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11:10: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邓稼先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A.奥本海默是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B.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r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mù)________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妇(rú) 皆知 仰(mù)
2.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尖 B.锋芒必露 C.难堪 D.佩服
3.文中划线句子有一处是有语病的,请找出来并改正。
选( )句:改正:
4.默读课文填空。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 和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 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 ”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 。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 作用。
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很多优秀品质。 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 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 。”
二、综合性学习
5.文学常识填空。
(1)杨振宁,美籍华裔 学家。与 共获1957年诺贝尔 学奖。
(2)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为中国成功研制 、 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授予“ ”功勋奖章。
6.学习本文之后,某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
(2)假如时光倒流,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3)请仿照下面的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颁奖词】
三、语言表达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辰。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请你加入一些细节描写,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描摹邓稼先背诵时的动作、神情。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少于50字。
8.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待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他的父亲,他还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②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自己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③接下来整整五年的时间内,钱学森受到了种种恐吓、诬蔑,甚至是非法逮捕,但是,这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动身回国。”
④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乘坐轮船胜利地驶向东方的祖国。
⑤1960年10月中旬,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11月5日上午9时,随着指挥所发出的点火命令,火光闪,惊雷吼,国产导弹呼啸着向九十公里外的目标飞去。很快,落区传来报告: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⑥当天下午,在基地的庆祝酒会上。聂荣臻元帅激动地举杯祝酒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⑦有成功,也有失败。1962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中程导弹起飞不久就掉在发射阵地前三百米处,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
⑧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和研究新方案的过程中,钱学森经常深入到控制系统第一线,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进行指导。经过再次研究设计和精心加工生产,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试制出来,并发射成功。这以后,科技人员重新设计了具有更为先进系统的导弹,并于1965年发射成功。也就在这一年,我国原子弹小型化的工作也已完成。1966年10月27日凌晨,改进型中程火箭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沙漠深处飞去,准确命中目标并起爆。
⑨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十三年,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从此,在世界上确立起我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地位。
【文本二】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xiònɡ,辽远)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9.文本一突出的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举一处谈谈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10.文本一第②段写到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你觉得文本二开头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12.文本一所写人物钱学森,文本二所写人物邓稼先,两人都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文在刻画人物时,写法和选材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五、作文
13.【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呢?
1.将对立的两个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要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4.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孺 慕 2.B 3.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4.(1) 生平经历 两弹 总体评价
(2) 衬托 袖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理想党员
5.(1)理论物理 李政道 物理 (2)原子弹 氢弹 两弹一星
6.(1)示例: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
(2)示例:①请问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的话。
(3)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7.示例:邓稼先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漫天,狂风呼啸,抑制不住内心的一腔热血,一边忍不住吟诵出《吊古战场文》,一边暗自攥紧了拳头,在心中对自己说道:“我要在这里扎根,在这里为我的祖国奉献出一生。”
8.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9.示例1:“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一句,“始终”写出了钱学森在美国生活20年从开始到最后一直都在思念祖国,从时间长度上,表达人物对祖国的深情程度,朴实的语言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依恋、怀念之情。(意对即可)
示例2:第①段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如两个“不止一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次次“感叹”,“还”一次次“梦见”,语言朴实真切,没有刻意渲染,钱学森对祖国的依恋、怀念之情尽在其中。(意对即可) 10.“宁肯”“也不”增强了语气,写出了美国次长关于钱学森想回国这件事所持的态度,结合前文“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可见钱学森的在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为下文钱学森回国道路的艰难曲折做了铺垫。(意思对即可) 11.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12.(1)写法上:运用了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大量的副词运用等刻画人物。(两种即可)(2)选材上:都写了各自的失败经历,都刻画了他们失败后的表现,突出他们的执着与奉献精神。
13.例文:老太太把新鲜的芹菜一摆出,就立刻围上两个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一个土里土气的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似一株干枯的松树。胖子费劲地蹲下身,好长时间才挑好了五六棵,脸朝向老太太:“菜根上的土可不能当菜卖了,得便宜我一块钱!”瘦老汉好似自言自语:“地里长的东西,怎么会没土?我们这把年纪,种菜也快种不动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