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养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养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10: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养提升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1)班长lūn( )起胳膊,将一fù( )手liú( )dàn( )扔向敌kòu( )。
(2)毛主席 xuān(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挥舞着鲜艳旗 zhì( )的人群 bào( )发出阵阵掌声,接下来的yuè( )兵式在平 tán( )的大道上进行。
2.词语或者字音题。(10分)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①这句话中“眺望”的意思是 。有“望”组成的表示看的词语还有: 、 、 .
②“回头望”说明敌人在 .
(2)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 一万支礼花(连续 陆续)射上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一队一队按照(次序 顺序)走。
①用“\”划去句子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②句子中的表示数量多的词语是 ,这样的词语还有 ;表示颜色多的词语是 ,这样的词语还有 .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分)
(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仿写夸张句)
.
(2)丁字形的广场汇聚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
(3)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的问:“你见过电灯吗 ”(改写成转述句)
.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五岭比作跳跃的 ,把乌蒙山比作 ,生动形象地地写出红军面对困难的 主义精神。
(5)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①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 ”,说明石头砸下时非常 ,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 .
②“敌人纷纷滚落深谷。”说明了 .
4.选择题(答案唯一,只写序号)(8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逶迤(shī) 冀南(jì) 绷着(pēng)
B.批评(pī) 山涧(jàn) 砸中(zá)
C.外宾(bīn) 汇聚(huì) 平坦(tán)
D.一盏(zhǎn) 擎着(jīng) 黑態態(xū)
(2)“三军过后尽开颜”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是( )
A.所有的 B.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C.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 D.尽自
(3)我要用( )的语气来读下面的句子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A.慷慨激昂 B.平淡 C.热情 D.满足
(4)下面的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是( )
他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二、阅读理解与提升(30分)
1.根据课文内容答题。(10分)
(1)鞠躬尽瘁, .
捐躯赴国难, .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2)《七律·长征》中诗句 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强化、重申了“不怕”;“ ”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 涵。课文《开国大典》按照 的顺序记叙了1929年10月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 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 ,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 . 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一)(10分)
亲历国庆大阅兵( 节选)
上午10时,庆典开始了,天安门城墙下1000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乐队高奏国歌,接着28响礼炮响彻云宵。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将军一声“军委主席 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一声铿锵有力的“开始”。军乐团奏响了雄壮的阅 兵曲, 一辆敞篷红旗轿车驶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缓缓向东驶去,车上站着军委主席邓 小平同志,他一边检阅部队, 一边挥手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报以“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的喊声。
10点20分,邓小平检阅完毕后,回到天安门城楼上,他用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发表国庆讲话,广场上掌声雷动。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2分)
声音响得像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嘹亮高吭。( )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 )
(2)“广场上掌声雷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2分)
(3)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
.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
课外阅读(二)(10分)
晋察冀边区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节选)
当年,冀中献县的几名青抗先队员,将自制炸药装入箩筐,在火药上插支引燃的香,箩筐上绑好纵横交叉的长竿,趁夜色放入河中,让其顺流飘向敌人守卫的商家村桥。当箩筐飘近桥边,长竿即被桥墩所阻,待香一经燃尽,筐内炸药突然爆炸,转眼之间便毁掉了这座桥。守桥的敌人( ),怎么也搞不清桥是怎么被炸的。
冀中区青年爆破能手李寿江,在当青抗先队长期间买了把虎头钳,专门用来破坏敌人公路上的电线。他在地里干活看到公路上没有敌人时,就飞身上路,爬上电杆,剪断电话线,把线一圈圈地缠在自己身上,背到田间,扔进井里。敌人派电话兵刚刚修复,他又伺机割断,弄得敌人( )。 一年下来,他把割来的几斤电线交到区政府,受到上级的表扬,群众都热情地称他为“铁丝大王”。又一年,他带领一个青年破线组,既割线又锯电杆,有时卡断新电线。换上非金属线,使敌人找不到电话不通的原因。有时,他们还把 电线头埋在公路上与地雷连接,使敌人多次被炸。就这样,敌人修,我们破,直到日本投降,安国至定县公路上的电话线也没有通过几天。
(1)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内。(2分)
无可奈何 惊慌失措
(2)“铁丝大王”指的是 。 (1分)
(3)青年抗日先锋队是怎样炸桥的,用“ ”线在文标出来。(1分)
(4)为什么“直到日本投降,安国至定县公路上的电话线也没有通过几天。” (3分)
.
.
(5)你想到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队员们说些什么 (3分)
.
.
三、综合实践与习作(35分)
1.综合题(10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2)文中提到的地点有 .
(3)说说你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理解。
.
.2.习作(25分)
题目:我心目中的英雄
要求:(1)用事件表现人物;(2)字迹工整;(3)不少于450字。
第二单元素养提升卷参考答案
一、1.(1)抡 副 榴 弹 寇 (2)宣 帜 爆 阅 坦
2.(1)①从高处远望 探望 仰望 张望②大部队的后方 (2)① 连续 次序
②千千万万 成千上万 五颜六色 绚丽多彩
3.(1)示例:他一叫吓得我心脏都要跳出来了。(2)广场汇聚了队伍。
(3)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的问我见过电灯吗
(4)比喻 夸张 细浪 泥丸 乐观
(5)①比喻 雹子 有力 决心 ②战士们取得了战果
4.(1)C (2)A (3)A (4)B
二、1.(1)死而后已 视死忽如归 不可以尺寸与人
(2)红军不怕远征难 不怕 只等闲 远征难万水千山 时间 开国大典 威武雄壮 热爱
2.(一)(1)响彻云宵 铿锵有力 (2)比喻 人民群众的热情
(3)时间顺序 (4)略
(二)(1)惊慌失措 无可奈何 (2)李寿江
(3)将自制炸药装入箩筐,在火药上插支引燃的香,箩筐上绑好纵横交叉的长竿,趁夜色放入河中, 让其顺流飘向敌人守卫的商家村桥。当箩筐飘 近桥边,长竿即被桥墩所阻,待香一经燃尽,筐 内炸药突然爆炸,转眼之间便毁掉了这座桥。
(4)李寿江,在当青抗先队长期间买了把虎头钳,专门用来破坏敌人公路上的电线,敌人派电话兵 刚刚修复,他又伺机割断。
(5)略
三、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