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综合测评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综合测评B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20: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家因发现准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发现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可以用于炒菜锅的镀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是主族元素
B.铜与氧气反应形成离子键
C.自然界中不存在准晶体
D.铜、铁都是过渡元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CH2CH—C≡N分子中含6个σ键,3个π键
B.2个原子形成的多重共价键中,只能有一个是σ键,而π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C.s电子与s电子间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p电子与p电子间形成的键一定是π键
D.共价键一定有原子轨道的重叠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Zn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
B.Fe2+的电子排布式:[Ar]3d6
C.C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D.HClO的电子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其中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键
B.H3O+、N、[Cu(NH3)4]2+均含有配位键
C.S、C、Si均为平面三角形
D.石墨、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炔、金属晶体均含有金属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其晶体类型属于离子晶体
B.CaO熔化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C.r(Li+)大于r(H-)
D.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堆积
6.三硫化磷(P4S3)可用于制造火柴,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4S3中磷元素为+3价
B.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
C.P4S3含有非极性键
D.1 mol P4S3分子含有9 mol共价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戊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二甲醚易溶于水,氨基乙酸的熔点较高,主要原因都与氢键有关
D.N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是0,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8.观察下列模型并结合有关信息,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硼晶体结构单元 SF6分子 S8 HCN
结构模型示意图
备注 熔点1 873 K — 易溶于CS2 —
A.单质硼属于共价晶体
B.SF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C.固态硫S8属于共价晶体
D.HCN的结构式为N
9.有5种元素X、Y、Z、Q、T。X原子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Y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有一个空的p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和Q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B.T和Z各有一种单质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C.元素Y和Q可形成化合物Y2Q3
D.ZQ2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照相业的定影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r+2Na2S2O3Na3[Ag(S2O3)2]+Na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Br原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5种
B.[Ag(S2O3)2]3-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C.S2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sp3
D.非金属元素S、O、Br中电负性最大的是Br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X、Y、Z、P、Q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与Q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X与Z的原子均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
C.Y与P形成的化合物YP2的分子空间结构是V形
D.Q单质含有金属键,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可以导电
12.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之比为 (  )。
A.7∶8 B.13∶14
C.1∶1 D.26∶27
13.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非极性分子
B.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与S2Br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14.普鲁士蓝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两个立方体中,一个K+在其中一个立方体中心,另一个则无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普鲁士蓝的晶胞结构(K+未标出)
A.化学式可以表示为KFe2(CN)6
B.每一个立方体中平均含有24个π键
C.普鲁士蓝不属于配位化合物
D.每个Fe3+周围与之相邻的Fe2+有12个
15.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下列有关Li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LiAlH4中存在离子键、σ键
B.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C.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1的方法计算得2 908 kJ· mol-1
图1
D.Li2O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2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 5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Li2O的密度为 g·cm-3
16.(8分)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钴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Co3+在水中易被还原成Co2+,而在氨水中可稳定存在,其原因为      。
(3)[Co(N)4]2-中Co2+的配位数为4,配体中N的杂化方式为      ,该配离子中各元素I1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1 mol该配离子中含σ键的数目为     NA。
(4)配合物Co2(CO)8的结构如下图,该配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     (填字母)。
A.金属键
B.离子键
C.极性共价键
D.配位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17.(12分)中国早在周朝已能冶炼铸铁了。目前,铁及其化合物广泛地应用到STS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我国黑灰色的菱铁矿FeCO3储量较为丰富。其中C的空间结构为    。
(3)草酸亚铁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Fe2+[]2-
(4)Fe(CO)5溶于汽油、苯、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沸点分别在-20 ℃、103.6 ℃左右。因此可知Fe(CO)5属于    晶体;CO与Fe之间从电子对给予来看形成   键。
(5)铁与氨气反应生成一种如图所示晶胞结构的产物,N周围最近的Fe数是    。若该晶体的密度是d g·cm-3,则两个最近的Fe间的距离为        c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8.(14分)我国秦俑彩绘和汉代器物上用的颜料被称为“中国蓝”“中国紫”,直到近年来人们才研究出来其成分为BaCuSi4O10、BaCuSi2O6。
(1)“中国蓝”“中国紫”中均具有Cun+,n=   ,基态时该阳离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中国蓝”的发色中心是以Cun+为中心原子的配位化合物,其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  元素。
(3)合成“中国蓝”“中国紫”的原料有BaCO3,孔雀石[Cu2(OH)2CO3]和砂子(SiO2)。SiO2晶体中Si原子的杂化轨道是由    轨道(填轨道的名称和数目,下同)和   轨道杂化而成的。
(4)现代文物分析发现,“中国蓝”中含有微量硫元素。假若硫元素来源一种阴离子是正四面体的天然钡矿中,则最可能的钡矿化学式是    。
(5)在5 500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合成蓝色颜料——“埃及蓝”(CaCuSi4O10),其合成原料中用CaCO3代替了BaCO3,其他和“中国蓝”一致。C中键角∠OCO为    。根据所学,从原料分解的角度判断“埃及蓝”的合成温度比“中国蓝”更    (填“高”或“低”)。
(6)自然界中的SiO2,硬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下图为SiO2晶胞中Si原子沿z轴方向在xy平面的投影图(即俯视投影图),其中O原子略去,Si原子旁标注的数字表示每个Si原子位于z轴的高度,则SiA与SiB的距离是   。
19.(12分)铍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正日益被重视。
(1)最重要的含铍矿物是绿柱石,含2%铬(Cr)的绿柱石即为祖母绿。基态Cr原子的外围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铍和铝的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都属于p区主族元素
B.电负性都比镁大
C.第一电离能都比镁大
D.氯化物的水溶液pH均小于7
(3)铍、铝晶体都是由金属原子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而成(最密堆积)。铍的熔点(1 551 K)比铝的熔点(930 K)高,原因是 。
(4)氯化铍在气态时存在BeCl2分子(a)和二聚分子(BeCl2)2(b),固态时则具有如下图所示的链状结构(c)。
①a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二聚分子(BeCl2)2中Be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且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的结构式为      (标出配位键)。
(5)BeO立方晶胞如下图所示。
若BeO晶体的密度为d g·cm-3,则晶胞参数a=     nm。
20.(14分)我们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周期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同类知识。
(1)基态砷原子中,外围电子占用    个原子轨道;雌黄分子式为As2S3,分子结构如图1,则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体;该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N、O、S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S的空间结构为   ,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H2O晶体的原因是                。
(3)常温下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其立方晶系晶体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由A、B两种微粒构成。将其加热至148 ℃熔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已知A微粒与CCl4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和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则A为    ,B为    。
(4)磷化硼(BP)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图3为其立方晶胞。已知晶体中最近的硼原子和磷原子核间距为x cm,磷化硼的摩尔质量为b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磷化硼晶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g·cm-3。
综合测评(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家因发现准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发现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可以用于炒菜锅的镀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是主族元素
B.铜与氧气反应形成离子键
C.自然界中不存在准晶体
D.铜、铁都是过渡元素
答案C
解析铝在第3周期ⅢA族,是主族元素,A项正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为离子化合物,铜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B项正确;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可作新型材料,准晶体具有特殊性能,所以能开发成为新型材料,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中,铜、铝、铬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所以准金属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C项错误;铜在第4周期ⅡB族,铁在第4周期Ⅷ族,铜、铁都是过渡元素,D项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CH2CH—C≡N分子中含6个σ键,3个π键
B.2个原子形成的多重共价键中,只能有一个是σ键,而π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C.s电子与s电子间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p电子与p电子间形成的键一定是π键
D.共价键一定有原子轨道的重叠
答案C
解析p电子与p电子间形成的单键是σ键。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Zn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
B.Fe2+的电子排布式:[Ar]3d6
C.C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D.HClO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Zn是30号元素,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A项错误。铁是26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故Fe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B项正确。C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故其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C项错误。HClO的电子式:,D项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其中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键
B.H3O+、N、[Cu(NH3)4]2+均含有配位键
C.S、C、Si均为平面三角形
D.石墨、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炔、金属晶体均含有金属键
答案B
解析氢键不属于化学键,A项错误;S中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S上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属于三角锥形,C中C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3,C上没有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Si为平面三角形,C项错误;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键,石墨、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炔中含有共价键,没有金属键,D项错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其晶体类型属于离子晶体
B.CaO熔化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C.r(Li+)大于r(H-)
D.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堆积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A项错误;CaO熔化时破坏离子键,B项错误;锂的核电荷数较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较大,Li+的半径小于H-的半径,C项错误;由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图可知,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堆积,D项正确。
6.三硫化磷(P4S3)可用于制造火柴,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4S3中磷元素为+3价
B.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
C.P4S3含有非极性键
D.1 mol P4S3分子含有9 mol共价键
答案A
解析图示最上方的P与S形成3个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强的S原子,则P为+3价;底面的P与S形成1个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强的S原子,则P为+1价;P—P键为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故P4S3中P元素为+3价和+1价,A项错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B项正确;分子中P与P之间存在化学键,同种原子之间通常形成非极性键,所以P4S3中含有非极性键,C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1molP4S3分子中含有6molP—S键和3molP—P键,所以1molP4S3分子含有9mol共价键,D项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戊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二甲醚易溶于水,氨基乙酸的熔点较高,主要原因都与氢键有关
D.N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是0,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D
解析环戊二烯中存在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项错误。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不是任意含氧酸的酸性减弱,如卤族元素中HClO的酸性比HBrO4弱,B项错误。二甲醚易溶于水,是因为二甲醚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氨基乙酸的熔点较高,主要因为氨基和羧基反应形成离子键导致的,C项错误。N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3,N原子上无孤电子对,N原子采用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D项正确。
8.观察下列模型并结合有关信息,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硼晶体结构单元 SF6分子 S8 HCN
结构模型示意图
备注 熔点1 873 K — 易溶于CS2 —
A.单质硼属于共价晶体
B.SF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C.固态硫S8属于共价晶体
D.HCN的结构式为N
答案A
解析SF6的空间结构高度对称,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B项错误;根据S8易溶于CS2,结合“相似相溶规则”,可知固态硫S8属于分子晶体,C项错误;HCN的结构式应为H—C≡N,D项错误。
9.有5种元素X、Y、Z、Q、T。X原子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Y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有一个空的p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和Q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B.T和Z各有一种单质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C.元素Y和Q可形成化合物Y2Q3
D.ZQ2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A
解析X原子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则X为S元素;Y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则Y为Fe元素;Z原子的L电子层上有一个空的p轨道,则Z为C元素;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则Q是O元素;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则T是P元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A项错误;B项,P元素和C元素各有一种单质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分别为白磷和金刚石,B项正确;Fe元素和O元素可形成化合物Fe2O3,C项正确;CO2只含极性键,且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D项正确。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照相业的定影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r+2Na2S2O3Na3[Ag(S2O3)2]+Na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Br原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5种
B.[Ag(S2O3)2]3-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C.S2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sp3
D.非金属元素S、O、Br中电负性最大的是Br
答案C
解析Br为35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所以共有14+1+3=18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A项错误;[Ag(S2O3)2]3-中存在Ag+和S2之间的配位键,S原子和O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但不存在离子键,B项错误;S2与S中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所以中心S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S中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所以S为sp3杂化,C项正确;S、O、Br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元素,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X、Y、Z、P、Q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与Q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X与Z的原子均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
C.Y与P形成的化合物YP2的分子空间结构是V形
D.Q单质含有金属键,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可以导电
答案BC
解析X、Y、Z、P、Q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Q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为第ⅠA族元素;Y最外层有4个电子,位于第ⅣA族;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第ⅤA族;P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ⅥA族;在这五种元素中,Q原子半径最大,Q为Na,X原子半径最小,X为H;Y原子和Z原子半径接近、P原子半径大于Y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Y,所以Y是C、 Z是N、P为S。Na和H以离子键形成化合物NaH,NaH是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 H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1,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含有3个未成对电子,B项错误。 C和S形成的化合物CS2中,C上的孤电子对数为0,σ键电子对数为2,所以CS2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C项错误。 Na是金属单质,含有金属键,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可以导电,D项正确。
12.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之比为 (  )。
A.7∶8 B.13∶14
C.1∶1 D.26∶27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一个氯化钠晶胞即为一个氯化钠纳米颗粒,则其表面粒子数=8+6+12=26,总粒子数=表面粒子数+中心粒子数=26+1=27。
13.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非极性分子
B.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与S2Br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答案AC
解析根据S2Cl2分子的空间结构可知,它属于极性分子,A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与S2Br2结构相似,而S2Br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则熔、沸点:S2Br2>S2Cl2,C项错误;由于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D项正确。
14.普鲁士蓝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两个立方体中,一个K+在其中一个立方体中心,另一个则无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普鲁士蓝的晶胞结构(K+未标出)
A.化学式可以表示为KFe2(CN)6
B.每一个立方体中平均含有24个π键
C.普鲁士蓝不属于配位化合物
D.每个Fe3+周围与之相邻的Fe2+有12个
答案A
解析每隔一个立方体中心有一个钾离子,所以一个晶胞中钾离子个数为0.5,该立方体中铁原子个数为×8=1,CN-位于每条棱上,该立方体中含有CN-个数为×12=3,所以平均化学式是K0.5Fe(CN)3,化学式可以表示为KFe2(CN)6,A项正确。每个CN-含有2个π键,每个立方体中含有CN-个数为3,所以一个立方体中含有6个π键,B项错误。普鲁士蓝中Fe3+含有空轨道,CN-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属于配合物,C项错误。根据图示,普鲁士蓝中每个Fe3+周围的Fe2+个数为6,D项错误。
15.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下列有关Li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LiAlH4中存在离子键、σ键
B.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C.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1的方法计算得2 908 kJ· mol-1
图1
D.Li2O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2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 5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Li2O的密度为 g·cm-3
图2
答案B
解析阴、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Al与H之间存在共价单键,A项正确;LiAlH4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形,B项错误;根据晶格能的定义,结合图1可知Li2O的晶格能是2908kJ·mol-1,C项正确;根据晶胞结构可知Li+全部在晶胞中,共计是8个,根据化学式可知氧离子个数是4,则Li2O的密度是
g·cm-3,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8分)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钴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Co3+在水中易被还原成Co2+,而在氨水中可稳定存在,其原因为      。
(3)[Co(N)4]2-中Co2+的配位数为4,配体中N的杂化方式为      ,该配离子中各元素I1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1 mol该配离子中含σ键的数目为     NA。
(4)配合物Co2(CO)8的结构如下图,该配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     (填字母)。
A.金属键
B.离子键
C.极性共价键
D.配位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答案(1)3d74s2
(2)Co3+可与NH3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
(3)sp2 Co(4)ACDF
解析(1)钴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基态钴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74s2。(2)Co3+在水中易被还原成Co2+,而在氨水中可稳定存在,其原因为Co3+可与NH3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3)[Co(N)4]2-中Co2+的配位数为4,配体中N原子价电子对数为3,为平面三角形,N的杂化方式为sp2。由于N2p轨道的电子排布是半充满结构,该配离子中各元素I1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17.(12分)中国早在周朝已能冶炼铸铁了。目前,铁及其化合物广泛地应用到STS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我国黑灰色的菱铁矿FeCO3储量较为丰富。其中C的空间结构为    。
(3)草酸亚铁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Fe2+[]2-
(4)Fe(CO)5溶于汽油、苯、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沸点分别在-20 ℃、103.6 ℃左右。因此可知Fe(CO)5属于    晶体;CO与Fe之间从电子对给予来看形成   键。
(5)铁与氨气反应生成一种如图所示晶胞结构的产物,N周围最近的Fe数是    。若该晶体的密度是d g·cm-3,则两个最近的Fe间的距离为        c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1)3d64s2
(2)平面正三角形
(3)sp2
(4)分子 配位
(5)6 
解析(2)C中的C与O形成3个σ键,C上无孤电子对,故C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3)碳原子的价电子参与形成了3个σ键,碳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4)Fe(CO)5溶于汽油、苯、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沸点低,故Fe(CO)5属于分子晶体;CO中碳原子上有孤电子对,Fe原子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故CO与Fe之间从电子对给予来看形成配位键。
(5)每个晶胞中含有铁原子数为12×+1=4,含有氮原子数为1,故产物的化学式为Fe4N。设晶胞棱长为xcm,cm3=x3cm3,x3=,x=,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晶体面对角线的一半,即cm。
18.(14分)我国秦俑彩绘和汉代器物上用的颜料被称为“中国蓝”“中国紫”,直到近年来人们才研究出来其成分为BaCuSi4O10、BaCuSi2O6。
(1)“中国蓝”“中国紫”中均具有Cun+,n=   ,基态时该阳离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中国蓝”的发色中心是以Cun+为中心原子的配位化合物,其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  元素。
(3)合成“中国蓝”“中国紫”的原料有BaCO3,孔雀石[Cu2(OH)2CO3]和砂子(SiO2)。SiO2晶体中Si原子的杂化轨道是由    轨道(填轨道的名称和数目,下同)和   轨道杂化而成的。
(4)现代文物分析发现,“中国蓝”中含有微量硫元素。假若硫元素来源一种阴离子是正四面体的天然钡矿中,则最可能的钡矿化学式是    。
(5)在5 500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合成蓝色颜料——“埃及蓝”(CaCuSi4O10),其合成原料中用CaCO3代替了BaCO3,其他和“中国蓝”一致。C中键角∠OCO为    。根据所学,从原料分解的角度判断“埃及蓝”的合成温度比“中国蓝”更    (填“高”或“低”)。
(6)自然界中的SiO2,硬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下图为SiO2晶胞中Si原子沿z轴方向在xy平面的投影图(即俯视投影图),其中O原子略去,Si原子旁标注的数字表示每个Si原子位于z轴的高度,则SiA与SiB的距离是   。
答案(1)2 3d9
(2)O
(3)1个3s 3个3p
(4)BaSO4
(5)120° 低
(6)SiO2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共价晶体,共价键结合较为牢固 d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计算出Cu的化合价为+2价,故Cun+中n=2,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当失去2个电子时外围电子排布式变为3d9。(2)“中国蓝”中Ba2+、Si都不存在孤电子对,而O原子中存在孤电子对,所以只能是氧原子来提供孤电子对。(3)SiO2中Si的杂化类型是sp3,也就是由1个3s轨道和3个3p轨道形成。(4)含有硫元素的阴离子是正四面体形结构,最可能是S,所以钡矿的化学式是BaSO4。(5)C中C采取sp2杂化,C呈平面正三角形,键角为120°。由于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稳定性:BaCO3>CaCO3,从原料分解的角度判断“埃及蓝”的合成温度比“中国蓝”更低。(6)SiO2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共价晶体,共价键结合较为牢固。SiA与SiB在y轴方向上距离为d,在z轴方向上距离为d,所以SiA与SiB之间的距离=d。
19.(12分)铍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正日益被重视。
(1)最重要的含铍矿物是绿柱石,含2%铬(Cr)的绿柱石即为祖母绿。基态Cr原子的外围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铍和铝的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都属于p区主族元素
B.电负性都比镁大
C.第一电离能都比镁大
D.氯化物的水溶液pH均小于7
(3)铍、铝晶体都是由金属原子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而成(最密堆积)。铍的熔点(1 551 K)比铝的熔点(930 K)高,原因是 。
(4)氯化铍在气态时存在BeCl2分子(a)和二聚分子(BeCl2)2(b),固态时则具有如下图所示的链状结构(c)。
①a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二聚分子(BeCl2)2中Be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且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的结构式为      (标出配位键)。
(5)BeO立方晶胞如下图所示。
若BeO晶体的密度为d g·cm-3,则晶胞参数a=     nm。
答案(1)
(2)BD
(3)Be原子半径比Al原子半径小,金属性更强
(4)①非极性 ②
(5)
解析(1)Cr原子为24号元素,其满足半满的稳定结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基态Cr原子外围电子的轨道表示为。
(2)铍属于s区元素,而铝属于p区主族元素,A项错误;一般来说,金属越活泼,电负性越小,Mg比Be、Al活泼,而两金属的电负性都比镁的大,B项正确;Be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大,而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的大,C项错误;Be2+和Al3+在溶液中均水解,则氯化物的水溶液pH均小于7,D项正确。
(3)因为Be原子半径比Al原子半径小,金属性更强,则铍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
(4)①BeCl2中Be原子成2个Be—Cl键,Be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2,故Be原子采取sp杂化方式,分子呈直线形,属于非极性分子。
②在二聚分子(BeCl2)2中Be原子有空轨道,Cl原子有孤电子对,则配位键中电子对由氯原子提供,b的结构式为。
(5)BeO晶胞中Be2+数目为4,O2-数目为8×+6×=4,晶胞的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为(a×10-7)3cm3,则dg·cm-3=g÷(a×10-7)3cm3,则a=nm。
20.(14分)我们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周期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同类知识。
(1)基态砷原子中,外围电子占用    个原子轨道;雌黄分子式为As2S3,分子结构如图1,则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体;该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N、O、S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S的空间结构为   ,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H2O晶体的原因是                。
(3)常温下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其立方晶系晶体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由A、B两种微粒构成。将其加热至148 ℃熔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已知A微粒与CCl4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和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则A为    ,B为    。
(4)磷化硼(BP)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图3为其立方晶胞。已知晶体中最近的硼原子和磷原子核间距为x cm,磷化硼的摩尔质量为b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磷化硼晶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g·cm-3。
答案(1)4 sp3杂化
(2)N>O>S 正四面体形 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 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分子的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
(3)PC PC
(4)
解析(1)As元素处于第4周期ⅤA族,As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3,外围电子占用1个4s轨道和3个p轨道,共占用4个原子轨道;依据图1可知黑色球为As、白色球为S,分子中As原子形成3个σ键,还含有1对孤电子对,所以价电子对数为3+1=4,杂化类型为sp3杂化。(2)N、O、S三种元素中由于N原子的2p轨道是半充满状态,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同主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多,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所以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S;S中硫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S是正四面体形结构;[Cu(NH3)4]SO4·H2O晶体中[Cu(NH3)4]2+与S之间存在离子键,N与H之间存在共价键,Cu2+与N之间存在配位键;根据“相似相溶规则”,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分子的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3)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热可在148℃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说明生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类似水的电离,A微粒与CCl4具有相同空间结构,则A为PC,故B为PC。(4)B原子与周围最近的4个P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晶胞顶点P原子与四面体中心B原子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且二者距离等于体对角线长度的,为xcm,而体对角线长度等于晶胞棱长的倍,设棱长为acm,则a=4x,则a=cm,1mol晶胞体积为NA×;1个晶胞中含有P原子数为8×+6×=4,B原子在内部,共4个,则1mol晶胞质量为4×bg;则晶胞密度为g·cm-3=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