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 从把握文章线索入手,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的痛悔。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中国现代作家,著名编剧,小说家。生于北京,18岁赴陕西插队。20岁时,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
代表作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务虚笔记》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
“我与地坛”是一个关系型题目。“我”和“地坛”在情感方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原文较长,课文选取其中部分内容。
题目解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坍圮(tānp ) 熨帖(yù) 宿命(sù)
亘古不变(gèn) 隽永(juàn) 倔强(jué)
嘈杂(cáo) 假期(jià) 玉砌雕栏(qì)
独处(chǔ) 捋着(lǚ) 焦灼(zhuó)
荒芜(wú) 剥蚀(bō) tuí墙(颓)
kè守(恪) 教 huì(诲) cù然(猝)
读准字音
给两部分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一)我与地坛——感悟生命
(二)母亲与地坛——悔悟母亲
“我”和地坛,文章的主要内容说的是“我”和地坛之间的故事,那地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和地坛之间或者是地坛和“我”,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地坛是个怎样的地方?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第3段: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古旧沧桑 破败荒芜 冷落沉寂
启示: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地坛是个怎样的地方?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第5段: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生机勃勃
启示: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
地坛是个怎样的地方?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第7段: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充满生机、镇静、乐观
启示: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活出精彩,要热爱生活。
地坛是个怎样的地方?
荒芜但不衰败,
有着情感和意蕴
我与地坛之间有什么缘分?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2段: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第3段: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第4段: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第5段: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里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地坛”
废弃
荒芜冷落
四百年来历经沧桑
衰败但仍有生命力
宁静的去处
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
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
失魂落魄
几乎什么也找不到
逃避现实世界
专心的思考生与死的事
在地坛默坐、呆想,窥看自己的心魂
我与地坛的关系
身体残废
被社会遗弃
废弃 古旧 荒野
荒芜
死 活
古柏 野草 蜂飞 蚁动 ……生生不息
不衰败
残废但不颓废
劫难
被肆意雕琢
不改变
落日 雨燕 脚印 古柏 气味……生命律动
身残志不残
死是 活着
必然降临 是一种
的节日 幸福
!
颓废
豁 达
顽强
我与地坛的关系
我是地坛的常客
地坛是我的寄托:1、精神上的安慰和启示
2、感悟生命,明白了生死的意义
请你读第二部分,思考:
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她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勾画圈点出关键词句)
这15年里,默默陪伴我的,不仅仅有地坛,还有母亲。
这15年里,默默陪伴我的,不仅仅有地坛,还有母亲。
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她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
母亲整日整夜处于惊恐痛苦之中,默默忍受着活着不如离开人世的痛苦,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她无私地奉献着毫不张扬的母爱,以行动感染熏陶着残疾的儿子。因而母亲是一位平凡、苦难、坚强而又伟大的女性!
母亲
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苦难
怎样活?路在何方?
解 答
母亲教会了我什么? 是怎样教会我的?
文中作者为年轻时没能理解母亲的爱充满了深深的忏悔,表现在哪?
1、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2、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3、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4、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5、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6、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7、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8、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我母亲的脚印。
母亲不放弃残疾的儿子,既是一种伟大的母爱,更是一种重大的社会责任;
儿子对母亲的忏悔,既是一种心智的成熟,更是一种心灵的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总结思考:两个部分,一写地坛,一写母亲,二者究竟有什么关联?
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一个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一个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抚并鼓起生活的勇气。她们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
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我的地坛,也是我和母亲的地坛。
地坛
母亲
荒芜但并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
生命感悟
看透了生死
生存启发
理解了生命
生命的两个支点
走出困境 重塑自我
自然
精神家园
精神支柱
亲情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