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8 11:2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尚书 舜典》记载,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一个管理山林川泽草木的官职叫虞,做这个官位的人叫伯益。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一是上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二是上万年的农业文明,三是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由此,国家出台了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追究终身责任,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
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生态文明社会所要倡导的生态道德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和道德范式,它不仅要求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要求人对自然环境的行为都要受到伦理评价,接受自我良心的审判。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命令性原则,不损害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禁止性原则。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衝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人是自然的主宰”这一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刘奇《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材料二:
针对如何认识我国各地域传统民俗现象、传统生态民俗,《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生态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红兵。
《中国环境报》:某些地区的人们嗜吃野味,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请问传统民俗要背这个“锅“吗?
陈红兵:对于有些人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以免其混淆视听。诚然,传统上,我国某些地区有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风俗,比如广州人食性较杂,除了吃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等,还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俗中又存在众多饮食相关的禁忌,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如山东民间有蛇、黄鼠狼、狐狸报复心强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伤害这些动物。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均有对待动植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容,教育人们善待动植物。
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反思:一是禁忌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我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二是民俗中迷信的说法虽不可取,但是它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之情。我觉得这种敬畏之情在今天依然需要。
《中国环境报》: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也有人强调,在现代社会,传统生态民俗缺失了保持生命力的土壤。对此,您怎么看?我们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
陈红兵:大体而言,传统生态民俗就是传统民俗中体现的生态观念、生态环保实践及方式。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产生于民间,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适应民众思想情感形成的,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能够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发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
至于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只要农业生产还存在,传统生态民俗的许多方面就依然还具有价值,还应当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当代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使我们重新反思、认识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
(摘编自王琳琳《生态民俗的宝贵价值》)
材料三: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70%的新发传染病,均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人类应从中吸取教训,划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态红线”。因此,要有效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径,应以刚柔并济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
首先,强化生态法治基础,严格法律红线约束。2003年非典之后,“让野生动物远离餐桌”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在过去的17年间,只在2016年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了修订,明确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像蝙蝠、水貂等可能大量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却并未列入其中。在法律层面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进一步夯实生态法治基础,从源头严格管理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和贸易,全面禁绝食用野生动物。
其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食用野生动物这类行为而言,最恰当、最适用的生态价值理念是“永久保护、杜绝食用”。其中关键一环在于需求侧的生态治理,应有效抑制消费端对野生动物的“虎视眈眈”。正如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广告所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例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有效切断食用野生动物的黑色利益链条,最大程度降低类似疫情的发生概率及安全风险。
第三,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文明范式转型,最终要复归到人类行为主体自身的行动上,其中,政府、企业和公众是构成生态行为主体的关键力量。建议政府落实对猎捕、杀害、收购、运输、买卖和滥食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全链条监管责任,推动企业坚持不经营野生动物,拓展公众监督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渠道,调动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构建以政府管治、企业守责、公众监督为特征的多元主体绿色行动体系,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新时代下的绿色行动新风尚。
(摘编自罗胤展《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古代朴素的生态道德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和道德倡导。
B. 在生态文明社会中,生态道德有全新的发展和要求,它既关乎个人素质又具有社会属性。
C. 传统民俗观念中的迷信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但给人们敬畏自然和生命带来借鉴和反思。
D. 只要划出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态红线”,就能够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是自然主宰”的工业文明理念阻碍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因此急需培养生态美德。
B. 传统民俗中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身体健康和善待自然有积极意义。
C. 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生态民俗中的合理要素仍有被发现和继承发展的必要。
D. 生态文明建设道阻且长,要想人人都能养成践行保护生态的道德风尚,仍然需假以时日。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
B. 山东省各地志愿者纷纷走进社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C. 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秘境之眼”栏目,用一个个镜头展现了绿水青山中动物的面孔和生存场景。
D. 吉林长白山管委会完善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体系,加大巡山力度,对受伤野生动物开展及时救助。
4.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5. 当前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建议。(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嘱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的升起又幸福的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孩子“是她在那潮湿……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为抗战做出的牺牲。
B.“女人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句,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之情。
C.听到水生说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参加战斗,女人犹豫、伤感、不舍,但随后表现出对丈夫的支持,表现了女人的深明大义。
D.小说借助女人的叙述,巧妙地点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个理解革命、支持革命、盼望胜利的老人形象。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运用“成天说”“你爹哩”“焦愁”等口语,增强了文章的乡土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也表现出作者对平原农村生活的熟悉。
B.小说开头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水生即将到家时的复杂心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水生为抗战所做出的牺牲。
C.本文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描写了水生夫妻短暂相聚又分离的故事,以时间为节点,结构分明,脉络清晰,富有层次而又浑然一体。
D.“这不回来晃一晃吗?”“你疯了吗?慢些!”这些语言自然朴实,体现了水生的直爽,反映出他一心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
8.小说的题目是“嘱咐”,但主要内容是围绕“重逢”而展开的,你认为题目用“嘱咐”好,还是用“重逢”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9.水生嫂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其刻画得生动形象。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6分)
(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
(2)品其话,见其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材料二: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材料三: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材料四: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 吊:讨伐
B.使诸葛亮诣权 诣:前往拜见
C.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D.可烧而走也 走:击退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B.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C.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D.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家著史常于细节之中见褒贬。魏、蜀、吴三家史书均称曹操为“公”而不称其名,体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表现《三国志》作者奉曹魏为正统的情感取向。
B.史家写人善传其神。《吴书》记载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力量悬殊、众臣畏惧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与刘备联军抗曹,彰显其英勇果断的一代雄主风范。
C.史家纪事讲究详略。四则材料同记赤壁之战但详略有别,后两则材料都详细记述作战过程,记述了火攻奏效,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只能败逃的史实。
D.史家善于将观点隐于叙事之中。材料四记述黄盖诈降,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指点点,毫无防范,暗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
13.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4分)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4分)
14、结合材料四,概括赤壁之战中曹军失利、伤亡惨重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②。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②霜钟,指钟声。出于《山海经 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这位乐师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乐师的气派。
B.颈联中“客心洗流水” 写琴声优美如流水,一洗诗人心中郁结的情怀。
C.“霜钟”二字用典,又点明时令,与后面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这首五律语言风格庄重、典雅,对仗工整,用典巧妙,而又不着痕迹。
1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蜀僧弹琴技艺之高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李白宁可被赐金放还,也不阿附权贵,屈心抑志,大声疾呼(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活得脊梁愈挺,豪情满怀;苏轼一生旷达豪放,一句(2)“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充分表达了他对周瑜军事才华的赞叹;辛弃疾借刘裕率军北伐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气势来一抒心中对朝廷不抵抗政策的不满。不管是陶潜乐归田园的恬淡闲适,还是白居易(4)“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琵琶行》)流露出的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无限感伤,都满溢了生命的诗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某校高一年级开展“家乡生活现状”调查活动,请根据下面的调查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任务一:谈家乡变化
下面是某同学描述故乡变化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并完成18-20题。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土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 )。他们甚至在春意_________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___________ ,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 ____________,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_________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庄稼中,搁在泥土里
B.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
C.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
D.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萦绕 花团锦簇 翻天覆地 凸现
B.缠绕 姹紫嫣红 判若云泥 凸显
C.萦绕 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 凸显
D.缠绕 花团锦簇 判若云泥 凸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B.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
C.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的花草,滴翠的竹林。
D.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
任务二:助家乡发展
21. 下图是“农民休闲生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据此图就如何提高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建议。要求:建议中不能出现数字,每条不超过20字。(4分)
任务三:展家乡诗情
22.在返乡调查过程中,家乡的许多风物,如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参照下面的诗歌,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5分)
要求: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不必仿照示例句式;不少于6行。
示例:
枫树
真是一个淳朴的
山里女子
秋风,一句悄悄的情话
便让她羞红了
整个季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富裕强大。2021年,我国GDP再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彻底与贫困告别。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了第12位,高速铁路、5G网络领先世界,载人航天、火星探测取得重大突破……当然,我们在人民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在很多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高端技术“卡脖子”问题。所以青年一代接续奋斗,中国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国家复兴强盛的根本途径。
请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中心突出,结构条理,内容充实。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
1.D 【详解】D项,“只要……就能够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为”错,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 “其次”“第三”可知,还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构建以政府管治、企业守责、公众监督为特征的多元主体绿色行动体系,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新时代下的绿色行动新风尚”。故选D。
2. A 【详解】A项,“工业文明理念阻碍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因此急需培养生态美德”错,原文说“在‘人是自然的主宰’这一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故选A。
3.C【详解】C项,选项只展示了动物和其生存环境,并未有任何保护措施。材料三说“要有效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径,应以刚柔并济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具体措施是“在法律层面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进一步夯实生态法治基础,从源头严格管理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和贸易,全面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有效切断食用野生动物的黑色利益链条”“构建以政府管治、企业守责、公众监督为特征的多元主体绿色行动体系”。故选C。
4. ①践行生态文化理念,营造绿色生活氛围。②激励生态行为主体,编织绿色行动网络。(4分,每空2分)
5. ①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②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③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之情,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发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每条2分,任意两点得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6.B(“充满了怨恨之情”错)
7.D(“反映出他一心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错误)
8.观点:以“嘱咐”为题好。
理由:①内涵更丰富,“嘱咐”既有水生爹的嘱咐,也有夫妻二人的嘱咐。②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患难与共的精神。③体现主要情节,“嘱咐”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小说主要内容。④让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的嘱咐之中彰显人物形象。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如答以“重逢”为题好,只要理由合理,酌情赋分)
9.参考示例: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
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内心情感世界,凸显人物性格形象。如“女人呆了”“呆望着孩子的脸”“呆呆站在冰床上”,细微之处见真情,平淡之中见波涌,将夫妻二人重逢而又接着分别的内心感受体现得真挚感人,写出了水生嫂历尽磨难但毅然坚忍的性格特点。(6分,观点明确、角度得当1分;事例典型、赏析精当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A(吊:吊唁,安慰)
11.C(正确标点为: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12.C(C项说两则材料都记叙“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错,材料三中是“公烧其余船引退”)
13.翻译句子
(1) 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按照次序前进。(4分,“时”“著前” “以”“次”各1分)
(2)(曹操)就命令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4分,“悉”“羸”“乃”“蹈藉”的被动句式各1分)
14、(1)曹军战船首尾相连,给对方提供了火攻的条件。(2)逃亡途中道路泥泞、天气恶劣。(3)曹军受饥饿和瘟疫的影响。(每点1分,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 (“语言风格庄重、典雅”错,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清新、明快的。)
16.①动作描写,颔联中的“一挥手”是蜀僧拨动琴弦的动作,表现其娴熟而潇酒,技艺之高超。②侧面烘托,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表明音乐感染力强,凸显蜀僧弹琴的技艺高超。(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D(“无论白天黑夜”放在前面,起强调作用,与后文一致;“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是由大到小,越来越具体)
19.C(“萦绕”的对象是内心、心灵、思想等非具体的事物和东西;“缠绕”的对象是相对比较具体的、有具体形态的事物。“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与文中的春天相符。“翻天覆地”是形容变化大,“判若云泥”是指差别大,文中强调的是变化。“凸显”指清楚的显露;“凸现”指突出的显现)
20.B(“注重生态保护”动宾搭配;后面四个短语,动宾短语“疏浚河沟”“遍栽果树”是故乡的做法;主谓短语“花草复萌”“竹林滴翠”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结果)
21.示例:①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丰富农民休闲生活。②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引导农民读书学习。③加强健康生活宣传,组织公众文体活动。④开展乡土文化活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4分,每条2分,答出2条即可;能够针对图表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得分;注意是“向当地政府”提建议)
22.答案略。(5分;评分要点:所选事物具体明确;能够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能够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给人以美感)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5分为基准分评分。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十二月,孙权为救刘备攻打合肥。曹操自江陵出发征伐刘备,行军到巴丘,派张憙援救合肥。孙权听说消息后就撤军了。曹操到了赤壁,和刘备开战,战败。在这时又爆发瘟疫,士兵损伤很多,曹操就带兵返回。刘备于是占据荆州、江南诸郡。
材料二:
刘备派遣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派遣周瑜、程普领军数万,与刘备合力,与曹操在赤壁交战,大败曹军,焚烧了曹军战船。刘备与吴军水陆大军齐发,追击曹军直到南郡,当时军中又爆发瘟疫,曹军伤亡惨重,曹操引军撤退。
材料三:
荆州牧刘表去世,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表示吊唁,并借机观察局势的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而曹操却已到了荆州境内,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向南渡过长江,鲁肃与刘备相见,于是转达了孙权的想法,并陈说了决定胜败的各种因素。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拜见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出发。这时候曹操刚得到刘表的部下,势力强盛。议事的官员们畏惧曹军实力强大,纷纷劝说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主张坚决抵抗,与孙权意见相同。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一万人,与刘备一起进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大破曹军。曹操烧掉战斗中尚未毁坏的船只,率军撤退,士卒遭受饥饿疫病,死者过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到南郡,曹操就领军回返北方,留下曹仁、徐晃镇守江陵,派遣乐进镇守襄阳。孙权亲自率军包围合肥,攻打了一个多月不能取胜,曹操从荆州返回,派遣张憙率领骑兵奔赴合肥救援,张憙还没有抵达合肥,孙权就闻讯撤军了。
材料四: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疫病发作,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行驶像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被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兵随后杀来,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伤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