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作者:沈杰背景资料本文选自2003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题目经编者改动。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lO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10份。脉络梳理 认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主旨感悟 作者通过调查,主要要告诉我们什么?
全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对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的调查,表明“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居首位,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调查报告的特点1、社会性——是时代的镜子;
2、针对性——是问题的反映;
3、真实性——用事实来说话;
4、典型性——反映一般规律。社会性和针对性 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3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 2003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人均年收入达到1090美元,民众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青少年的消费观念有什么特点呢?真实性 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人占56.2%,则表现了人们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与实力。 ——定量分析 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 ——定性分析 总之,就当前青少年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另一方面……——因果分析典型性 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710份。问卷推测1、您是否独身子女?
2、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3、个人消费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4、勤俭节约是否过时?
5、人是否应该及时享乐?
6、要体现人生的价值,是否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
7、如果由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
8、是否正在攒钱?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个人消费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勤俭节约是否过时一、调查问卷的设计(1)确定问卷名称(2)确定调查对象(3)精心设计提问设计选项要讲究技巧(1)问题的表述要具体明确(2)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3)问题提出要单一二、调查问卷的结构 一份调查问卷一般可以包括四个部分。
1、标题。
2、指导语。
3、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4、正式问题部分。
调查问卷的题目通常有三类: 三、调查问卷的题目类型一类为自由题,由一个问句构成,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简要答题。
第二类为选择题,由一个不完整句和若干选择项构成,被调查者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选择项。第三类为未完全选择题。其特点以对选项的选择为主,当被试不属于选择项所陈述的事实,可以写出自己的情况。四、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常用两种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第一种称之为开放式设计法,研究人员请被调查者自由写出研究课题应涉及的范畴,当被调查者写完以后,调查人员再将这些材料分类,从而确定出问卷的测查内容和题目。第二种方法叫做封闭式设计法,也有人称之为专家模型法。调查者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自行确定问卷的项目和题目。通过试测进行修改后制订成正式问卷。 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进行。
调查问卷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题目:题目一般要求用中性词语简要陈述,尽量避免使用敏感性词语以免影响被调查者的态度。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二)指导语:指导语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之能够真实反映情况,并掌握答卷的方式和简要的要求。 (三)被试基本信息:主要为材料分析时进行分类统计服务。这一部分应包括被调查者的年级、民族、性别、出生年月等分类研究必须的内容。如非特别需要,不应有姓名这一信息项。(四)正式问题部分。正式问题部分是问卷的核心内容,在设计问题通常时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题目应覆盖课题研究的全部范围;
第二、题目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
第三、选择项的选择标准是唯一的,不能
有多维选择标准;
第四、每个题目的选择项数目应一致;
第五、题目语句简明扼要,不产生歧义。 课件21张PPT。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作者:沈杰小康生活有奔头 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特征,作者进行了一次消费观念的调查,通过调查,科学地总结了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本次调查的背景。
2、了解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3、学会写作调查报告。
4、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沈杰: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
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
学研究》副主任。主要研究兴趣:社
会理论、社会心理。
现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曾获国际社会学协会举办“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优胜奖。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院和有关部门多 项重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多种奖项。走近作者沈 杰 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10份。
近年来,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变化巨大而深刻,如果以改革开放作为分界将此前和此后两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加以比较的话,这种变化就会显得更明显。从已经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的总体变化态势来看:一种从传统取向向现代取向的演变正在成为日渐明显的趋势,这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向是相一致的,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深入。调查背景学海拾贝1、字音
负荷( ) 哺( )育 炽( )烈
攒( )钱 给( )以 提( )拔
攒( )射 给( )养 提( )防
2、字形
俭( ) 慨( ) 辑( )
敛( ) 概( ) 楫( )
殓( ) 贴( ) 缉( )
帖( ) 揖( )hèbǔchìcuánzǎngěijǐtídījiǎn节俭liǎn敛财liàn入殓kǎi愤慨gài概括tiē贴钱tiē妥帖jí辑录jí舟楫jī缉捕yī揖别3、辨析
过渡:
过度:
搜集:
收集:
精心:
经心:
关注:
关心:
渴望:
可望:超过限度。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搜寻聚集。使聚集在一起。专心;周密细心。留意;留心。留意,注意。关心重视。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有希望;可以盼望。研读、探究:1、这份报告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
质量。你是否同意这个结论?你认为在本校或本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中,有哪些现象值得关注? 提示:第一问: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优越一些。他们的父母在消费观念上比较开放、相对超前,这对于他们的子女有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负担较轻,消费较高,后顾之忧少,消费水平也相对高涨。
第二问:现象一:享受型消费过高,投资型消费较少;现象二:子女消费高,父母消费低;现象三:物质消费高,精神消费低。2、怎样理解构成我国社会心理行为嬗变的时代背景? 提示:社会心理,作为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一种表达,一方面,它使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它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社会心理从独特的角度勾勒了社会精神氛围的风貌,透视出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反映着社会凝聚力量的状况。作为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的中介,社会心理可以为人们的社会行动提供导向。3、如何看待社会急剧变迁中道德观念的嬗变以及道德素质的现状? 提示:就当前道德的总体状况而言,持“滑坡论”的人过于悲观;持“进步论”的人过于乐观,都不利于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道德重建。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更多地从道德转型论来正视道德的本质与道德的问题。
在这个道德更新与重建的时代,一些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当今年轻一代身上依然普遍存在。现代化并非要放弃一切传统。吸收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继承发扬,仍然成为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支持因素。4、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首先,开篇点明题旨。
其次,分层分项说明其观念倾向。
最后,分析、总结原因。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的语言准确而简洁,并大量使用数字。总结: 本文通过一项对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总结出了青少年在消费观念方面的倾向;大多数青少年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同时,强调生活质量,充分重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