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09: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古代诗歌阅读
——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
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四、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写作手法
回顾复习
一、简要地区分四种写作手法
活动1:请用极其简要的文字概述四种艺术手法。
活动2:请给四种艺术手法使用的对象范围排序。
结论:他们之间属于近亲交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一个大家族,住在一个聚在的宅院里面,堂屋是共用的,路是共用的.......
二、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请你写出,我们之前还没有讲到的写作(艺术)手法?
分析一下这首诗用的典型的艺术手法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铜仁市第二中学
(一)比兴
比喻、起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
比兴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兴,又叫做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找一找这一首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参考答案: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以此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朱熹
补充: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将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铜仁市第二中学
(二)衬托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哪里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分析下面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使用了衬托手法?为什么?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 歌”)
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以突出乙事物的手法。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的特点是,诗人描写的两种或几种事物,有一为“主”,余者为“宾”,“宾”为“主”而存在,为“主”服务,“宾”主要起陪衬烘托作用。
2、衬托
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
2.衬托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通俗地理解:“绿叶配红花”是“正衬”。“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反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
衬托分为 ,和 两种。分析下面诗句,运用了正衬还是反衬?
正衬
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反衬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衬是用相反、对立的东西来衬托。
衬托分为 ,和 两种。分析下面诗句,运用了正衬还是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反衬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是正衬还是反衬?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正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 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2、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结:
铜仁市第二中学
(三)托物言志和象征
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外物上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初步感知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物 特点 结果
石灰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清白
人(作者)
经历磨难、
不怕牺牲
坚守清白、
保持高洁
托物言志指的是“ 。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象 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情感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不一定要有一个描摹的过程)
象征就是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比如,
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
竹子象征气节,浮云象征游子,
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手法的作用:①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②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如:《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用一首小诗来总结一下: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
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浙江卷出过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铜仁市第二中学
(四)联想和想象
是虚写?但又显得很合理?用3分钟时间看大本211页。
1、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铜仁市第二中学
(五)用典
怎么突然引用古代是事
用 典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三种形式:借用历史故事,引用神话传说,化用前人诗句
写典故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古人,增强文采,更重要的是表达三个方面的情感:①自比。②类比(正衬)。③对比(反衬)
下面这首诗属于用典的哪一类别?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借用历史故事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冯唐赦免魏尚: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作用:这里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你还能想起哪些诗人借用了借用历史故事的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能背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自比?②类比(正衬)?③对比(反衬)?
化用前人诗句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面这首诗属于用典的哪一类别?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运用典故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①自比?②类比(正衬)?③对比(反衬)?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下面这首诗属于用典的哪一类别?
引用神话传说
其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被乐声感动来形容弹奏技艺,
又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进一步渲染,
最后用“误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出月中吴刚被乐声所吸引,来表现弹奏的效果。
正面衬托,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并构成了奇特绚烂的艺术境界。
①自比?②类比(正衬)?③对比(反衬)?
用典的作用:
①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②拓展意境,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③增强了文采和说服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