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沪教版(五四制)7.28《吕氏春秋》两则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沪教版(五四制)7.28《吕氏春秋》两则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30 15: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吕氏春秋》两则《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代杂取各家长处而被称为“杂家”的代表作。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的。吕不韦原来是个大商人,后来当上了丞相。他广招门客,据传有三千人来投奔他。吕不韦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最后写成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杂取诸子百家学说,大体上是利用参考了儒家的典籍和政治思想,吸取了道家、法家、名家、兵家的学说观点,经过综合改造,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军事、医学、文学等各方面内容的庞杂理论体系。作者写这本书的用意是要综合诸子百家,总结历史经验,为即将到来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提供一个长治久安的治国方案。
据历史记载,吕不韦在这部书写成后,将它挂在城门口,出了悬赏告示,说谁能为这本书找到可以添上、去掉或改换的字,立刻赏赐千金。结果很长时间,没有人敢来领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引婴投江刻舟求剑—人—物客观发展法先王思考:本文作者对这二个人所抱有的态度分别是什么?(1)人—悖—反对(2)人—惑—反对 文中的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个什么错误?遽就,遂。急忙,快 正在,正要。
牵、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
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
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
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
物,亦必悖矣!
经过。小孩。想要。代词,代孩子。放声大哭。原因。善于,擅长。即使。难道。就,遂。用。处理。也。一定。荒谬。 有一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有人拉着孩子正要扔进江中。小孩正在啼哭。经过江上的人问他(把孩子投进江中的)原因(他)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启示 一: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三: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四: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渡。他的。从。落。到。急忙,快。用刀刻。这。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掉落的地方。停。按照。寻找。他的剑。像。糊涂。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启示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循表夜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经变而益处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河里做标记,澭河的水面突然涨起,楚国人不知道这件事,沿着原来做的标记在夜间涉水,结果淹死的人有一千多人,士兵发出的尖叫声如同房屋倒塌的响声。以前他们在澭河做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如今,水位已经改变了,河水暴涨了很多,楚国人仍然按照原来设置的标记渡水,这正是他们之所以失败啊! 引婴投江、刻舟求剑和循表夜涉的寓意是一样的,都是讽刺那些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事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要随之改变,否则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