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 鉴往知来。
01
课程导入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词、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02
走近作者
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03
解标题
五代(907--960)
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04
了解背景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04
了解背景
庄宗
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04
了解背景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04
了解背景
本文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讽谏当时君王。
04
了解背景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翻译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05
疏通文意
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文言文翻译
六方法
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调——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文言文翻译
六方法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译文: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打仗,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译文: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时,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纷纷逃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愿以死报),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衰颓啊。难道说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译文: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找出观点句)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本文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06
探究文本
请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06
探究文本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紧接这句话作者首先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
第2段叙述晋王三矢的事例,第3段从庄宗极盛时和极衰时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4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由此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请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06
探究文本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伶官传序
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论证:举庄宗为例,推究其得与失
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事
失: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理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06
探究文本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千古名句:满招损,谦得益。
启示: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06
探究文本
4.写作特色——
(1)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
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本意是贬抑庄宗的惨烈教训,却先大肆宣扬他的勇气和功绩,前后对比,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1)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总有一个主次之分。
(2)要找出抑扬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转换。
06
探究文本
4.写作特色——
(2)叙事特点
本文的叙事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叙事简约,详略得当,这是欧阳修散文创作的特点。从“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07
迁移练笔
请你观察生活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花”“鸟”等,恰当地运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我对花的感情,一直很淡漠。虽然说爱花的父母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使得不大的庭院一年四季都孕育着盎然的生机,但我还是没有因此而对花产生好感。尤其是那株去年才移植来的兰花,由于它太柔弱太不起眼了,我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没想到今年,兰花竟绽放了不少,院子里也弥漫着清香。这个情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对花的认识由这一株兰花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08
拓展延伸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
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
08
拓展延伸
参考示例
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
08
拓展延伸
参考示例
③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④有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
09
课文小结
史论
以古论今
以论带史
以史证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