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8 13:22:53

文档简介

郑州钱学森实验学校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4 分)
下图示意石家庄 2023 年 9 月 23 日(秋分)昼夜状况,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30°E B.23.5°N ,30°E C.0°,60°W D.23.5°S ,60°W
此日之前的三个月之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D.石家庄路灯开启时间逐渐推迟
下图中 Ψ 为太阳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能板可调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若Ψ 与所在地纬度相等,图示各地太阳能板均获得最好的集热效果,则该日太阳直射( )
A.0° B.4°N
C.22°N D.23.5°S
在Ψ 从 12.5°减小到 0°的过程中,达尔文的太阳能板集热效果始终保持最好,此时段山东( )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
日出方位从正东变为东南方向C.枣庄昼长比济南昼长短
D.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
C.丙处的溶洞景观由断裂陷落而成D.上覆沉积物主要是内力作用结果
关于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的先后顺序, 正确的是( )
A.岩浆侵入-褶皱挤压-断层活动-地壳下降B.断层活动-岩浆侵入-褶皱挤压-地壳抬升C.褶皱挤压-断层活动-外力侵蚀-岩浆侵入D.褶皱挤压-断层活动-岩浆侵入-褶皱挤压
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下图为某年 6 月初拍摄的“夔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与瞿塘峡“夔门”成因相似的地理景观是( )
A.石林峰丛B.东非裂谷C.华山绝壁D.挪威峡湾
此时江面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汛期防洪、库区泄水 B.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C.气候干旱、水位偏低 D.水力发电、耗水量大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 1960~1999 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 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 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右图),回答下面小题。
影响Ⅰ气候区和Ⅲ气候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河流 D.海陆位置
分布在Ⅱ气候区的R 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风力较弱
气温较高C.降水较少D.光照较强
2021 年 3 月 14-16 日,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先后遭受严重影响。这是近
10 年来我国遇到的强度最大,影响最广的沙尘天气。下图示意 2021 年 3 月 14 日 14 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处气压偏低 B.东南季风强盛 C.地形区域差异大D.甲乙间气压差大
乙处天气系统控制下( ) A.气流上升,利于扬尘 B.气流下沉,利于扬尘
气流上升,抑制扬尘D.气流下沉,抑制扬尘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右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回答下面各小题。
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B.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沙丁鱼喜冷水,以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聚集地。每年 5 一 7 月, 当一股低温沿岸流从厄加勒斯浅滩沿着非洲大陆东南海岸向北流动时,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就顺着 洋流迁徙到德班附近的海域产卵、下图示意沙丁鱼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 5 一 7 月,非洲大陆东南海岸出现北上低温洋流的原因是( )
A.西风漂流势力增强 B.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
C.东南信风带北移 D.本格拉寒流势力减弱18.当沙丁鱼北迁时( )
A.亚洲高压的势力达到最强 B.意大利首都罗马进入雨季C.我国东部河流正值枯水期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壶口瀑布水量骤增,每秒流量达到 2440 立方米,形成壮美瀑布群。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下图是区域水系分布图和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1 年 7 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静续下降。冬季 形成了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
“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山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
A. B.
C. D.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冷冬,降水增多 B.暖冬,降水减少 C.冷冬,降水减少 D.暖冬,降水增多
读某区域示意图(右图),回答下面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均为热带气候类型
体现了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规律C.欧洲大陆有类似分布
D.地域分异的产生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2023 年暑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浙江天目山景区考察山地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小组成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及相关资料(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图中甲所示自然带为( )
A.落叶阔叶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荒漠带
D.针叶林带
影响该山地自然带带谱分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 人 类 活 动 27.该山山顶处灌丛矮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少和坡度缓 B.蒸发强和温差大
C.气温低和风速大 D.光照强和土层薄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开都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而湖泊又是下游孔雀河的源头。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 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 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近十几年来,水域面积已减小 460 平方千米,湖泊盐度明显升高。下图示意博斯腾湖流域。
指出博斯腾湖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 分)
分析近年来博斯腾湖盐度升高的原因。(4 分)
推测博斯腾湖面积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 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 769 万平方公里,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
彩的自然景观。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
请写出澳大利亚西南端气候的类型和主要成因。(5 分)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而澳大利亚东北部有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请解释其成因。(8 分)
说出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的盛行风向,并简要说明该盛行风的形成过程。(5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海冰是气候和海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热输送具有抑制作用。鄂霍次克海位于北半球季节性海冰覆盖的南部边界,夏季海表面温度可至 5~13℃,无冰条件能够持续到 10 月;冬季约 2/3 的海域被海冰覆盖,鄂霍次克海北部和西北部陆架海水结冰发生盐析作用,产生高
密度陆架水。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表层洋流系统。
指出影响鄂霍次克海海冰生成的主要因素。(4 分)
分析鄂霍次克海海冰对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抑制作用。(6 分)
说出鄂霍次克海海冰覆盖最少的海域,并说明理由。(5 分)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答案
1.A 2.C 3.A 4.B 5.B
6.C 7.A 8.A 9.C 10.D
11.D 12.A 13.D 14.A 15.B
16.A 17.A 18.D 19.C 20.B
21.C 22.A 23.B 24.D 25.A
26.B 27.C
28、(13分)
【答案】(1)夏季(1分)
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流入湖泊水量大,湖泊水位高。(2分)
(2)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出湖水量减少;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任意2点得4分)
(3)气候更加干早;
湖水盐度升高,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加剧周边土壤盐碱化的程度,导致周围土地退化。(每点2点,共6分)
29、(18分)
【答案】(1)地中海气候。(1分)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4分)
(2)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位于高大山脉的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位于较低纬度,热量丰富。(8分)
(4)西北风(1分)
一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向左偏转为西北风(4分)
30、(15分)
(1)鄂霍次克海海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冬季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
鄂霍次克海表层洋流。(任意2点得4分)
(2)海冰反射率强,可削弱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海—气之间的温差;
海冰覆盖海面,可阻挡海面水汽的扩散,减少海洋向大气释放热量;
海冰覆盖海面,可降低海水蒸发量,减少海水吸收大气热量。(每点2分,共6分)
(3)鄂霍次克海西南海域。(1分)
理由:鄂霍次克海西南海域纬度低,海水温度较高;
西南海域有日本暖流从宗谷海峡流入,对该海域海水起到增温的效果。(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