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8 10: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提优测试卷-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 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某中学生的 100 米赛跑的成绩是 60 秒 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 200 平方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 100 克 D.温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 70 ℃
3.用相同质量的铝、铁、铜制成的体积相等的金属球(已知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9×103千克/米3,ρ铜=8.9×103千克/米3),则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如果铜球是实心的,那么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B.如果铁球是实心的,那么铜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铝球是实心的,那么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体积V铝>V铜>V铁
4.用天平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
B.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互换,再重新测量
C.向左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
D.向右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
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6.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融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无法确定
8.电冰箱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下列小明对有关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的一团白雾——汽化
B.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的霜——凝华
C.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放在桌上,瓶壁上出现水滴——液化
D.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便结成了冰——凝固
9.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选项中的哪个图表示( )
A. B.
C. D.
10.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缸是沙石材料制成的,比热较小,有散热作用
B.水的比热较大,可以吸收较多热量
C.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D.水缸周围的水蒸气在缸外壁液化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11.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里仔细测量
B.把一粒米放在一杯子中,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D.先测一百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3.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4.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塑料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塑料小球的体积(选用了石块来助沉)。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15.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某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做下列实验。你认为能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看上去是纯金的戒指 ③测定一捆导线的长度 ④鉴别小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6.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官员见冰棍冒着“白气”,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两难。官员请洋人吃炖鸡蛋,表面平淡无奇,但温度接近100 ℃,洋人大吃一口,烫得满嘴是泡!冰棍冒“白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 ℃),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们学习过密度后,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 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 g,体积为20 cm3,则样本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g/cm3,课桌的体积为________m3。
18.衢州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所示。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 g,但他认为应为210 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 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___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________(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20.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在冬天气温低于0℃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质量________,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________,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2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当此物质温度为80 ℃时,它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是固态”“一定是液态”“一定是固液共存态”或“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2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
(1)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2)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中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23.小强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格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测量出    相同的水和沙子,然后安装仪器,并记下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
(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    相同就可以确定水、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图乙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沙子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除以上措施外,为了使试管内的冰块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熔化过程经历了1min.由此图象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3)用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冰属于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四、解答题(第25题6分,第26题10分,共16分)
25.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30% B. 40% C. 60% D. 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
26.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600g,体积为52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
(1)请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3)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 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
1.A
2.C
3.C
4.D
5.C
6.A
7.C
8.A
9. B
10.C
11.D
12.A
13.C
14.D
15.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6.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成小水珠 阻碍水的蒸发
17.0.72 0.02
18.(1)偏大
(2)小科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205 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 g,所以认为最大测量值为210 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 g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200 g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19. 4 热胀冷缩
20. 不变 小 大
21.(1)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晶体
(2)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2.(1)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质量相等的米酒的体积就要大于酱油的体积,所以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
(2)0.957×103
(3)偏大.可按B→C→A的顺序进行实验。
23.(1)质量;(2)加热时间;小于;
24.(1)较小;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搅拌试管中的碎冰块;(2)降低烧杯中水的温度;
(3)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四、解答题(第25题6分,第26题10分,共16分)
25.(1)D(2)B3) 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26.(1)。
(2)根据售货员的说法,工艺品的密度:
,故不可信。
(3)代入数值,求得,
故含金
(或含金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