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19: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
识字与写字(15分)
1. 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6分)
  过年的时候,我最爱吃的食物有两样:一是妈妈精心制作的làbāzhōu(    ),第一天晚上用文火áozhǔ(    ),第二天早晨恰好出锅,nóngchóu(   )丰富,香甜xìnì(   ),十分可口;二是妈妈包的各种馅儿的jiǎozi(   ),蘸点儿chéncù(   ),别提多好吃了。
2.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汤匙(chí) 白云观(guān) 鞭炮 搅和
B.炽烈(zhì) 含情脉脉(mò) 骆驼 染缸
C.掺和(chān) 万象更新(gēng) 沸腾 王候
D.正月(zhēng) 狼吞虎咽(yàn) 肿胀 浪漫
3. [新材料]“宵”和“霄”容易混淆,通过查阅资料,典典知道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意思。他在下面的日记中应依次填入(  )(3分)
  今天,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平安回家了。通过电视,我听到他们平安出舱时,人群中爆发出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  ),人们之前所有的担心早已被抛到九(  )云外。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是因为有无数科学家日复一日通(  )达旦地研究,我要向他们致敬,更要向他们学习。
A.霄霄宵  B.霄宵宵  C.宵宵霄  D.宵霄霄
4.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B. 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
C.脉脉不得语(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D.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厅堂、堂屋)
积累与运用(21分)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独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
B. 5G技术的日益成熟,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获取最新资讯。
C. 在吸取了GPS、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思路,既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又让北斗更加精准。
D. 深秋时节,树上的叶子都掉了,树干光秃秃的,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6. [北京特色]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3分)
  节假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        ,南锣鼓巷       ,什刹海       。
7. [新题型]各地有不同的春节习俗,很多习俗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下面这些习俗有什么寓意呢?写一写吧。(3分)
春节习俗      
习俗寓意
8. 根据课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3分)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
(2)诗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借“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  )
(3)《腊八粥》选自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  )
9.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练习。(9分)
(1)你的同学小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2分)
(2)[新情境]老师要求同学们以“诗歌中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做一张知识卡,请你把对应习俗的序号填入方框内,并补全与节日相关的诗句。(7分)
①祭扫踏青 ②祈求姻缘 ③吃月饼 ④贴春联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寒食节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七夕节            ,脉脉不得语。
中秋节 中庭地白树栖鸦,          。
阅读与感悟(34分)
(一)浓情端午(15分)
材料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2008年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认为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毅然写下绝笔诗《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听闻消息后,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饭团等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端午节来自古人五月初五避疫驱邪的习俗。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仲夏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人们需要“避疫驱邪”。因此,旧时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形成了插蒲草、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等“五瑞”,以及挂平安符、喝雄黄酒、挂香囊、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从唐代开始,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作佳节良辰来看待,但是,这些民俗却流传至今。
材料二:          端 午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过端阳。
材料三:
某地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安排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香囊迎节 学做传统香囊及展示评比 8:30-21:30 市政府广场
龙舟竞渡 海内外代表队龙舟竞速赛 9:00-15:30 南湖
屈子庙会 民俗展示巡演、文化体验 9:00-22:00 月湖老街
裹粽大赛 中外友人、市民、专业人员分组比赛 10:00-12:00 中关村 广场
10. 材料一主要向我们介绍了       。(2分)
11. 请写出三种材料二诗中写到的端午民俗:      、      、      。(3分)
1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8分)
(1)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认为来源于古人五月初五避疫驱邪的习俗。(  )
(2)端午包粽子的习俗,源自人们为了不让鱼虾蚕食投江殉国的屈原而将饭团等投入江中。(  )
(3)端午节那天,为了参加民俗文化节,小楷要向老师请假一天。(  )
(4)为了第一时间参加民俗文化节中的“屈子庙会”,小楷当天上午10点兴致勃勃地赶到了南湖。(  )
13. 节日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发消息祝福已成为一种时尚。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将下面这条消息补充完整。(2分)
  洗洗艾叶,将烦恼荡涤;        ,将幸福裹牢;做做香囊,让      ;赛赛龙舟,让激情燃烧。我亲爱的朋友,端午安康!
(二)阅读文本,回答问题。(19分)
让传统符号留住春节记忆
李福蔚
  ①一年又一年,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满载着人们的喜悦。过大年,就是在贴窗花、请门神、拜祖先、走亲戚、祈丰收、耍社火等种种风俗活动中,体验年的乐趣,祈愿来年的好运。这些古老习俗承载着浓浓的年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②年文化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在我国古代的文字书籍中,“年”字被放入“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
  ③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农历新年被称为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
  ④一般来说,从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所有的忙碌,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⑤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因为春节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的根脉,也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文化选择。春节是一个时间更迭的门槛,春节是终点,更是起点。大红喜庆的灯笼,飘着墨香的春联,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些传统的春节符号,是伴随一代代中国人成长的记忆。不管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年味都不应该变淡,这里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
  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春节兼作一个犒劳自己的节日,可是现代人“天天都在过年”,显然,维系春节的不再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是人们的情感。这份情感里有父母的叮咛,有爱人的牵挂,有孩子的一声“爸妈”,这些都是无法替代的。
  ⑦近年来,春节的国际化趋势成为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身在异国的华人,以欢度春节的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国的人文情怀。逐渐地,传统习俗也成了一种“中国时尚”。
  ⑧春节就是这样,装满了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复一年,老百姓为生活而忙碌,他们披星戴月,跨过千山万水,不顾人群的拥挤,不顾长途的跋涉,赶到家人身边,一起过个团圆年。回家过年,是心底最纯真的承诺。
(选文有删改)
14. 根据文本内容,承载着浓浓的年文化的“古老习俗”不包括的一项是(  )(4分)
A.请门神  B.拜祖先  C.吃汤圆  D.祈丰收
15. 第3段介绍“春节的起源”,主要是为了说明(  )(4分)
A.春节由虞舜兴起。
B.春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C.春节又叫岁首,过去也叫元旦。
D.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悠久。
16. [新题型]春节有丰富的意义,请根据文本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补充思维导图。(6分)
17. 小哲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随时都能进行视频聊天,也能随时回家,春节团圆的意义变小了,年味儿变淡了,现在没必要对这一节日那么重视了。你同意小哲的观点吗?写出你的理由。(5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18. 家乡,是你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座山、一片林、一条小溪,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哪些最值得你记录下来呢?请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目写一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游记。
答案
1.腊八粥 熬煮 浓稠 细腻 饺子 陈醋
2.D 3.A 4.D 5.D
6.示例: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7.万事如意年年高 连年有余 迎祥纳福
8.(1)× (2)× (3)×
9.(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④ 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 
盈盈一水间 ③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一)10.端午节的由来
11.示例:吃粽子 挂艾草 饮雄黄酒
12.(1)× (2)√ (3)× (4)×
13.示例:包包米粽 祝福飘扬
(二)14.C  15.D  
16.①祈愿来年好运 ②维系民族情感 ③增进家人感情
17.示例:不同意。因为春节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有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来年兴旺等丰富的含义,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团团圆圆过大年,是无比快乐和美好的事情。
18.思路点拨: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向大家介绍家乡的一处优美的风景。想想自己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景,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