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第2 课时 教案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课。五年级属于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第四点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为重点训练点。课文以借物喻人的手法,主要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五年级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在学习“议花生”过程中联系生活谈感受时,因缺乏生活经验会觉得生疏。本堂教学采取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注重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多种形式。通过言谈、倾听、感悟而进行的多种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尝试用这种写法动笔写一种事物。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交流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5.联系生活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话,通过反复朗读,细细体会父亲所说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提问单 ,教学多媒体课件,小练笔练习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晓文章主要内容。
1.展示预习提问,提示学贵有疑,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
2.回顾上节课所学,知晓文章主要内容。
请学生回答: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自由读课文,再次熟悉内容。
设计意图:从所学知识入手,让学生形象的整体感知,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强调文本的整体性,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学习。
(二)自主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提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3至第15自然段,思考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认真品读父亲的话,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文字的旁边。
2.从学生问题出发,出示学生预习提问。
(1)展示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2)请学生大声地读自己提出的问题。
(3)分析提炼所提问题的共同点。
3.集中思考,初步体会父亲的话。
父亲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有一样最可贵”是哪一样呢?
(1)自由读,勾画批注式学习。
(2)同桌交流:你觉得花生最可贵是什么?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4.小组讨论: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
5.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高高地 、爱慕之心、矮矮地、必须”体会父亲所说花生的可贵。
6.思考:如果有人也“爱慕”花生,你觉得他会“爱慕”它的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提出问题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整篇课文到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紧扣关键词,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把学生的理解不断引入把握文章中心内容,体现了学生不断的探究过程,并且使学生感悟到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习。重学生品读理解感悟,父亲的话,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读,如:自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用读体味文章的语言,感悟蕴涵的道理。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品词析句,抒发文章主题情怀。
1.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父亲的话会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2.思考:父亲仅仅是讲落花生吗?从落花生又谈到了什么?
3.找到父亲说的话,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4.自由表达,读了父亲说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5.想一想“我”懂了父亲的话吗?
6.出示语句,提出不懂的地方,集中讨论。
(1)理解“体面”(体面就是外表的意思。)
(2)说说“讲体面”(讲体面就是讲究外表,做表面文章。)
(3)想想要不要“讲体面”
(4)紧扣“只”字,加深理解“只讲体面”。
7.各抒己见,大胆发言
(1)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8.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
9.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10.交流汇报,加深体会父亲的话。
11.辨析“记在心上”与“印在心上”有什么不同?
(1)记在我们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2)学生悟出记是短暂的,不永久的;印是永恒的,永远抹不去的。
(3)细细品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12.你从哪儿看出父亲的话陪伴我走过一生呢?
13.学生尝试记住父亲的话。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读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学生预习体会筛选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解决,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个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感悟文章,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四)练习写法,了解借助事物表达方法。
1.提炼写法,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得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借花生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对生活有用的人。
2.小练笔:
作者通过 生活中也有一些事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由它们你联想到,身边的哪些人呢?想一想,然后选择其中一个,用一段话写下来
3.学生小试牛刀。
4.分享学生练笔,交流你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提升,说出作者心中话语。
1.聊到作者及作者的著作。
2.借作者的话,升华感情。
许地山说:“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3.课后延伸,和周围的人聊聊: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能运用在小练笔当中。学习借物喻人,能使表情达意更加含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让读者清楚地认识“借物”是为了说明什么或赞誉怎样的人。学生了解了这种方法阅读就能从浅阅读到深阅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