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22: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荆、罪”等生字。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能根据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的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连词成句的技巧。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资料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方法。
1.交流读过的历史故事。
2.揭题《将相和》。
提问:课文有点长,足足有1600多个字,怎样才能快速读完呢?
3.出示导读的内容,请生读。
师:你们找到了吗?对,阅读时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4.请生自由谈谈对“连词成句地读”的理解。
二、快闪游戏,了解方法。
1.出示游戏规则,请生读规则。
2.开始三组游戏,生谈感受。
师:你看到了哪些词语?你是如何读的?
3.小结:我们一眼可以看到两个字,四个字,八个字,甚至是更多的字。阅读时,一眼扫过去,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我们说的“连词成句地读”。下面,我们就先来练一练。
三、实践方法,检测效果。
1.出示第一段话,请生集中注意力,一眼看过去。
2.指生汇报看到的内容。
3.展示学习小伙伴的阅读情况。
师:谁的阅读速度更快?你们看,读书时,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要快得多。
4.出示第二段话,生练习。
小结:阅读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会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那可就快多了。
5.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6.指生汇报阅读时间。
过渡: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的阅读每分钟可不能少于300字。读书的速度很快,那么你读懂了课文内容吗?
7.拿出资料单,全班检测。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检测,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学习单上一共有八道判断题,合上课本,快答一答。
8.请两名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相机点评。
9.指生汇报答题情况并谈谈阅读体会。
师:我也想来问问大家,题目都答对的同学请举手。你读书花了多长时间?读得快,答得好,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呢,读书花了多长时间,你刚刚是怎样读的?
师小结:掌握了方法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四、梳理小标题,把握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试着给这几个故事分别列个小标题。
2.请生汇报,教师点评。
3.指导书写“荆”和“罪”,生练写。
4.出示“和氏璧”的资料,请生快速默读后交流。
师:关于“和氏璧”,你知道些什么?课前,我搜集了一段有关“和氏璧”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快速默读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5.请生用上三个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总结全文。
1.总结课文内容。
总结: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这两个故事中立下功劳,位居廉颇之上,所以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原来,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了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概括了出来。
2.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由哪三个小故事组成。
2.出示图片,直观感受“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
师:这两个人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通过他们的衣着,我们知道左边的这位是武将廉颇,而右边的这位是文臣蔺相如,他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浏览课文,圈画批注。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描写廉颇和蔺相如的相关语句,画出来,并在书旁写下你的体会。
2.学生分享读书感受,教师相机点评。
三、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一)聚焦重点,品“蔺相如”
1.出示句子: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2.交流体会。
3.品读:①“这块儿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②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撞碎在这柱子上。”
4.蔺相如直面秦王的语言还有几处,找找看。
5.引读:①“秦国的国君历来……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②“您现在离我只有……同归于尽!”
6.交流:读完了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7.关于蔺相如这个人物,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汇报。
引出:“秦王我都不怕……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8.小结:我们通过抓住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想象人物的内心等方法走进了蔺相如,对他也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二)聚焦语言,品“廉颇”
过渡:相比较蔺相如,课文对廉颇的描写着墨较少,他在故事中的语言也仅仅只有一句,你找到了吗?
1.请生读廉颇的话。
2.大家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物在称呼对方时,你发现了什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3.“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廉颇为什么会这样说?
4.生汇报。
过渡:廉颇是什么职位?出示一段资料,请生快速地默读文字。
5.体会廉颇的心情,再读他说的话。
6.出示一段资料,了解廉颇的战功。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廉颇?
7.了解了这些,再回到廉颇说的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8.廉颇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廉颇?
小结:同学们,我们评价一个人物可不能太片面,不能因为他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就妄下定论,我们要试着从多方面去认识他,了解他,在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这样。
9.事实上,蔺相如能屡立功劳,也是离不开廉颇的,你们发现了吗?
引读句子:①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②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小结:这篇课文更多的笔墨是写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而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知道廉颇也是这个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聚焦动作,深化形象
1.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你想说点什么?
2.指导读。
3.将相和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结: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他们精诚合作,珠联璧合,国泰民安才有保障。
三、总结拓展
《史记》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读一读《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或《史记》中的其它历史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