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__小说阅读解题技巧(第四讲)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__小说阅读解题技巧(第四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30 09: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现代文阅读

—— 小说专项阅读复习目标:回顾有关小说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知识储备: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1、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的叙述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
3、故事情节分(  )、(  )(  )、(  )四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  );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  ),故事情节是(   ) 的。?
4、环境描写分为(  )环境和(  )环境,其作用在于(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 环境 情节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序幕 尾声 虚构 自然 社会 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等。 知识储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和情节。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各种题型归类:一、概括类
1、概括原因;
2、概括形象;
3、概括事件;
4、概括情节。二、分析类
1、内容分析;
2、形象分析;
3、写法分析;
4、推断想象。(探究)考点之一:揣摩人物形象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定位)。
2、抓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描写。
3、抓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抓住情节分析。真题回顾 方法探究(《让我看着你》)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第一步 审清题干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品质特点1(1分)品质特点2(1分)具体依据1(1分) 具体依据2(1分)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真题回顾 方法探究第二步 梳理情节抓住关键词句
注意情节转换生活事件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真题回顾 方法探究第三步 具体概括多侧面
忌笼统 坚强爱儿子真题回顾 方法探究第四步 标清序号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②增加条理练习:P343第1题、P344第4题、P346第7题、
P361第4题、P364第9题、P367第14题、
考点之二:把握故事情节(情节分析)题型有五:
1.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用短语或句子)
2.概述故事内容;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局部内容的理解)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某时某地在某种情况下某人做某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②在概括填空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4.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5.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上的作用:写了什么+情感
结构上的作用:
(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2)前后照应;
(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5)线索作用。
(6)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首尾呼应,结构紧密,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作用:意犹未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练习:P344第3题 、P346第6题、
P348第11题、P350第1题、
P361第1题、P364第6题、
P366第11题、P366第12题、P368第16题、P370第21题、第22题考点之三:环境描写题型有: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境,刻画人物形象,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心理;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⑤ 揭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命运,突出主题。答题格式: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心情);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表现了 ……的主题(思想)。

写了什么+什么作用

P361第3题、P368第18题考点之四:内容分析1、必须看清题目要求,养成圈题习惯,圈画出题干中关键词语。
2、找出相关语段,仔细研读。
3、画出相关的语句或者可以作为答案的语句,整合作答。
切记:读懂文本,紧扣文本作答。练习:P343第2题、P346第8题、
P348第12题、P364第7(2)题考点之五: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主题、情感等;
2、通过分析小说标题的语言表现形式。
注意几个问题:   
⑴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
⑵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修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
⑶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
⑷考虑文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概括文章的内容,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旨的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作品主人翁,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注意:请问作者使用这个做标题有什么用意?“用意”包括含义和作用,两方面都要作答。
“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内容上)和深层含义(主旨上)。
答题格式:这个标题的含义既指。。。又指。。。
常见的作用:
(1)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指出写作对象;
(2)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设置悬念;
(3)主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
训练:P367第15题考点之六:品味语言(写法分析) 词语赏析:
1、注意不同层面意义的理解(本义、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
2、注意不同人物的情感分析;
3、注意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效果(如修辞、叠词、贬义褒用等)
句子赏析:
表现手法(修辞的角度、描写的方法、表达的方式等)+表达的效果或作用+内容+思想情感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使要阐述的道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排比:条理清楚,节奏分明,增强语言气势。
对偶:使语言凝练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内容,强烈抒情,推进层次。
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反问:语气强烈,态度鲜明,突出强调。
夸张:丰富的想象力,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想象、联想、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物喻人、欲扬先抑等。练习:P346第8(2)题、P348第13题、
P361第2题、P366第13题
P368第17题、第19题
P370第23题、第24题考点之八:分析人称的变化 ①第一人称(我):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②第二人称(你):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他):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考点之九:不同的记叙顺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考点十:展开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如:1、补充小说的空白或补小说的结尾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1)读懂内容,心中有数
(2)注意语境关联,结构承上启下
(3)如是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
(4)补充部分要符合当时情境
(5)合理想象方法指导:练习:
P364第8题、P346第9题
考点之十一:概括主题内容 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解题思路:(特别关注结尾抒情议论性的语句)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呼吁了……
考点十二:点评探究题— 谈看法、启示、体验等 (1)联系背景,读懂内容;
(2)针对话题,选取角度;
(3)联系实际,具体阐述;
(4)中心明确,思想正确;
(5)简明扼要,准确无误。
方法指导:练习:P348第14题、P362第5题
P364第10题、P369第20题
P370第25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