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小升初选拔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语文小升初选拔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20: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语文小升初选拔综合素质评价
识字与写字(26分)
  [新题型]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学校开展“致敬中国航天人”主题教育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要制作一个展板,并进行解说。
情境一: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展板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完成第1-4题。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这些充满làngmàn诗意的名字,jìtu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数代航天人甘于jìmò,wújù生死,将一个个bùkěsīyì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4月24日至26日,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安徽举行。历经六十余载风雨,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空天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商业航天也迅速成为空天信息产业的新力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天信息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中国实现科技赶超的重要阵地。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不断超越自我,用奋斗书写不朽的传奇。
1. 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6分)
2. 文段中的“载”字的第六笔是(  )(2分)
A.丨 B.丶 C. D.
3. 下面这四幅书法作品中具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赴速急就,酣畅淋漓”的特点的是第几幅?这幅作品的书体是什么?(  )(2分)
① ② ③ ④
A.① 隶书 B.② 楷书 C.③ 行书 D.④ 草书
4. 与文段中“一路”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小宇一贯谨言慎行,遇事不慌,有人说他是沉稳型的一路人。
B.他们的想法不一致,行事风格也不一致,不是一路人。
C.红军巧渡金沙江后,一路北上,最终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
D. 保尔认为,他们跟那些老板是一路货色,都是他的冤家对头。
情境二:同学们制作的展板中出现了下列词句。据此完成第5-9题。
5. 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序号用“○”标出。(4分)
(1)A.剥削(xuē) B.费劲(jìn)
C.曝晒(bào) D.哄堂大笑(hōnɡ)
(2)A.逃窜(cuàn) B.瑰丽(ɡuī)
C.无聊(liáo) D.卓有成效(zhuō)
(3)A.哗然(huá) B.鼻祖(bí)
C.汤匙(chí) D.翻箱倒柜(dào)
(4)A.剔除(tī) B.围歼(qiān)
C.僻静(pì) D.积劳成疾(jí)
6. 下列每一组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将序号用“○”标出。(4分)
(1)A.燃放  B.徘徊  C.截然  D.无援无故
(2)A.寂寞  B.哀思  C.宽慰  D.司空见贯
(3)A.游丝  B.书藉  C.蒸融  D.万象更新
(4)A.通霄  B.领域  C.残暴  D.死得其所
7. “我国航天发射中的有些技术,已经赶上并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句话中“赶上”的意思是(  )。(2分)
A.遇到 B.来得及 C.追上,跟上 D.能跟某人或事物相比
8.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31个年头。神舟十六号的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第十二次奔向太空。一脉相承的,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对国家的爱始终    ,是坚定而执着地推动时代前行的青春脚步。”句中横线上应填写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酷热 B.炎热 C.炽热 D.燥热
9. 选出下列诗文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因为
B.孰为汝多知乎 为:因为
C.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D.轻烟散入五侯家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积累与运用(9分)
10. 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同学们纷纷评论,以下评论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我不禁心潮澎湃,脸上写满了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
B. 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万不得已,它成功完成了与神舟十五号飞船的 交接。
C. 中国科学家坚定信心、矢志不渝、见微知著、勇于创新的品质值得我 们学习。
D. 来自五湖四海的航天人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漫漫征途上书写了动人传奇。
11. 典典在阅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古人很早就对广阔的宇宙充满向往,并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他找来了下面四首古诗想作主题探究,但其中有一首诗与宇宙无关,你建议把它删掉。这首诗是(  )(2分)
A.《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唐·李白
B.《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唐·林杰
C.《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清·郑燮
D.《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
12.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潘永信曾寄语青少年:“对于遥远的星球或者茫茫的太空,我们需要有大胆的、创新的思维,我们要敢于去探索、去创新。”正所谓。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2分)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13. 在搜集活动素材时,龙龙摘抄了下面的新闻,但漏抄了新闻标题,请你帮他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并获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2023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行交接,计划2023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阅读与感悟(35分)
  在“致敬中国航天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同学们阅读了下面两份关于中国航天员的材料。请完成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感受时代的强音
  材料一:“天宫课堂”是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它结合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以系列化的形式推出。“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授课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开启“天宫课堂”第一课。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邀请到一位“特约嘉宾”——人气王冰墩墩,用来演示牛顿定律。在太空中抛物,并不会像地球上一样下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天宫课堂”第三课则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进行。“天宫课堂”已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的种子。
材料二: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3运载火箭成功点火发射!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也是国家太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舱内配置了多台科学实验柜,将推动我国在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科技领域的相关研究,全新的太空授课也将在问天实验舱开展!中国实现了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华丽“弯道超车”,这是无数的“幕后英雄”把中国自信写入了浩瀚太空。
材料三:“天宫课堂”海报:
海报1        海报2
14. 同学们想以“天宫课堂”为标题,布置一次航空航天展览。大家从书法作品中收集单个汉字,制作展板标题。其中“宫”字大家没有确定用哪一个好。为了体现书法作品“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特点,你建议使用(  )(2分)
A. B. C. D.
15. 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天宫课堂”是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由中国航天员担任授课教师。
B.“天宫课堂”的三次授课都在问天实验舱中进行。
C. 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华丽“弯道超车”。
16.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无边的宇宙就充满了无限向往,屈原在《楚辞·天问》中问道:“天何所沓?”意为: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实验舱为何取名为“问天”?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17. 在推选“天宫课堂”第二课征选海报时,同学们最终决定选择“海报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说说这样选的理由。(4分)。
                                
                                
(二)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23分)
华 强
①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搭载载人飞船、总重为487吨的火箭随着一声令下,火箭尾部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发出巨大的轰鸣,在耀眼的火光中升空。 一时间,古老的大漠为之颤抖。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② 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飞船升空时非常平稳,火箭逐步加速,杨利伟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向地面报告:“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千米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 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怕的共振持续了26秒,此后慢慢减轻。杨利伟从可怕的共振中解脱出来以后,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飞船继续飞行,杨利伟突然感到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他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③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在杨利伟的眼里, 一会儿是白天, 一会儿是黑夜。黑白交替之间,无比奇妙。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④ 杨利伟绕地球14圈以后,于10月16日4时31分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⑤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根据地面的指令,5时58分,飞船减速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杨利伟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千米,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杨利伟看到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原来是飞船的外表面的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剥落的过程惊心动魄,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况出现了:飞船右舷窗出现无数裂纹。杨利伟大吃一惊。右舷窗大约裂到一半的时候,左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心里猛地一惊:航天器要解体了!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杨利伟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没有惊慌失措,按部就班进行规范操作。这时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经历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
⑥杨利伟成为民族英雄。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绕地球14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这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摘自网络,有删改)
18.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4分)
                                 
19. 阅读第②~③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10分)
飞行过程 飞行情况 身体感觉
升空时 逐步加速 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
上升到三四十千米高度时
继续飞行 飞船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 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绕着地球高速飞行
(1)在上表空白处填上相应内容。(6分)
(2)这两段主要写了“升空”和“绕地球飞行”两个历程,其中详写了         。(2分)
(3)当杨利伟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时,如果你是地面总指挥,通过无线电波要跟杨利伟说一两句话,你会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不少于20字)(2分)
                                 
20.第⑤自然段详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如:    、    、近4G的过载。(4分)
21.“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这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 一 项是(  )(2分)
A. 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B. 杨利伟升空的过程体验特别完美。
C.这次太空之旅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考验,但最终获得了成功。
D.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前进了一大步。
2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或谈谈你的感受。(3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23.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在空间站长期生活和进行科学研究,还可以到月球探索奥秘和开发资源,甚至未来还有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总之,科技进步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你有没有想过到月球上旅行?请以“月球上的旅行”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一下在未来的一天,你到月球上旅行的经历和见闻吧。
要求: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故事性,有对未来科技进步的神奇想象;结构完整,语句通顺,字体端正,卷面整洁;4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
1.浪漫 寄托 寂寞 无惧 不可思议
2.A 3.D 4.C
5.(1)C (2)D (3)D (4)B
6.(1)D (2)D (3)B (4)A
7.C 8.C 9.B
10.B 11.C 12.B
13.示例: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一)14.C 
15.B
16.示例:“问天”名字的寓意是要敢于探索更广阔的宇宙,探索未知,探索更多的自然奥秘,一方面我们会在探索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会了解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17.示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启第一课,在图片上方,冰墩墩是第二课的特约嘉宾,在图片下方,一上一下,有承上启下的意思。
(二)18.杨利伟从火箭发射到遨游太空以及返回地面的经过。
19.(1)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 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
(2)升空
(3)示例:你的任务完成得很棒,你是中国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
20.防烧蚀层剥落 舷窗出现裂纹
21.B
22.示例:我不同意。提到两次说明事故出现的频率之高,航天之行如此危险,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随时可能受到威胁。也从侧面反映出杨利伟面对如此险境能化险为夷,可见其专业素质有多高,不愧是中国的英雄。
23.思路点拨:本题为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以“月球上的旅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你有没有想过到月球上旅行?假如有一天你来到了月球,你会见到哪些奇异的场景?会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