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人教版(2012)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正在进行,小组内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支球队必须和其余球队比赛一场,现组有支球队参加,共比赛了28场,则下列方程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2.一项工程,甲独做3天完成,乙独做7天完成,两人共同合作,需x天完成,可列方程( )
A.. B.
C.. D..
3.已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的值为( )
A.5 B. C. D.0
4.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一定成立的是( )
A.如果,那么 B.如果是,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那么
5.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孙子算经》中有个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今有若干人乘车,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2辆车(其余车辆均坐满),若每2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问有多少人,多少辆车?如果我们设有x辆车,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6.在解方程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B.
C. D.
7.任意圈出日历中同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它们的和可能是()
A.17 B.21 C.42 D.75
8.小王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千米,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行千米,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 B. C.
9.小马虎在做作业,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了.怎么办?他翻开书后的答案,发现方程的解是.请问这个被污染的常数是( )
A.1 B.2 C.3 D.4
10.某校教师举行茶话会.若每桌坐人,则空出一张桌子;若每桌坐8人,还有4人不能就座.设该校准备的桌子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6,点B是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 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另一动点Q从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且P,Q同时出发,当t为 秒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
1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向而行,用了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则顺流速度为,逆流速度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3.用一根绳子围绕大树,如果绕10圈则剩下3米,如果绕12圈又缺3米,那么绕8圈剩下 米.
14.是关于的方程的解,则 .
15.一只小船从甲港到乙港逆流航行需2小时,水流速度增加一倍后,再从甲港到乙港航行需3小时,水流速度增加后,则乙港返回甲港需航行 .
16.定义一种新的运算“ ”,它的运算法则为:当a、b为有理数时,,比如:,则方程的解为 .
评卷人得分
三、解答题
17.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左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然后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1)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
(2)若数轴上有一点,且点到点的距离为4,求点表示的数;
(3)甲、乙两点分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从点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
①求2秒后甲,乙两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
②求几秒后甲、乙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18.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点,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b,且满足是最大的负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点C在点A的右侧,到点A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点A表示的数是 ,点B表示的数是 ,点C表示的数是 ;
(2)点P,Q为数轴上两个动点,点P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从B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若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运动时间为t秒.求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小组内比赛的总场数球队支数球队支数,即可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小组内比赛的总场数球队支数球队支数,
即.
故选C.
2.B
【分析】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把总工作量当做单位1,分别表示出甲乙二人每天的工作量,根据两人合作天完成,列方程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甲的工作效率为,乙的工作效率为,
则,
故选:B.
3.A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到和,解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或,
因为,
所以,
综上可知:.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正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是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逐个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如果,那么,故A成立,不符合题意;
B、如果是,那么,故B成立,不符合题意;
C、如果,那么,则,故C成立,不符合题意;
D、如果,那么或,故D不一定成立,符合题意;
故选:D.
5.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设有x辆车,根据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2辆车(其余车辆均坐满),若每2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列出方程即可.正确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设有x辆车,
则可列方程为,
故选:A.
6.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6去掉分母,注意常数项1不要忘记乘以6.
【详解】解:,
方程两边同乘6得:,故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可以设中间一个数是,其它两个分别是+7和,求出它们三数的和,恰好是3的倍数,以此来判断.
【详解】解:设:中间一个数是,其它两个分别是和,
它们的和:,即中间一个数是3的倍数,可舍去A和D,不可能是中间的数,舍去B,
故选:C.
8.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为a千米,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等式,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为a千米,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选:C.
9.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将方程的解作为已知数代入求遮挡数.
【详解】解:设被污染的数字为y.
将代入得:.
解得:.
故选:B.
10.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设该校准备的桌子数为x,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该校准备的桌子数为x,
由题可得:.
故选:C.
11.5或2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上动点问题,先根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B表示的数,再分别表示出运动t秒时P、Q两点表示的数,然后根据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6,点B是的中点,
∴点B表示的数为,
∴运动时间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
∵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
∴,即,
∴或,解得:或2,
∴当t为5秒或2秒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5或2.
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则顺流速度为,逆流速度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则顺流速度为,逆流速度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故答案为:
13.9
【分析】本题考查了方程的应用问题,设树一圈x米,根据绳子的长度不变得,求出绳子的总长,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设树一圈x米,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所以绳子长为米,
所以绕8圈剩下米.
故答案为:9.
1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据此将代入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解:∵是关于的方程的解,
∴,
解得.
故答案为:.
15.1小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逆水速=静水速-水流速度,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原来的水速为y千米/小时,根据甲港到乙港逆流航行需2小时可得总路程是,水流增加1倍后总路程;从乙港返回甲港是顺流航行时间=总路程,根据总路程不变即可得出乙港返回甲港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原来的水速为y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
甲港到乙港两次路程相等得
,
,
,
;
水流速度增加后,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航行时间
,
,
,
(小时).
故答案为1小时.
1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运算法则,根据新运算法则化简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
【详解】解:∵,
∴,
解得,
故答案为:.
17.(1)2,5
(2)点表示数为或3
(3)①3个单位长度;②或秒后甲、乙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轴、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
(1)易得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再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2)点表示数为,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方程,求解即可;
(3)设甲、乙两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由题意可得甲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乙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进而求得甲、乙两点的距离为,①将代入求解即可;②由题意可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2,5;
(2)解:设点表示数为,
由点到点的距离为4可得:,
解得:或,
点表示数为或3;
(3)解:设甲、乙两点的运动时间为秒,
在运动过程中,甲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乙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
则甲、乙两点的距离为,
①当时,甲、乙两点相距(个单位长度);
②根据题意得:,
解得:或,
或秒后甲、乙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18.(1)
(2)当t为或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动点和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表示的数.
(1)由是最大的负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得,而点在点的右侧,到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即得;
(2)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表示的数,再根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列方程,即可解得答案.
【详解】(1)∵是最大的负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点在点的右侧,到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
(2)由已知得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
即
解得或,
∴当为或时,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