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07 22:5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 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看日历》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以及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掌握判定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2. 知道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计算平年、闰年天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判定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平年、闰年天数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日历的基本知识,对日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 老师出示一张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大家看到这张日历了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 学生回答:“是一张日历。”
- 老师进一步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年和闰年吗?”
- 学生思考片刻后,有的学生回答:“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
- 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 学生思考并交流,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2. 知识讲解:
- 老师简洁明了地解释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和特点:“平年是指一年有365天,闰年是指一年有366天,多出的一天是2月29日。”
- 老师通过示意图展示了平年和闰年在日历上的特点,强调了闰年多了一个2月29日的情况。
- 老师提问:“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判断方法:“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 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解释:“但是,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 老师举例说明判断方法的应用:“例如,2000年是闰年,因为它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100整除且能被400整除。”
3. 判定平年和闰年:
- 老师给出一些年份,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解释判断的方法。
- 学生个别或小组活动,相互提问、判断和交流。
-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正确的判断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并帮助纠正错误的判断。
- 学生通过互动交流,逐渐理解了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掌握了正确判断的技巧。
4. 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 老师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的方法。
-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年有多少天吗?闰年有多少天吗?”
- 学生思考后回答:“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 老师解释:“对的,平年有365天,闰年多了一个2月29日,所以有366天。”
- 老师给出一些年份,要求学生计算该年份的天数,并进行练习。
- 学生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和检查答案,巩固计算平年和闰年天数的方法。
-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误解。
5. 拓展应用:
- 老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年的总天数。
- 学生思考后积极参与,尝试运用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以及计算平年和闰年天数的技巧进行解答。
- 学生个别或小组活动,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和思路,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
-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判定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和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的要点。
- 老师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进行小结,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并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
六、板书设计: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例、练习和拓展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还能够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