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01
新课导入
课前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个动画片段,有同学知道这个主人公是谁吗?你对她又有哪些了解?
老师听到有同学说道:她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如今花木兰已经走出国门,蜚声中外,迪士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但是,电影中的花木兰是一个经过艺术再创作的形象。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花木兰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
概括文章内容
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的故事。
02
初读感知
(1) 纠正字音,文通字顺;节奏鲜明,感情充沛
(2) 名家范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圈点勾画出重点字词,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同学们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那么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文言知识,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同学们的火眼金睛能找出它们吗?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贴”,粘贴。
·古今异义:
1.“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
今义:窗户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只
今义:但是,转折连词
3.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名词活用为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为动词,记;
·宾语前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疑问代词作宾语,正确语序为“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
(补充两类即可,将翻译句子穿插其中)
03
深入解读,小组讨论
木兰诗作为一篇长篇叙事诗,讲了一个如此传奇的故事,那么在叙述过程中,文章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
1.木兰人物形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负责任,肯担当,忠孝两全
原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明确: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本诗记述了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
明确:主要写了五件事,分别是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十几年征战生活、辞官归乡与家人团聚。泼墨如雨般地详细写了木兰从军前的忧思,凯旋归乡的迫切和团聚后的欢乐场面,对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带过。
师:文章的剪裁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品格?组内有补充的吗?好,有请同桌来回答。
明确: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利的高尚品格;主题方面,在刻画木兰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的娇美”的形象打造地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3. 同学们能找出来,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
老师听到同学们纷纷迫不及待地说道:有排比、对偶、复沓。
对偶:朔气穿金柝,寒光照铁衣。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复沓:上下句只更换少量词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很好,看来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找的也很仔细。不过老师呢,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除了以上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再次浏览文章,还能发现其它类型的吗?或者你找到了,但又说不上来名字,有同学来分享下吗?
顶真:又称“联珠”,上句句末和下句句首词语相同。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也称“互辞”,“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由上下文义相互交错、渗透、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各个街市去置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而不是开了东阁的门却不进去,然后坐到西阁的床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面临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再贴花黄。
这些修辞手法都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就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
04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诗》这样一首质朴、刚健的北方民歌,其中,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的语言美,简繁相宜的笔法美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美,从古至今都吸引着包括我们在内的历代读者。
05
布置作业
那么,学完本诗我们可以从木兰身上学到些什么?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个问题,完成一篇习作练笔,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