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
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六课时 6.3实数(1)怀集县永固镇初级中学 方慧吾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一、新课引入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一、新课引入探究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结论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__小数或者______小数的形式.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二、学习目标 1、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2、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三、研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本第53页至第54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三、研读课文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__小数或者________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_______数.
2、我们知道,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____________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3、________和_______统称为实数.知识点一 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一1、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
A、 0 B、-3.5 C、 D、
2、 , , , , 等
都是________数.C无理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知识点二 实数的分类有理无理正有理负有理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正无理负无理无限不循环小数1、实数可以这样分类: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知识点二 实数的分类负0正2、实数也可以按大小分类: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
,,2、若无理数a满足:1<a<4,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无理数:______,_____.是负 数.无理一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
(2)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
(3)负数没有立方根;( )
(4)- 是17的平方根.( )
×××√一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正有理数{ }
负有理数{ }
正无理数{ }
负无理数{ }
一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知识点三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结论 每一个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_____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 ___ 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_____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_____.数轴一一对应数轴实数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1、如图,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_____,与负半轴的交点就表示_______.一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2、请将图中数轴上标有字母的各点与下列实数对应起来:,解:点A、B、C、D、E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0
-2
4
-1.53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四、归纳小结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
2、实数的分类:
(1)实数
(2)实数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 ___的.
4、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实数一一对应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方慧吾五、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ank you!谢谢同学们的努力!课件22张PPT。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
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七课时
6.3实数(2)课件制作:桥头中学 孔令顺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一、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 请将图中数轴上标有字母的各点与
下列实数对应起来: ,-1.5,
, 0.4,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实数和数轴
上的点一一对应;2、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
小,熟练进行实数运算.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 三、研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本第54至56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知识点一 :
实数中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思考 的相反数是_____; -π的相反数是_____; 0的 相反数是______π0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 三、研读课文∣ ∣=___;∣-π∣= ___;∣0∣=___.结论 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
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即:(1)数 a 的相反数是______,这里 a 表示任意一个_____.π0- a实数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
0的绝对值是 ____.即 ______, 当a>0时
= ______,当a=0时
______,当a<0时它本身它的相反数0a0- a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例1 (1)分别写出 , 的相反数(2)指出 , 分别是什么数的 相反数;(3)求 的绝对值;(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求这个数.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解:(1)∵ = ____
=______ ∴ , 的相反数分别
为________,________.(2)∵ = _________ =__________ 3.14-π3.14-π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 ______,______分别是的相反数(3)∵ =_________ (4)∵ =_______, =______∴绝对值为 的数是______或______.∴ =_______=_______.∣-4∣4-4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一1、填表(求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与绝对值):2.52.52.5000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一2、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1) = (2) = 0 (3) = (4) =解: (1)x= (2)x= 0
(3)x= (4)x=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知识点二 实数的运算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2) 解:(1)原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律.= +_____=______加法结合0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2)原式=(3+2) =______ ______________律.温馨提示:在进行实数的运算
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
质等同样适用.加法结合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一(1) (2)计算解:(1)原式=(2-3)
=(2)原式==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例3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 ; (2) (1)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计算的过程一般比要
求保留的小数点位数多一位.2.2363.1427.031.7321.4142.45解: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一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1):(1) (2)(1)原式 ≈ 2.236 - 1.732 + 0.145 ≈ 0.65解:(2)原式 ≈ 1.817 - 3.142 - 1.414 ≈ - 2.74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四、归纳小结 1、数 的相反数是________,这里
表示任意一个________.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0的绝对值是____.即a- a实数它本身它的相反数0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 ______, 当 > 0时
= ______,当 = 0时
______,当 < 0时3、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
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等同样适用.a0- a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
课件制作:孔令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反思Thank you!谢谢同学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