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野双峰驼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沙子、水属于生态系统的无机
环境,B正确;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系统的群落层次,所有的动植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
层次的任何层次,C错误;与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2.B脂肪鉴定实验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的观察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A正确;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有一
异物,换用高倍物镜后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或玻片上,B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顺
时针运动,则真实的运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正确;在目镜10×,物镜10×时观察到16个呈单行排列的细
胞,则将物镜换为40×时理论上可以观察到4个细胞,D正确」
3.D诺如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离开细胞后不会立即死亡,但不会增殖,A错误: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共6种小分子物质,B错误;诺如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
任一层次,C错误;呕吐和腹泻后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进行补充,D正确。
4.D组成青萝卜细胞的化学元索,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在无机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索,在青萝卜细胞内不
一定都能找到,A错误;K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青萝卜甜脆多汁是因为其细胞
内自由水含量很高,糖等物质可溶解在其中,C结误;根据题干“在青萝卜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钾供应不足,叶
片边缘变褐色,肉质根不能正常膨大”可说明,无机盐具有维特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D正确。
5.B实验结果说明,随着干早胁迫加剧,结合水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可推测,叶片中的部分水分失去流动性
和溶解性,A正确;自由水的含量与新陈代谢速率有关,随干早助迫加剧,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呈下降趋势,这
说明自由水含量减少,故叶片中细胞代谢逐渐减弱,泡桐树对干早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逐渐增强,B错误,C
正确: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泡桐树生命系统的
稳定性,D正确
6.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用双缩脲试剂可将上述
四种溶液区分为2组,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是葡萄糖和淀粉
溶液,A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是非
还原糖,而葡萄糖是还原糖,因此可用斐林试剂区分,该同学未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能是因为未进行水
浴加热,B正确;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据此可将显色组的两种溶液各取少许,置
于不同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且适量淀粉溶液,充分振摇,静置半小时。向静置后的反应液中加入斐林试
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即为淀粉酶溶液,若加入双缩脲试剂,两种溶液中都会发生紫色反应,C正
确,D错误。
7.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A错误;细胞中的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但胆周醇不能被染成
橘黄色,B错误: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可以用做食品添加剂,但其不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C错误;脂肪中氢元
素含量多,相同质量的脂肪和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较多,D正确。
8.D人体摄人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A正确: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
收而是要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并不影响其氨基酸
组成,故加热不影响其营养价值,B正确: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
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还可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C正确:脂肪是细胞
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应适量摄入,D错误。
9.B蛋白质分子的种类与组成它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结构决定功能,
APOE2、APOE3和APOE4在人体中行使的功能不一定完全相同,A错误,B正确;由于组成APOE蛋白的
肽链条数未知,故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APOE蛋白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无法确定,C错误:APOE蛋白
中含有的氨基数目为299个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数十肽链条数,D错误。
10.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一NH)和一个羧基(一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
于R基的不同,其他元素如图示半胱氨酸中的S元素等,只能存在于R基中,A,D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无法合成的,只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如图示中的亮氨酸,苯丙氨酸,B正确;评价食
品营养价值需要考虑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其他成分,C错误。
11.C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性激素也是信息分子,其化学本质
是固醇,B错误;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多聚体,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生物大分子中的
核酸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高一期中考试·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167D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极度濒危、我国一级保护物种野双峰驼及罗布泊地区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野双峰驼构成一个种群
B.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沙子、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C.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的群落层次
D.与野双峰驼相比,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植物缺少“系统”层次
2.显微镜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花生子叶进行脂肪检测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B.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换用高倍物镜后异物消失,则异物一定在物镜上
C.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顺时针运动,则实际的运动方向也是顺时针
D.在目镜10×,物镜10×时观察到细胞呈单行排列且有 16个,则将物镜换为40×时理论上可以观察到4个细胞
3.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诺如病毒为 RNA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乏力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诺如病毒离开细胞后不会立即死亡,但增殖速度会逐渐下降
B.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会得到8种小分子物质
C.诺如病毒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个体层次
D.个体被感染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可通过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缓解症状
4.潍县青萝卜甜脆多汁,膳食纤维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青萝卜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钾供应不足,叶片边缘变褐色,肉质根不能正常膨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在青萝卜细胞内都能找到
B.青萝卜细胞中K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K在细胞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C.青萝卜甜脆多汁是因为其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很高,糖等物质可溶解在其中
D.题干材料可以说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
5.焦裕禄书记当年带领群众栽下的泡桐树,现已成为河南兰考人的“绿色银行”,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它。科研人员对泡桐树叶片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含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中部分水可能会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B.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细胞通过加强代谢水平来抵抗干旱环境
C.随干旱胁迫加剧,泡桐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逐渐增强
D.氢键的存在使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泡桐树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6.实验室中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某同学想利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鉴别出这几种溶液,相关实验步骤如下表(注: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分解前后淀粉酶不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步骤 试剂 实验目的(方法)
一 X 将四种试剂分为A、B两组,A组为不显色组,B组为显色组
二 Y 区分 A组溶液
三 一 区分B组溶液:显色组的两种溶液各取少许,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分别_①_,静置半小时;向静置后的反应液中_②__。
A.步骤一中试剂X 为双缩脲试剂,A 组为葡萄糖和淀粉溶液
B.步骤二加入 Y斐林试剂后若未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能是因为未进行水浴加热
C.步骤三中①处应为“滴加等量且适量淀粉溶液,充分振荡”
D.步骤三中②处应为“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的为稀蛋清”
7.糖类和脂质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 D属于磷脂,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细胞中的脂肪、胆固醇等脂质均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用做食品添加剂
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较多
8.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运动员的菜单中宋嫂鱼羹、清炒虾仁、蒜香肋排等江浙美食勾起了看客们的馋虫。这套菜单以新鲜蔬果,优质蛋白为主,是典型的江南地区的菜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摄入宋嫂鱼羹后,其中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B.就蛋白质而言,高温清炒虾仁的过程中其内的营养价值不受影响
C.蔬果中富含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糖血脂,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D.肋排中脂肪含量较高,可导致发胖,日常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含脂肪类食物
9. APOE 蛋白是人体载脂蛋白之一,主要参与人体脂蛋白的转化和代谢。APOE 蛋白中共含有299个氨基酸,在人群中有 APOE2、APOE3和APOE4等3种亚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POE2、APOE3 和APOE4 在人体中行使完全相同的功能
B. APOE蛋白存在不同亚型可能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APOE蛋白的过程中生成298个水分子
D. APOE蛋白中含有的氨基数目为299个氨基酸的R 基上的氨基数加1
10.如图是构成蛋白质的几种氨基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几种氨基酸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R 基的不同
B.图中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需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C.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只需考虑其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即可
D.不同氨基酸组成元素中都含有C、H、O、N,其他元素只能存在于 R 基中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糖类、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B.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C.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多聚体,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生物大分子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2.病原体核酸检测是现代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 DNA 和RNA 中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N均存在于碱基中
C.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极其多样是核酸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D. HIV、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由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单链RNA
13.在生物学中,细胞学说是十九世纪中叶首先提出的科学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部分,为生物学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细胞学说内容可推断,细胞是动植物发育的基础
B.胡克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并命名为细胞
C.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动物和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D.细胞学说暗示着现代生物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
14.冷冻蚀刻技术又称冰冻断裂——蚀刻复型技术,该技术可用来观察膜表面和膜断裂面的形貌特征。通过快速低温冷冻法,细胞膜通常从某个部位断裂分开,结构如图所示。据图分析能推出的结论是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膜表面和膜断裂面的形貌特征
B.通过该技术细胞膜通常沿着膜结构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区断裂
C.蛋白质在a、b两侧不均匀分布,所有细胞膜a侧蛋白质均多于b侧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完全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
15.如图1表示高等动物细胞内甲、乙、丙、丁四种细胞器(其中一种细胞器为中心体)的物质组成情况,图2表示图1中细胞器乙、丙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由内外双层膜构成,可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提供能量
B.乙为高尔基体,丙为内质网,二者的膜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C.丁为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若某一生物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细胞器甲、乙、丙、丁,则该生物为低等植物
16.某同学用黑藻、菠菜、番薯等植物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从而得出“绿色植物的活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且细胞质都能流动”这一结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实验前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
B.该同学结论的得出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该方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可信的
C.用黑藻、菠菜、番薯叶片为实验材料均可发现同一细胞中叶绿体基本沿同一方向运动
D.观察叶绿体可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为材料,原因是其中叶绿体大且多,利于观察
17.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物质进出、能量转换及信息交流中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生物膜,但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B.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不同生物膜之间可能会发生转化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且不会相互干扰
D.小肠黏膜、视网膜等多种生物膜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提供了条件
18.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消化”掉,如图是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及行使“消化”功能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其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
B.由图推测,溶酶体行使“消化”功能时需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消化”后的一些产物可以作为原料被细胞再次利用
D.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及行使“消化”功能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细胞中的无机盐”这一节的内容后,了解到无机盐虽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表为在课堂上老师讲到的两个有关无机盐的重要结论,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对其进行拓展和验证,请用所学知识对他们的实验进行完善:
结论 内容
一 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
二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的症状
(1)甲组同学结合结论一欲探究“植物体内锌的作用能否被镍所代替”,相关实验设计如下:(材料中的缺锌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害作用)
第一步:材料准备:足量长势良好且相同的小麦幼苗、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
第二步:获得锌元素缺乏症的小麦幼苗:选取若干小麦幼苗,在适宜的条件下用 培养一段时间,获得足量锌元素缺乏症的小麦幼苗。
第三步:在上述锌元素缺乏症的小麦幼苗中挑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幼苗,均分为A、B两组,A组补充 溶液,B组补充等量 溶液,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幼苗生长状况。
第四步:预期的结果与结论:若 ,则说明植物体内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2)乙组同学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请帮他们设计实验对结论二进行验证:
①实验步骤: .
②预期实验现象: 。
20.(16分)《细胞》杂志刊登了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质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途径。
途径一:在内质网内合成的蛋白质若在其C端(羧基端)有一段由4个氨基酸构成的序列(称为内质网驻留信号),则这些蛋白质会留在内质网内,这种驻留信号能被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上的受体所识别。大多数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被包装在转运囊泡中,从内质网出芽再与高尔基体融合,这些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内被修饰加工并被包裹进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中。表面暴露出不同蛋白质的囊泡将内容物运往不同的目的地(如图1)。
途径二: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等部位(如图2)。
(1)结合材料与图示可知,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 ,为探究某种蛋白质的分选途径,可采用 法。
(2)可以推测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质分选是通过途径 完成的,细胞质基质蛋白的分选途径属于 。
(3)途径一中驻留信号能被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上的受体所识别,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的作用。
(4)结合材料和图示判断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途径的不同主要取决于 。
(5)有同学认为“由核糖体合成且依次送入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蛋白质都属于分泌蛋白”,请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指出该观点的不合理性: .
21.(16分)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蛋白质类激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如图1为人体胰岛素结构示意图,“——S——”表示二硫键(由2个——SH脱去2个H形成)。图2表示胰岛素的B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 位。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为 , 定含有的元素有 。
(2)结合题干中胰岛素的作用可知,蛋白质具有 的作用,除此之外,蛋白质还具有 (答两种)等重要作用。
(3)用专一性水解酶除去图2所示肽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 条肽链。
(4)若图1中胰岛素分子中的二硫键发生断裂, (填“会”或“不会”)导致其功能发生改变,原因是 。
(5)一般来讲不同的动物体内合成的胰岛素结构有所不同,请从氨基酸和多肽链的角度分别分析原因: 、 。
22.(16分)图1为人体细胞中结构X的主要组成成分,甲、乙、丙为三种物质,图2 是结构X的放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对应于图2中的物质 (填序号),物质乙是 (填名称),该物质除组成细胞的结构外,还参与 。
(2)图2中物质②与 (答两点)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3)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产生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可以进入皮肤并与细胞膜上的黑色素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该受体是指图2中的结构 (填序号)。
(4)科研人员用荧光染料对图2 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荧光染料处理后可发出荧光)进行处理,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
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a.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动恢复;b.被漂白区域内外膜蛋白分子 的结果。
②为对①中的两种结果进行确定,科研人员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造成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 作用,该结果支持原因 (填序号)。
③这项研究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