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0)(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0)(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06: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1.(19分)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合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患,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B.“大河无水小河干”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治大国若烹小鲜”
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B.“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分别是从侧面、正面写出了老中医的医术高明。
C.“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是因为老中医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
D.老中医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2)“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3.(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
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加临安府。未几,宋降。仍除天祥枢密使。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盂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逐移漳州,乞入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
十二月,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阳风而起者/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迁都,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用另一个城市取代原来的都城。
C.溪峒蛮,指西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古代称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D.千户,元朝将人民和土地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首领一般由贵戚、功臣担任,并世袭管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他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在答对论策时,他提笔写下一万多字的议论策对,被理宗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B.文天祥刚直不阿,敢于发声。董宋臣劝说皇上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来稳固民心;贾似道以病要挟皇上,文天祥起草制造加以讽刺。
C.文天祥散尽家财,坚持抗元。文天祥平常衣食丰厚,但面对国难,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吴浚降元后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把他勒死,誓死抗元。
D.文天祥坚守气节,从容殉国。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文天祥临刑向南跪拜,坦然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②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
(5)德柘初年,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人卫京师,他的朋友为什么要阻止他?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行九,是作者好友,曾任侍御之职,当时因抗礼当权宦官被贬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璧”一作“壁”。璧竹鞭: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所产之竹制作的马鞭。②美人:这里指元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颔两联强调“美人”诚挚相赠和“郢客”细心封装,言语中流露着对友人的酬赞和对竹鞭的珍重。
B.颈联借物喻人,借竹的品性来赞美好友元稹不惧权宦、不畏逆境、傲然不屈的心志气节。
C.同处贬谪的境地,友人从千里外给诗人寄来壁州竹鞭,饱含牵挂、慰藉、鞭策、互勉之意。
D.诗歌虚实结合,从色泽、状貌、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显了壁州竹鞭的名贵。
(2)本诗尾联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   ,   ”两句,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
(2)孔子在《论语 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
(3)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追寻意义的旅程,不可能是_____的。现实中,(  );有的人贪恋职位官帽,除此之外心无所寄、情无所托,只能在_____的焦虑中艰难度日。一个人如果缺少对意义的追问和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人生的意义难以在一己之私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找寻到人生意义并执着前进,就能在平凡中书写出伟大。塞罕坝林场夫妻11年坚守望火楼,用无声的奉献,见证了一片林海的诞生;王泽山院士本已_____,却又历时二十载攻克火炸药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为什么他们的内心如此安静恬淡,他们的步伐如此坚定从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_____地肩负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守望着造福百姓的淳朴初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往无前 锱铢必较 功成名就 有始有终
B.一帆风顺 患得患失 功成名就 一以贯之
C.一往无前 患得患失 大功告成 有始有终
D.一帆风顺 锱铢必较 大功告成 一以贯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B.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C.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D.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3)填入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人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在浮华中迷失自我;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
B.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
C.有的人在浮华中被自我迷失,事物外在的表象把视线遮挡了;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被一贫如洗
D.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
7.(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医用防护口罩即大家常说的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对非油性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是应对空气传播疾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性高了,同时口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随之变差,这就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了,_____。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它分为三层,外层有阻水作用,_____;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μm颗粒,过滤效果≥90%;靠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对于极细小的颗粒物,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是不如防护口罩的,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但_____,比如防粉尘、花粉、飞絮。
8.(5分)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船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了此次出征太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执着坚守和艰苦训练,今晚他们将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四、作文(60分)
9.(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1.(19分)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合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患,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D 
A.“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B.“大河无水小河干”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治大国若烹小鲜”
【答案】(1)B
(2)A
(3)D
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B.“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分别是从侧面、正面写出了老中医的医术高明。
C.“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是因为老中医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
D.老中医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2)“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开始时对老中医医术有怀疑;②对老中医给妈妈治病抱着希望;③老中医没有要诊费,还花了一千块钱买走了一个不值钱的花瓶,“我”内心更多的是庆幸;④妈妈的病治好了,“我”对老中医有感激之情;⑤“我”认为被老中医欺骗了,心怀怨愤;⑥得知瓶子的真相,对老中医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和敬重。
(3)①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标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方面,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老中医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3.(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
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加临安府。未几,宋降。仍除天祥枢密使。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盂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逐移漳州,乞入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
十二月,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阳风而起者/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迁都,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用另一个城市取代原来的都城。
C.溪峒蛮,指西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古代称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D.千户,元朝将人民和土地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首领一般由贵戚、功臣担任,并世袭管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天祥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他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在答对论策时,他提笔写下一万多字的议论策对,被理宗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B.文天祥刚直不阿,敢于发声。董宋臣劝说皇上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来稳固民心;贾似道以病要挟皇上,文天祥起草制造加以讽刺。
C.文天祥散尽家财,坚持抗元。文天祥平常衣食丰厚,但面对国难,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吴浚降元后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把他勒死,誓死抗元。
D.文天祥坚守气节,从容殉国。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文天祥临刑向南跪拜,坦然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②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
(5)德柘初年,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人卫京师,他的朋友为什么要阻止他?
【答案】(1)D
(2)B
(3)D
(4)①当时接受起草内制沿袭原来的规定都要递交文稿,文天祥没有递交文稿,贾似道不高兴,让台臣张志立弹劾罢免他。
②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来到,众士兵来不及抵抗,都埋头趴在荒草中。
(5)①元兵大举进攻,战争形势十分不利,出兵凶险。②文天祥当时所带领的士兵,由各方势力和民间力量构成,不是正规的军队,力量悬殊。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行九,是作者好友,曾任侍御之职,当时因抗礼当权宦官被贬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璧”一作“壁”。璧竹鞭: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所产之竹制作的马鞭。②美人:这里指元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颔两联强调“美人”诚挚相赠和“郢客”细心封装,言语中流露着对友人的酬赞和对竹鞭的珍重。
B.颈联借物喻人,借竹的品性来赞美好友元稹不惧权宦、不畏逆境、傲然不屈的心志气节。
C.同处贬谪的境地,友人从千里外给诗人寄来壁州竹鞭,饱含牵挂、慰藉、鞭策、互勉之意。
D.诗歌虚实结合,从色泽、状貌、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显了壁州竹鞭的名贵。
(2)本诗尾联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本诗尾联诗人联想何时能和好友元九一同策马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敲镫高吟;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答谢友人的关怀,借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③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心愿,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 推此志也 ,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两句,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
(2)孔子在《论语 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3)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昆山玉碎凤凰叫 , 芙蓉泣露香兰笑 ”。
【答案】(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追寻意义的旅程,不可能是_____的。现实中,(  );有的人贪恋职位官帽,除此之外心无所寄、情无所托,只能在_____的焦虑中艰难度日。一个人如果缺少对意义的追问和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人生的意义难以在一己之私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找寻到人生意义并执着前进,就能在平凡中书写出伟大。塞罕坝林场夫妻11年坚守望火楼,用无声的奉献,见证了一片林海的诞生;王泽山院士本已_____,却又历时二十载攻克火炸药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为什么他们的内心如此安静恬淡,他们的步伐如此坚定从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_____地肩负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守望着造福百姓的淳朴初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A.一往无前 锱铢必较 功成名就 有始有终
B.一帆风顺 患得患失 功成名就 一以贯之
C.一往无前 患得患失 大功告成 有始有终
D.一帆风顺 锱铢必较 大功告成 一以贯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B.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C.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D.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3)填入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有的人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在浮华中迷失自我;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
B.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
C.有的人在浮华中被自我迷失,事物外在的表象把视线遮挡了;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被一贫如洗
D.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
【答案】(1)B
(2)A
(3)D
7.(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医用防护口罩即大家常说的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对非油性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是应对空气传播疾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性高了,同时口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随之变差,这就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了,_____。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它分为三层,外层有阻水作用,_____;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μm颗粒,过滤效果≥90%;靠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对于极细小的颗粒物,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是不如防护口罩的,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但_____,比如防粉尘、花粉、飞絮。
【答案】佩戴的时间就不能太长 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其内部 可以用于过滤较大的颗粒物
8.(5分)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船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了此次出征太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执着坚守和艰苦训练,今晚他们将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答案】神船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3名宇航员今晚奔向“天宫”,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将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时刻。
四、作文(60分)
9.(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以乐观为翅膀,于逆风中飞翔
英国诗人雪菜有言:“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再凌空飞翔。”诚哉斯言,同是被贬远方,刘禹锡笑对人生波折,唱出“我言秋日胜春朝”之豪情,反观柳宗元困自我于囹圄“独钧寒江雪”,终留千古叹息,由此观之,吾辈青年不应被挫折打败,应以乐观为翅膀,于逆风中飞翔。
眼里有诗,心向星光。以乐观为翅膀,助我们展现风采,在锦绣岁月奏响人生的华美乐章。
“要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祈求”,乐观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回以微笑。什么是乐观?是子瞻一路“黄州惠州德州”依旧“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随遇而安;是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是易安居士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之衰微仰天长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情。乐观绝不是对所处境遇的盲目自信,而是在“山重复疑水无路”之绝境依然坚守心中的希望,微笑面对命运的潮起潮落,不沉沦于命运的不公,终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愿吾辈青年都能摆脱“丧”气,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荆棘,终将嗅得满园花香。
道路幽暗,提灯前行。以坚强作戎装,助我们送风飞翔,踏碎坎壈,收获成功之硕果。
如果说乐观是翅膀,那么总有“坏”天气阻挡我们飞上蓝天的步伐。面对这样的“坏”天气有人选择躺平摆烂,亦有人选择逆风飞翔,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诗人海子为了追求心中的写作之梦,虽受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之苦,但穷且益坚,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文学的星海中熠熠生辉;西南联大全体师生勇敢无畏,穿越苦难,肩负道义,高唱“千秋耻,终当雪”,在祖国边陲弦诵不绝,成为时代巨人,由此可见,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遇难而退,甘于沉沦。只要我们于逆风中飞翔,终会到达人生的碧海蓝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乐观作翅膀,于逆风中飞翔,成国之栋梁。
狄更斯曾落墨于《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而我却想说,当新时代青年能于穿林打叶声中吟啸徐行,无视盏盏鬼火,成就和谐社会之日月光辉璀璨;当新时代青年能逆风飞翔,扶摇直上九万里,塑成年轻中国之乾坤明朗清清,这是最好的崭新时代。这是王小波笔下更好的“黄金时代”。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强弓射玉衡。面对前路未知的风雨,吾辈青年当报之以歌,以乐观的态度从容应对。正所谓“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们终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实现人生彼岸的草长莺飞。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