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2019)必修 第三册Unit 5 What an adventure! Understanding ideas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2019)必修 第三册Unit 5 What an adventure! Understanding ideas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12-07 22: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5 Climbing Qomolangma: Worth the Risks
主题语境:人与自然语篇
类型:专栏文章
授课时长:一课时(40分钟)
授课类型:阅读课
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外研社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 5第一篇文章 Climbing Qomolangma: Worth the Risks 单元标题是 What an adventure!单元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然——探索与冒险。本单元选取的语篇聚焦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体现人类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adventure”的涵义,最终使学生认识到“adventure”并不仅仅意味着宏大的叙事或有风险的活动,更是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探索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的积极人生态度。Climbing Qomolangma: Worth the Risks 是一篇专栏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们忍受不适、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攀登珠峰的原因。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包括“描述现象”“分析原因”“总结”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指出很多人不顾艰难险阻攀登珠峰,第二部分(第 2-6自然段)从主观感受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分析原因,第三部分(第 7自然段)做出总结,提醒读者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理智的决定。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倾听著名登山者对于攀登珠峰的感受,并了解人类冒险天性的科学解释,从主观感受与科学研究两方面,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们攀登珠峰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何为冒险”“值不值得去冒险”这样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最终形成勇敢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的的积极态度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层次多样,整体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词汇量有待提升。但学生们有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英语的学习抱有热情,绝大多数同学具备获取与梳理基本信息的能力。然而,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不强,尤其对于文本信息深度挖掘、整合文本进行个人表达等方面仍有欠缺,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
1. 获取文章主旨大意,提取并概括文中人们攀登珠峰的两大原因——主观原因与科学解释,并阐述 T型人格的含义。
2. 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找出依据。
3. 完成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厘清文章结构,关注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
4. 阅读补充材料,思考冒险的真正含义,表达自己对于高中生活中的冒险精神的理解,并完成演讲稿的写作。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概括人们攀登珠峰的原因,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并完成思维导图、厘清文章结构。
2. 学生能够完成演讲稿的写作,运用所学,表达自己对于高中生活的冒险精神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运用所学,积极思考,完成演讲稿的写作,最终形成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的的积极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及核心素养提升点 活动层次
Warming-up
Step 1 T asks Ss to look at the two pictures of Zheng He and Yang Liwei. T asks S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adventure did the two Chinese men make ” Ss answer the ques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ir learning sheets. Then T asks Ss to think about the drive or reason behind the two persons’ behaviour and lead in the topic of “adventure”. 设计意图: 学生对郑和与杨利伟的事迹耳熟能详,他们都是进行过伟大探索、具有冒险精神的中国人。以他们的图片进行导入,并在学案上做了相关背景信息的补充,引导学生思考两人进行探索的驱动力,能够快速导入话题——探索与冒险,激活学生已知,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课热身。核心素养提升点:思维品质:发现并总结两人的共同之处。 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
Pre-reading
Step 2 T shows Ss six facts about Mount Everest, which vividly shows how dangerous and difficult climbing Qomolangma is. Then T asks Ss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y do people climb Qomolangma ” Ss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and share their ideas. T asks S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ype of the essay.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呈现有关珠峰的六条事实,学生可以对攀登珠峰的基本知识和其危险性有直观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攀登珠峰”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活动做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篇类型,即专栏文章。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综合信息、表达观点。思维品质:思考人们攀登珠峰的原因。 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While-reading
Step 3 Read for main idea T asks S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y do people climb Qomolangma ” S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subjective reasons from George Mallory and Alan Arnette and the scientific reasons.Ss complete the blank-filling tasks and check answers. 设计意图: 通过回答“人们为什么攀登珠峰”这一问题,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体内容,提取概括文中给出的两大原因——主观原因与科学解释,即著名登山者George Mallory 和 Alan Arnette的看法,以及心理学家Frank Farley给出的科学的解释。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提取概括信息,描述阐释意义。思维品质:获取并梳理不同的原因。 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描述与阐释
Step 4 Rea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T asks S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what T personalities are. S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 personalities.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重要信息,培养学生定位关键细节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T型人格的定义。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定位细节信息。思维品质:理解科学定义。 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Step 5 Read for writing purpose T asks S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Ss choose author’s purpose and find supportive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找出依据。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获取概括信息。思维品质:推断写作意图。 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Step 6 Read for structure T asks Ss to complete the mind map of the passage. Ss complete the mind mad with the help of the frame provided by the teacher and clarify the passage structure. T leads Ss to summarize that quotes can be used as supporting details in a passage.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维导图框架的帮助下,完成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并认识到可以引用不同人的观点来作为文章的支持性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厘清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为之后的写作输出环节做了铺垫。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提取概括信息。思维品质:梳理文章结构、完成思维导图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Post-reading
Step 7 T first introduces the arduous route of climbing Qomolangma, then tells Ss that the year 2023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ascent of Everest, and shows a diagram showing the Mount Everest deaths. T asks S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in groups. 1. If you were given the chance, would you like to climb Qomolangma Why Why not 2.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n adventurer Ss discuss in groups and share their ideas. 设计意图:教师先呈现攀登珠峰的艰难险阻,再告诉学生今年是人类登顶珠峰七十周年,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过 10人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遇难。学生在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有机会,你会去攀登珠峰吗?”“你觉得怎样才算冒险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对于冒险、冒险精神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整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描述阐释意义。 思维品质:思考攀登珠峰是否值得。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批判与评价
Step 8 T asks Ss to read the following words from John Amatt, the well-known mountain climber and motivational speaker. T asks Ss to discuss in groups to shar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is words. Ss discuss in groups and share their ideas. Adventure isn’t hanging on a rope off the side of a mountain. Adventure is an attitude that we must apply to the day to day obstacles of life. —John Amatt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著名登山者 John Amatt对于 adventure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冒险精神的深层含义。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进一步意识到冒险精神的本质,即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探索新事物、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热忱。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整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描述阐释意义。思维品质: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冒险精神 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批判与评价
Step 9 T shows students a line from George Eliot, “Adventure is not outside man; it’s within.” Then T asks Ss to write a speech draft themed on “Adventure is not outside man; it’s within.” T reminds Ss that a speech should contain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and 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details, and concluding sentences. Ss can refer to the extended reading materials on their learning sheets. 设计意图:呈现 George Eliot富有哲理的话语,并且在学案上补充节选自上教版英语必修二 Unit 1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进行演讲稿的写作,侧重高中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冒险。学生在阅读补充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整合,最终通过演讲稿的写作表达自己对于高中生活中冒险精神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稿的结构:导入部分(主旨句),支撑性细节,结论。三分钟课前演讲稿的写作也与学生平时的课前演讲活动相结合。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整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思维品质: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于高中生活中冒险精神的理解和思考。 应用实践: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想象与创造
Step 10 Ss write the speech draft and share in the class. When Ss finish writing, T gives S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asks them to evaluate their wri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accuracy, and fluency. Then a piece of excellent writing is recommended by each group. T and Ss evaluate these speech drafts b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make some comments.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流畅性,学生可以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写作进行评价。课堂分享与点评促进了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整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思维品质:依据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写作进行评价。 应用实践: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批判与评价
Step 11 Assignment: A. Polish your speech by learning from what other students share in class. B. Prepare for the presentation next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巩固迁移课堂所学:一是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进一步润色自己的演讲稿。二是为下节课的课前演讲做好准备。作业分层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整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能力:巩固所学。 应用实践:内化与运用
板书设计 theme : adventure/ risk-taking thrill seeker / risk taker physical qualities mental qualities strength courage toughness spirit of adventure
本课设计思路: 《2022年版课标》界定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设计本课教学案例时,主要想通过这节课对学生进行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本课所学语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本课设计的亮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在研读语篇和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充分挖掘文本信息,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活动。一是,本课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与拓展,引入了其他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对冒险这一话题的感知与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更立体更丰富的单元主题意义。 例如,在写作部分,引入了上教版英语必修二 Unit 1的一篇文章“Blame Your Brain”,学生通过阅读这部分补充材料,可以对冒险背后的原因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使自己的演讲稿在内容、语言上更加丰富。另外,导入部分采用郑和与杨利伟两位具有探索精神的中国人,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能迅速进入冒险这一话题,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二是,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帮助学生关注文章的组织结构。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演讲稿写作之前,教师也呈现了一个演讲稿应有的语篇结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演讲稿的写作。三是,读后活动与现实生活关联紧密,充分体现了迁移创新的要求。教师呈现了在今年,即人类登顶珠峰 70周年,截至目前攀登珠峰的遇难人数。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都是基于现实的问题与情境。 另外,John Amatt和 George Eliot充满诗意、富有哲思的话语,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冒险 theme : adventure/ risk-taking thrill seeker / risk taker physical qualities mental qualities strength courage toughness spirit of adventure (学生当堂生成的观点的关键词) 精神的真正含义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探索新事物、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热忱。最后通过演讲稿的写作,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运用课堂所学,进行迁移创新,表达自己对于高中生活的冒险精神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整合了语言知识,发展了语言技能,还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主题意义。 本课设计的难点:根据学情分析,设计本课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理解分析并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出人们攀登珠峰的主观原因与科学依据,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结构,也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演讲稿的布局,实现以读促写。最后学生通过演讲稿的写作,表达自己对于高中生活的冒险精神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勇敢面对挑战的积极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