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敲重点第一单元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敲重点第一单元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10: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敲重点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1 认识中国革命:探寻革命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学习革命精神,感受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了解党员干部的光辉事迹,坚定祖国统一大业的不可阻挡。
2 探寻革命精神的价值,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把握各自不同的写作技巧。
4 有意识积累材料,恰当地组织加工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
第二步:单元知识回顾
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长征胜利万岁》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欣喜和激动之情。
《大战中的插曲》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了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精心照料姐妹俩,并派人专程将她们护送到仍在交战中的日本兵营。聂荣臻救助日本孤女一事传为一段佳话,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别了,“不列颠尼亚”》香港的回归,给我们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香港回归祖国,从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富强,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它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神州大地将再书写辉煌史诗。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虽然他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2.新闻材料是近几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最常选用的文本,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3.个人与祖国共成长、中华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等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涉主题。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树银花濠江夜
——来自澳门同胞庆回归现场的报道
1999年12月20日零点,普天之下中华儿女翘首以待、日夜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2500多名嘉宾和40多万澳门居民,在现场,在电视机前,亲眼看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激情伴着泪水,欢歌带着笑语,憧憬和着祝福,汇聚成喜庆祥和的热浪。
本报记者连夜赶赴澳门各个场所,现场记录这一历史瞬间的那些普通、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和事……
东望洋山鸟瞰:满城灯火满城情
记者易凯报道这里是澳门半岛最高点。俯瞰四周,回归之夜的澳门,满城灯火,流光溢彩,满城风情,千姿百态。
眺望南面,氹仔和路环岛伴着彩灯,若隐若现,宛如两瓣莲花;那如丝如线、通体透明的澳氹和友谊两座跨海大桥,如细细的荷茎,将半岛与离岛连接起来;三瓣合一,共同组成一朵怒放的莲花,横卧在南海万顷碧波之上。
回首北方,珠海市的万家灯火与澳门夜景遥相呼应,共同装扮着回归之夜的绚丽图画。
鸟瞰脚下,一座中国古典宫灯型的建筑,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那就是回归之夜万众瞩目之处——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场所。它的旁边是新闻中心所在的珠光大厦,来自世界各地300多家媒体的3500多名记者,在这里摆开战场。
在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的安排组织下,澳门充满生气。几万盆鲜花摆放在各主要街道的两旁,数千面鲜艳的国旗、区旗悬挂在主要建筑的门面上,400多条庆典横幅描金绘银。几十个大型灯饰上,莲花怒放,喜燕归巢,“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等标语,不断变幻着各种颜色。街上车水马龙,大多数计程车司机都自发地在车头和车顶插上五星红旗和澳门区旗……
夜深了,东望洋山下依然聚集着不少游客。一位挂着相机的老者,指着灯塔告诉记者:“这座灯塔建于1864年,百多年来,它为千万条船指引航线。今晚零点,它将照亮澳门回家的归程,我一定要把这一历史时刻拍下来。”
市政厅广场:市民欢歌喜泪流
记者胡果报道19日晚6时30分,澳门市政厅广场,人潮涌动,笑语喧天。高悬的串串彩灯撒下一片洋洋喜气,将南欧建筑风格的广场辉映如昼。一阵激越狂劲的潮州大锣鼓,以震天动地之势拉开了“万众欢腾迎回归”大型汇演的序幕,这个澳门最为繁华的中心地区,顿成欢庆的海洋!
蕞尔之地,华洋共处,400年岁月悠悠,中华根脉坚守,枝叶依旧。回肠荡气的《中国人》,唱出自尊自强的中国心;深沉凝重的《把根留住》,传达永恒不变的华夏情。南拳、长拳、翻子拳,密如雨,快似风。濠江中学的武术表演,一招一式演绎中国功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濠江小学的琵琶合奏,丝丝缕缕流泻东方神韵。
时针分分秒秒奔向那举世瞩目的一刻。近了,更近了,广场一侧的大屏幕上,政权交接大厅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携着澳门特区区旗,冉冉升起!一时间,掌声雷动,泪光点点……夜空中,回旋起一曲高亢的《中国大舞台》。寰宇欢歌,五洲同庆。这方小小的角落,连着濠江、神州、四海。今夜,凝聚无尽中华情怀;明天,共同创造东方精彩!
澳门街巷:彻夜不眠两家人
记者郑德刚、吴绮敏报道回归之夜,巷陌深处,有多少不眠的澳门普通人家在聆听,在回忆,在期待……
家居繁华闹市的郭秋杰和太太李佩仪,都是澳门生澳门长的澳门人。记者如约前去做客,一进门,便感受到洋溢其间的温馨。
“这一夜是睡不了觉了。”坐在桌旁的郭秋杰喝一口茶,深情地说,“50年了,那一天也是在夜里,父亲领着我站在澳门的大海边,清清楚楚地听见解放军在解放几个海岛时的枪炮声,炮火把夜空都映红了。那时候自己还小,听父亲说,祖国就要解放了,从那一刻起,‘祖国’就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50年了,我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郭秋杰指着客厅里的一幅中堂对记者说,“我俩的父母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逃难到澳门的,从小寄人篱下,是伴着希望长大的,希望祖国强大,希望澳门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利佳大厦里居住着一户土生葡人的家庭。回归之夜,女主人卢美宝请来姐姐卢露露,全家人聚在一起收看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直播他们为这一历史盛事举起了酒杯。
卢家姐妹都是纯粹的葡人,在澳门的直系亲属有数十人。露露是澳督府从事礼宾事务的公务员。今天下午6时许,她离开澳督府降旗仪式的现场,结束了服务于澳督的工作。露露说,虽然澳督走了,但她和她的同事们仍然可以留在那座大楼中工作。“我们知道澳门终有一天要回归,这对我们土生葡人来说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我们要做许多新的尝试。”
卢美宝家里的陈设可谓中西结合。客厅里,一尊半米高的唐三彩大马倚墙而立,一幅在今年春节时请出的财神画像悬于正面的墙上。但从房间色调和一些小装饰上看,这个家庭还保持了不少葡萄牙特色。主人说,他们很喜欢中国内地的城市,差不多每星期都要去珠海走走,吃一吃那里的广东菜,和内地人聊聊天。他们认为,澳门回归后,这一切都可以继续。
南湾湖畔:华灯璀璨照明天
记者郑德刚报道午夜时分,美丽的南湾湖畔早已被耀眼的彩灯照得通亮一片!
用灯会的形式表示吉祥、喜庆的心情,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天下第一灯”美誉的四川自贡,灯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遍及民间,以其做工精美、形式多样独树一帜。为迎接澳门历史性的回归,自贡人应邀来到澳门,今天,他们早早便在风景如画的南湾湖摆开阵势。
南湾湖畔人流如潮,绽放在夜色中的各色彩灯光彩照人,偌大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由美丽莲花托起的南海观音身披佛光,手执柳枝,在祥龙的环绕下轻施雨露,象征着祥和吉庆。远处,在4条流光溢彩的巨龙簇拥下,一条火龙攀缘而上,直冲霄汉,展示着龙的传人为祖国的统一而英勇奋斗的民族气概,也预示着中国将在新世纪里再攀高峰。
天色微亮,南湾湖的华灯依然璀璨,像闪电般划破夜空的照相机闪光灯还在不时勾画出美丽的瞬间。澳门迎来了回归后的第一个黎明。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报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形容濠江小学的琵琶合奏,突出了澳门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激动之情。
B.文章多处描写中国国旗与澳门区旗一同出现的情景,表明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澳门同胞是真心拥护“一国两制”的。
C.“一条火龙攀缘而上,直冲霄汉……也预示着中国将在新世纪里再攀高峰”,由现实延伸到未来,深化了本文的主题。
D.本文的主题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基本相同,都侧重于突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2.下列对这篇报道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以澳门回归这个历史时刻导入,以精练的语句高度概括出澳门居民欢庆回归的情景,渲染出喜庆的气氛,为正文部分张本。
B.记者易凯的报道从不同的视角,按照“眺望南面”“回首北方”“鸟瞰脚下”的顺序依次描绘所见,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郭秋杰的回忆使得文章在现实的背景上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这一点与《别了,“不列颠尼亚”》有相似之处。
D.郭秋杰家里的中堂与卢美宝家里的陈设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们与各自主人的形象一起,展现了两个家庭面对回归时截然不同的心态。
3.下列各项判断,不符合这篇新闻报道思想的一项是( )
A.澳门回归,澳门人民在欢乐和自豪之余,对澳门美好的明天充满希望。
B.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的夙愿,是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一个历史丰碑。
C.澳门回归后,要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使中华文化传承光大,多元文化异彩纷呈。
D.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一国两制”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
4.请举例赏析这篇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
5.这篇新闻报道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
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主席先生!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乘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主席先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习近平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相关条约相继出台。
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生态保护这一共同事业,中国和美国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
B.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可知。
C.从我国近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可以看出,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作出很大贡献。
D.为了守护地球,中国不仅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也愿意承担与自身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8.文中是如何阐述“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这一建议的?
9.作为一篇讲话稿,本文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请从发言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基本相同,都侧重于突出一个时代的结束”错,本文侧重于表现澳门同胞庆祝回归时的喜悦。
2.答案:D
解析:“对比”“截然不同的心态”错误。报道将两个不同的家庭并置在一起,不是为了对比,而是因为这两个家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两家的心态也不是“截然不同”。
3.答案:D
解析:A项,可以从“寰宇欢歌,五洲同庆……共同创造东方精彩!”等处看出来。B项,可以从“这座灯塔建于1864年……我一定要把这一历史时刻拍下来”“我俩的父母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逃难到澳门的……希望澳门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等处看出来。C项,可以从“卢美宝家里的陈设可谓中西结合……这个家庭还保持了不少葡萄牙特色”等处看出来。D项在文中没有直接依据。
4.答案:①热情洋溢,多用四字词语,浓墨重彩。如“俯瞰四周,回归之夜的澳门,满城灯火,流光溢彩,满城风情,千姿百态”运用“俯瞰”“流光溢彩”“千姿百态”等书面色彩强烈的词语,极力渲染灯光明亮的景象,表达出浓烈的喜悦之情。②善用修辞,生动形象。如“眺望南面,氹仔和路环岛伴着彩灯……横卧在南海万顷碧波之上”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具体,富有美感。③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相兼,变化多样。如“回肠荡气的《中国人》……丝丝缕缕流泻东方神韵”,句式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摇曳多姿。
解析:解答语言特点题,主要从以下角度入手
分析:
从用词特点看,本篇新闻报道多用四字词语,如“莲花怒放”“喜燕归巢”“辉映如昼”等,简洁凝练;多用带有色彩的词语,如“流光溢彩”“晶莹剔透”“万顷碧波”等,浓墨重彩,醒目鲜明;多用饱含感情的词语,如“笑语喧天”“泪光点点”等,既热情洋溢又感人心魄。从造句特点看,该报道多用整散结合、长短结合的句式,如“寰宇欢歌,五洲同庆。这方小小的角落,连着濠江、神州、四海。今夜,凝聚无尽中华情怀;明天,共同创造东方精彩”等。从修辞角度看,该报道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宛如两瓣莲花”“南湾湖畔人流如潮”等,把报道对象刻画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5.答案:①围绕庆祝澳门回归这个主题,由同一时间、不同场所的各路记者的报道汇合而成,从不同角度、最大限度地报道了澳门各个场所的庆祝盛况,给人以全面的印象;②不同场所的报道相对独立,各自都有自己的小标题,又在同一主题下形成有机的整体;③点面结合,既有对某个场所庆祝场面的整体描绘,又有对某个家庭某个人物的重点采访,既给人以全面的印象,又重点突出;④有意描写了南湾湖畔黎明时刻的情景,将之放在最后,并配以“华灯璀璨照明天”的标题,意味深长。
解析:从整体看,选文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现场报道组合而成的,这些独立报道与欢庆回归主题的关系是:各个场所记者的报道各自相对独立,又从不同方面表现主题,统一于欢庆回归这个主题之下。从这些报道之间的关系看,它们有的写点,如“澳门街巷:彻夜不眠两家人”这个报道集中笔墨记叙了两家人庆祝澳门回归的情形;有的写面,如“东望洋山鸟瞰:满城灯火满城情”这个报道以鸟瞰的形式概写庆祝的场景。而结尾描写南湾湖畔黎明时刻的情景,并配以“华灯璀璨照明天”的标题,显然不只是写景,而是运用象征手法,让人联想到澳门的美好前景。据此即可得出。
6.答案:C
解析:A项“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强加因果。文中只提到“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B项“相继”于文无据。原文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D项“成效位居世界第一”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并不是所有方面的成效都位居世界第一。
7.答案:B
解析:“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偷换概念。原文是说“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不是目标。
8.答案: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接着阐述建议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指出如何做。
解析:“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是文章的一个重要观点,确定相关段落,细读文本,划分段内层次,梳理层次关系,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办”去阐述,结合段内层次关系,做出具体分析即可。
9.答案:作为国际峰会的发言,开篇即指出大会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接着提到将要于次年在昆明举办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说明这次发言的缘由;接着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条建议,具有号召力;然后习近平以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具体数据同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最后表达对昆明大会的期待,向世界发出号召。
解析:题干已经指出讲话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根据这个提示,在文章中整合相关例子并加以适当证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