功地承包工厂,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支持卢火根的行动,加上传统观念的阻碍。 卢火根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请思考:⒊长期亏损的企业到卢火根手中一年就营利了,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由此反映了什么?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⒉经济体制改革
三、改革为何——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近市场经济 一、我要买一本《新华字典》,同等条件下,新华书店不打折,灵通书店打八折,我应该选择哪一家?价格走近市场经济 二、周末来到服装城,看到某一家服装店打出“亏本清仓”的标语,这体现了什么?竞争走近市场经济 三、盐池高级中学校园附近有很多商店、摊点,这是什么原因?供求走近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
可以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吗?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