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12.1杠杆(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12.1杠杆(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4-30 07:31:09

文档简介

《杠 杆》
教材分析:
“杠杆”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最基本的内容。从简单的杠杆的应用,到现代的、复杂的各种机械装置中都能够找到杠杆原理的应用;它也是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是本章教材的主体内容;同时,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扫帚、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物体,这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科的知识考查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热点。因此,杠杆这一节课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有丰富、直观的生活经验,这对于杠杆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学生经历了多次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所教的学生当中有部分同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要尽可能使力臂的知识更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理念:
  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注重体现两个理念: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二是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具体的设计思想是:对于杠杆的概念,我采用了发现学习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撬重物、拔钉子的小实验,来自己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是一个难点,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当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相同时,动力的作用效果确不同,从而引出力臂的概念,在通过演示、图解(点到线的距离)来突破这个难点。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从引导提出问题---利用挑水的活动实际体验---作出你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间的规律并得出结论”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样,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通过杠杆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力臂的定义及画法(重难点)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重点)
【教法】
发现学习法、实验法、自主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具】
多媒体、杠杆、钩码、瓶起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在各种各样的工具的帮助下有效地,轻松地工作,这些工具就叫做机械。有些机械比较简单,如钳子、剪刀、扳手等,称为简单机械,还有一些机械非常的复杂,如机床、汽车等。但是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成的,因此学好简单机械是基础,在初中阶段我们就要学习简单机械。
让学生看课件: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出了许多奇迹,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这些建筑物用现代化的机械来修建都是十分困难的,古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杠杆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杠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四节:杠杆
授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纲(教师巡视)
演示课件,让学生加深对自学内容的理解。
认识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说明:杠杆不一定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曲的。
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教师强调: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线间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不一定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借助多媒体演示如何画力臂
演示瓶起子和筷子的作用,阅读小资料“人体内的杠杆”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有趣的,提高学习兴趣。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平衡条件
⑵猜想与假设:
⑶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
⑷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平衡。
②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③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当作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当作阻力,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各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钩码的个数,再做两次,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
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2




3




⑤学生交流,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 L2
用比例式表示 ,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F2 L2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80页1、2、3、4题、课程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实验探究进行的。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并没有花大量时间进行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引领着学生进行研究的一个主导地位。现在的教学,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更多的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提出疑问到自主讨论再到作出猜想然后实验验证以至最后的得出结论。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不再拘泥于某个特定的结论,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在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共同讨论者的角色,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与正确的结论。不过在对平衡架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可以大胆的突破教材原有的框框。让他们尝试在多个的挂钩上挂钩码,能否使杠杆平衡,结果又会如何?满足什么关系?另外,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受时间限制,实验探究2,没办法让每一组都能进行探究,需在下一课时,让学生继续探究。在对杠杆的力臂理解和作图上花的时间较少,还得以加强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和理解。总之,本节课我是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通过列举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使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现再则就是通过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第四节:杠杆
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二、杠杆五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F1 L1 = F2 L2
课件34张PPT。1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 第1节 杠杆

2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某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34实验一  将一枚铁钉钉入木板中,用什么办法才能把钉子拔出来?(提供的材料有:羊角锤、铁棒、细绳、方木块等)5方案一:
方案二:
67一. 认识杠杆1. 什么是杠杆?8它们都是杠杆,有什么共同特点?9这些都应用了杠杆原理10提问:1 .
2 .
3.固定点绕固定点
转动硬棒归纳结论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让我想一想?1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123.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13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这些概念很重要14(力的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力的作用线)o支点杠杆“五要素”151617画杠杆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定距离(力臂的长)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杠杆的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力的作用线是指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若作用点不变,但作用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18怎样画杠杆的力臂F1OL1L2F3F2L3力臂的两种表示方法:大括号和箭头19练 习找出下列各图中动力和阻力,并画出杠杆力臂。OF2F1L1L220人体内的杠杆 点一下头或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作用(如图),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量是阻力。支点前后的肌肉配合起来,有的收缩有的拉长,就形成低头仰头动作,从图中可以看出来低头比仰头要省力。21小资料人体内的杠杆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时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如图)。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右都有肌肉。这是一种费力杠杆,举起一份的重量,肌肉要化费6倍以上的力气,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22小资料人体内的杠杆 当你把脚尖翘起来的时候,是脚跟后面的肌肉在起作用,脚尖是支点,体重落在两者之间。这实际上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这时肌肉的拉力比体重要小。23小资料人体内的杠杆 如果你弯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大约1200牛顿的拉力。这是 由于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间形成的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如图)。 我们长期弯腰工作时,往往感到腰部酸疼,就是肌肉被拉伤的缘故。二 杠杆的平衡 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怎样组成杠杆,并使其平衡?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探究实验:归纳结论: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静止时,或作缓慢地匀速转动
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25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假设四:F1+L1=F2+L2F1–L1=F2–L2F1/L1=F2/L2F1 · L1=F2 · L226提问:你还有其他的 假设吗?回答:有F12+L12=F22+L22F13+L13=F23+L23 等等27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3、28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3、29思考与讨论★ 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
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
水平位置呢?归纳结论★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
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F1=2N,L1=15cm,F2=3N,L2=10cm或 F1=5N,L1=8cm,F2=10N,L2=4cm实验表格数据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31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
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交流与合作F1 · L1=F2 · L232三 思考与讨论你能说出“小小称砣能压千斤”的道理吗?理发剪刀和铁匠用的剪刀有何区别?■ 你知道拧松生锈的
螺帽要用一段水管
套在板手柄上的道
理吗?331 学习了杠杆、支点、动力、
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2.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 · L1=F2 · L2小结34作业:P80 第1、2、3、4题请你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