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参考》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30 11:28:08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两篇导入新课问题:
1、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我国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请问是什么事件?
明确: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哪一年?飞船上载几个人?叫什么名字?
明确:2003年10月15日9点整。1个人。杨利伟。1970的4月24日,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深邃而神秘的太空传来,划破夜空,回荡大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年,当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候,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 提起2003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大家记忆犹新的可能是“非典”事件;它给中国人民着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却让世界震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的一篇新闻——心随飞翔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整个世界为之惊呼,美国总统布什在致中国的贺电中说“中国正在成为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家,并且具有极大的潜力。”“神五”发射过程图片欣赏准备起飞1、发射点火2、抛弃逃逸塔3、助推器脱离4、一级火箭分离5、整流罩分离6、二级火箭熄火7、箭船分离8、帆板展开9、帆板对日定向10、轨道舱帆板展开导语:消息开头,简明扼要摆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是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思想及意义,以便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吸引读者读完全篇。
主体: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报道和说明。
结尾:主体后面的结束语。 新闻阅读指导(主要抓导语、主体、结尾) 把 握 结 构
导语:
主体:
结尾:
?交代了时间、事件、意义及影响。  目击“神五”发射的全过程。美好的愿望。准备阶段—火箭发射—跟踪指挥—天地对话(1-5)(6-35)(36)??
虚实结合,对新闻的主要内容作了揭示。一、齐读标题和导语,看看有什么特点?导 语
——满怀激情地简介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及重大历史意义
标 题
正题——虚题
副题——实题
二、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文章题目“心随飞翔”有什么样的意义?
2、概括导语部分的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章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现场的所见所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 “心随飞翔”表明了人们对“神州”五号的关注,以及“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之后人们的自豪、激动之情。2、点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时刻。表现了人们期待、兴奋、激动的心情!3、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载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的过程。作用:能使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文章结构严谨。三、找出文中带有强烈抒彩的句子。
思考: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包含着什么思想意蕴和感彩?明确:
①“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②“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③“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
④“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
⑤“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齐读,读出激动,读出自豪特点:简洁有力,每句另行书写,独立排列成段。作用:1、渲染了激动的心情。
2、揭示了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3、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小结:《心随飞翔》一文通过真实记录2003年10月15日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睹“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前后那激动人心、永载史册的一幕,颂扬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和为这一光辉事业付出艰辛劳动的航天工作者们,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英雄潇洒走苍穹 2003年10月15日,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遨游太空,21小时后,又成功返回地球,在杨利伟返回的这段时间里,昔日星光四射的影视名星都变得黯淡无光。杨利伟才是当今青年人正真的偶像。四、课堂导读
1、试结合本文思路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由飞天梦想引出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第二部分(2—14段):介绍杨利伟的主要事迹。
第三部分(15—16段):展望未来。2、本文主要介绍了杨利伟的哪些事迹,试概括出来。
明确:
①克服失重 ②地面训练
③水上训练 ④对抗超重
3、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手法介绍人物?
明确:
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同时借助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介绍人物。课件21张PPT。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两篇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精彩瞬间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心随飞翔》
《英雄潇洒走苍穹》学习目标1、体会事件通讯中简洁有力的语言。
2、学习 人物通讯中航天英雄坚强的意志。《心随飞翔》1、《心随飞翔》记叙了什么事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经过
2、《心随飞翔》的写作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简洁有力的语言。
通过急促的节奏营造紧张的气氛,表现人们激动的心情。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杨利伟在太空展示联合国旗帜与中国国旗红旗飘飘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虹,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一张天下最美的脸,没有人不留恋你的容颜
你明亮的眼睛牵引着我,让我守在梦乡眺望未来
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满怀深情吹响号角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红旗飘呀飘红旗飘呀飘,腾空的志愿像白云越飞越高
红旗飘呀飘红旗飘呀飘,年轻的心不会衰老潇洒走苍穹的英雄《英雄潇洒走苍穹》1、杨利伟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文章突出表现他哪个品质?
  坚如磐石的意志2、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他的坚如磐石的意志?转椅训练、自我转圈
离心机训练
水上应急训练
冲过黑障区顽强训练战胜艰难、战胜自己坚如磐石的意志 时隔2年后的今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将载两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二次飞跃。   据该专家介绍,“神六”航天员能上太空,必须有五大“超能力”。 走出课文:■?超能力一:自己调整生物钟   “无论什么时候,该睡觉时,马上睡着,该醒来时,精神百倍。” 宇航员要做到这点,必须经过5年循序渐进的训练。
■?超能力二:自己调节心跳速度   普通人就是当着众人讲话有时也会感到脸红心跳,这在宇航员是不允许的。上天前,经历的是生死考验,心跳加速就很正常,但作为一名宇航员,要求他必须临危不乱。
  宇航员标准心跳是每分钟70次左右,无论多紧张,心跳速度绝不会有波动。■超能力三:必须身兼数职
“神六”将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再加上飞船的驾驶及日常维护,这些任务全部由两位宇航员担当。
■?超能力四:要做“特种兵”
宇航员携带的部分“装备”:一把匕首、一支手枪、一瓶染色水,在特殊情况下,这些“装备”将发挥巨大作用。
■?超能力五:重力下不低头
普通人在10倍重力下,前方加速度会把胸骨压折,侧加速度会压碎肋骨,而上下加速度会让人在瞬间失去方向。宇航员在经过训练后,这些压力完全可以承受。 “神六”的航天员上天前参加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假如你是记者……(注意访谈的技巧)情景假设:设计访谈问题时要注意
1、一组问题要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
3、不同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语调和句式。
4、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飞天英雄杨利伟访谈
主持人:高健健 嘉宾:杨利伟
播出时间:2005年6月19日
杨利伟走进安徽电视台的录制现场,接受了《前沿访谈》栏目的独家专访。
高健健:您是第一次来安徽?合肥?
高健健:第一感觉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怎么样?
高健健:在安徽除了这些科研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之外,还有一些安徽的企业给这个“神五”上天是做了一些贡献的,您了解吗?高健健:报道上都说,您在上天的一刹那心跳依然保持在70多下,您是不是从小就这么冷静呀?
高健健:我们特别想知道您有激动的时刻吗?您怎么表达您的激动?
高健健:您会把这种状态带到生活中间去?
高健健:跟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会激动?
高健健:杨大校,我今天看到您觉得就是跟普通人差不多,但是最后在三个人中间选择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您到底这个过人之处是在哪?
高健健:那您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最后三个人如果选择了其他两个人上去,他们也是这个完成任务的成果是差不多的?高健健:我们还是想问一个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升空的一刹那,你当时心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高健健:点火一刹那害怕吗?
高健健:那会有担心吗?
高健健:在升天的一刻还需要操作很多东西吗?
高健健:这个是不是就是载人飞船和不载人飞船的区别?高健健:最近在忙些什么呀?
高健健:“神六”和“神五”会有什么区别吗?
高健健:如果“神六”您还去的话,有没有一些东西是您觉得在“神五”上天的时候是需要刻意弥补的一些遗憾?
高健健:你觉得现在的咱们的中国的年轻人,对于有航天梦的这些年轻人,他们最需要应该准备的是一些什么东西?
高健健:能不能给我们大概的来展望一下,再过二十年咱们中国的航天事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