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参考》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30 11:28:21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沈英甲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
——联合国粮农组织 新闻背景算一算 我国目前人口大约是13亿,水稻种植面积约2.3亿亩, 我们每人每天需要0.5斤的水稻作为口粮,请计算水稻的年亩产量达到多少斤才能够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1000斤600斤/亩1000斤/亩增:400斤/亩走近人物 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 2001至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走入文本 如果要为这样一位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的优秀科学家撰写通讯,该从何下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通讯的基本常识,作为一名高中生,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一篇通讯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白一篇通讯它“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 么”——“怎么写的”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2、问: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提示:(1)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提示:(2)具体、典型的事例 ①2001年春节刚过,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问: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提示:(1)导语——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而导语与后文是总分关系。导语点明人物、时间、事件,及人物的工作成果、意义。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道德操守、准则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个人理想、志向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语句精妙、 结构工整。
内容(深刻、突出主题)、
形式(灵动、赋予文采)提示:(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总结:在当今高速、快捷的生活节奏下,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其高效的发射速度、广阔的传播面积、新颖的视觉艺术、多级的听觉传导将新闻市场把持,作为处于略势的纸质媒体,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那就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如通讯,生动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尽量的时效性等特点,处于竞争的不败之地。3、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
贡献的赞叹。
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课件24张PPT。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沈英甲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 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一九六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一九六四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一九七三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一九七四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七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一九七九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一九七九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一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 指导。 ????一九八一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一九八五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一九八七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一九八八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一九八九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一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一九九三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一九九五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一九九六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 一九九七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一九九八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一九九九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 二000年八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八六三”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 ????获得最高科技奖夫人比院士更开心 袁隆平载誉归来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  音乐解寂寞??
三十年琴声不绝 总统农场种上中国杂交稻 袁隆平成个性化邮票主角 题解与背景:这篇通讯选自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突出了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 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2、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3、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
4、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问题探究: 问题解答1: 总共写了四件事: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工作态度和方法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问题解答2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问题解答3是总分关系。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第二段——
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问题解答4: 叙事能够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线索清楚,衔接自然;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详略得当。 贯穿这些事件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重难点探究:1、下列两段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是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 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具体写了他的哪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5、如何理解“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面对美国科学家早就写在《遗传学》中的”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败,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面对”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嘲笑,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勇敢的向”无优势“论挑战,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实践研究,写成了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证明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他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6、如何理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袁隆平是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隆平又受聘为联合国粮食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出访指导他国,从1981年至198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因此,这位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的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的插入了议论和抒情,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