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1课
钱作者:王则柯猜一猜:这东西是什么?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等著作里引用过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的一段独白:“……这东西只需一点点,就可以使白的变成黑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钱文题背景
20世纪末,中国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作者在中华民族励精图治以昂扬的姿态即将跨入场21世纪之际写作本文,从“钱”的角度探讨中国和世界经济学脉络,提醒我们在各种说法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各种“钱灾”,以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基础过关1、读读下列词语贾 脉 兑 毋 gǔ mài duì wú 2、解释下列词语:商贾gǔ云集: 积弱: 励精图治: 脉mài络: 兑duì付 :贬值: 本位: 像云一样聚集了许多商人 长期衰弱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比喻条理和头绪 兑现、兑换 这里指单位货币中的含金量降低 这里指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 应运而生: 双赢: 毋wú庸置疑: 谈虎色变: 独领风骚 :豆腐渣工程: 顺应时机而产生 双方都得到赢利 无须怀疑 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脸色就变了 独自领先 因腐败而造成质量低劣的工程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交代写作目的。简要回顾经济的发展史
第二部分(3—17)从钱的角度探讨经济学脉络;指出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第三部分(18),总括全文。研读课文,总体把握1、“钱”是什么?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
——电子货币钱币的不同形态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2、课文第17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促进全球的交往,
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
催生了银行的产生,
带来利益,
一定程度上促成世界和平与发展。 3、从全文看,对“钱”的追求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
带来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
工程等许多丑陋的东西。 本文从“钱”的角度简要探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学脉络,意在提醒人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有关经济方面的说法面前认清我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挑战,保持清醒头脑,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主 旨1、用语浅显平实。
2、材料充实,阐理明晰。艺术特色课件27张PPT。第1课
钱作者:王则柯钱的历史请阅读教材,说一说钱的历史或你知道的钱。古钱举隅问题征解你知道一两白银值多少人民币吗?(古银)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 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 (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 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为什么?议论性散文。比起议论文,内容上要散一些。2、本课关注了“钱”的什么的方面的问题?“钱”还有别的方面的问题吗?作者限定问题的范围有什么好处?钱的“经济学脉络”。有,比如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作者限定问题的范围,可使说明的问题集中,不至于太散。3、“经济学脉络”的含意是什么?“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的总称。脉络,比喻条理和头绪。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是指从经济学的层面探讨钱的发展情况。第二自然段。 4、全文的议论中心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重点研讨 1、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到,“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请梳理出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提示: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或词语连成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
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法。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
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
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
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
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第一部分: 提出议论的中心——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①摘录归纳法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②分层归纳法。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②分层归纳法。
1、总启下文。 ③归纳中心法。
2、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
③归纳中心法。
3、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双赢”。
③归纳中心法。
4、“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拥有了大部分钱。
③归纳中心法。
5、举例说明现代“钱 ③归纳中心法。
6、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提高“国家增长能力”。
①摘录归纳法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③归纳中心法。 本文总思路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提出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问题)──
分析问题(“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
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 2、课文为什么说“‘钱’变成‘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表面上轻了,是指物理重量轻了;实际上重了,是指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探讨了钱的“经济学脉络”,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