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2022年暑期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独行月球》,讲述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完成1﹣3小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B.2021年8月12日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
C.2021年9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
D.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
2.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有很多大坑,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次主角掉入大坑中的镜头。这些坑洼其实主要是( )
A.月球上的湖泊
B.月球上人类活动的遗迹
C.月球上的山脉
D.月球表面的陨石坑
3.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完成4﹣6小题。
4.可能影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安全的因素是( )
A.舱地距离 B.太阳辐射 C.地球自转 D.太阳活动
5.关于“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太阳系
B.飞船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
D.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6.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普盟额济纳旗,选择在此着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距离大城市近,便于医护人员前往
B.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
C.地广人稀,大气能见度好
D.草场广布,缓冲性好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7﹣8小题。
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8.“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州一工地施工人员在1200m高山上的石块中发现了震旦角石。震旦角石外形似竹笋,属无脊椎软体动物,是角石的软体部分,但软体易腐烂难形成化石,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如图示意震旦角石化石。据此完成9﹣10小题。
9.推测震旦角石生活的环境是( )
A.茂密的森林 B.连绵的山脉
C.温暖的浅海 D.湿冷的沼泽
10.与震旦角石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生物最可能是( )
A.蓝细菌 B.三叶虫 C.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
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图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甲、乙、丙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其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岩石圈 B.乙位于上地幔
C.丙是地核 D.丙是古登堡界面
1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20日18时23分左右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 )
A.地壳 B.上地幔 C.软流层 D.下地幔
“双十一”期间,扬州市民张先生从网上选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能让花卉顺利越冬(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建阳光房可以( )
A.增强① B.减弱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14.张先生网购的花卉,最有可能是( )
A.新疆天山的雪莲花 B.河南洛阳的牡丹花
C.云南昆明的山茶花 D.江苏南京的腊梅花
如图为2021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回答15﹣16小题。
15.图中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6.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
A.上海 B.青岛 C.北京 D.东京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7﹣18小题。
17.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 B.乙—地面摩擦力
C.甲—风向 D.丙—地转偏向力
18.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随着“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行程3.3万余海里。如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19﹣21小题。
19.“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上海沿海 B.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新西兰沿海 D.中山站沿海
20.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21.上海近海海水盐度远低于外海,主要原因是( )
A.沿海蒸发弱,盐度低
B.沿海地表径流注入,盐度低
C.外海降水少,盐度高
D.外海水汽输送量少,盐度高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据此完成22﹣23小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
22.①描述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3.引起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风 B.太阳辐射
C.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D.海底地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图2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分布图。
(1)据图描述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大小,并说明南半球很少分布亚寒带针叶林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试说明太阳辐射与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5.(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
(1)图1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最大的是 。M、N两地受热较多的是 。
(2)一般来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气压 郊区,因此M代表 ,N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的等压面状况。
(3)绘制M、N之间的热力环流。
(4)若在郊区P1、P2、P3、P4等地建设有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6.(1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 ,①的名称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的变化是 ,⑧的变化是 (填“增大”或“减少”)。
(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内涝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名称);缓解城市内涝的方法有哪些?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循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
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2022年暑期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独行月球》,讲述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完成1﹣3小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B.2021年8月12日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
C.2021年9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
D.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
【分析】判读一种东西是不是天体,主要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必须存在于宇宙中;天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即天体具有独立性。
【解答】解: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属于地球,不在宇宙空间,不属于天体,故A错误。
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形成的光斑,不是物质组成,不属于天体,B错误。
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在地球表面,属于地球,不在宇宙空间,不属于天体,C错误。
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运行在宇宙,有物质属性,独立存在于宇宙中,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2.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有很多大坑,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次主角掉入大坑中的镜头。这些坑洼其实主要是( )
A.月球上的湖泊
B.月球上人类活动的遗迹
C.月球上的山脉
D.月球表面的陨石坑
【分析】月球具有强辐射、昼夜温差大、低重力、无大气层的特点。
【解答】解: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天体可以长驱直入冲向月面而形成坑穴,所以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主要是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故D正确。
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月球上没有液态水,A错误。
目前月球上没有人类活动,B错误。
山脉应高出地面,而不是坑洼,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月球背面坑坑洼洼的地理事物,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3.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分析】月球具有强辐射、低重力、近真空、无空气的特点。
【解答】解: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所以能形成昼夜现象,故①正确。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不会有电闪雷鸣的现象,②错误。
霞是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没有朝霞、晚霞现象,③错误。
日食是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从而导致了日食现象;月食是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在月球上看不到月食,④错误。
由于月球的质量轻、体积小,引力大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行走如跳远,⑤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月球的现象,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完成4﹣6小题。
4.可能影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安全的因素是( )
A.舱地距离 B.太阳辐射 C.地球自转 D.太阳活动
【分析】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外部圈层,比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可直接威胁“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安全,D正确。
太阳辐射是给“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提供能量的,B错误。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既定轨道中运行,舱地距离不影响安全问题,A错误。
地球自转是只是地球的运动,对飞船安全没有影响,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太阳活动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5.关于“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太阳系
B.飞船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
D.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分析】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连续演化和成长的民用航天技术。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两者实施的。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船依次穿越的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错误。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在预定轨道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地月系天体系统中,因此往返的宇宙空间,也属于太阳系,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神舟十三号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6.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普盟额济纳旗,选择在此着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距离大城市近,便于医护人员前往
B.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
C.地广人稀,大气能见度好
D.草场广布,缓冲性好
【分析】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连续演化和成长的民用航天技术。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两者实施的。
【解答】解:内蒙古四子王旗属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B错误。
着陆场所在地区主要以戈壁为主,D错误。
该地区地广人稀,可以减少对人员和建筑的损伤,着陆安全性高,C正确。
该地距离大城市较远,A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宇宙探测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7﹣8小题。
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要发展“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另一个就是水资源丰富,有大面积的水域。综合上述两个条件,太湖平原最符合。
【解答】解:A、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符合题意。
B、太湖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资源丰富;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故正确。
C、华北平原光照资源丰富;但降水总量少且集中,水资源缺乏,不符合题意。
D、东北平原纬度高,光照资源缺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水、光条件,属于基础题,熟记地理位置和气候即可解答。
8.“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分析】本题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水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会削弱到达水体的光照,最终降低水体温度,B错误。
太阳能用于发电,减弱地面辐射,大气温度有所下降,故A对,D错。
水体温度降低,浮游植物生长变缓,C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鱼光互补”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州一工地施工人员在1200m高山上的石块中发现了震旦角石。震旦角石外形似竹笋,属无脊椎软体动物,是角石的软体部分,但软体易腐烂难形成化石,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如图示意震旦角石化石。据此完成9﹣10小题。
9.推测震旦角石生活的环境是( )
A.茂密的森林 B.连绵的山脉
C.温暖的浅海 D.湿冷的沼泽
【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解答】解:由材料“震旦角石属无脊椎软体动物,专家据其亲戚鹦鹉螺推测,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可知,震旦角石最可能生活在温暖的浅海里,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存环境为温暖的浅海,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0.与震旦角石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生物最可能是( )
A.蓝细菌 B.三叶虫 C.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
【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解答】解:据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距今或超4.4亿年说明震旦角石大致生活在古生代的奥陶纪,三叶虫是生活在古生代的生物,蓝细菌生活在前寒武纪,裸子植物生活在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图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甲、乙、丙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其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岩石圈 B.乙位于上地幔
C.丙是地核 D.丙是古登堡界面
【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解答】解:图示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误。
乙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属于上地幔,B正确。
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古登堡界面深度为2900km,所以丙不是地核,故C错误。
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丙属于地幔,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20日18时23分左右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 )
A.地壳 B.上地幔 C.软流层 D.下地幔
【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解答】解: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四川甘孜州巴塘县3.4级地震的震源深度11千米,属于地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双十一”期间,扬州市民张先生从网上选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能让花卉顺利越冬(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建阳光房可以( )
A.增强① B.减弱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为了使花卉顺利越冬而建阳光房,且阳光房可以透过太阳辐射,不会减少进入房内的太阳辐射①;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基本不受影响,阳光房内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辐射②也基本不受影响;阳光房阻碍地面长波辐射散失,减少了④,从而③增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4.张先生网购的花卉,最有可能是( )
A.新疆天山的雪莲花 B.河南洛阳的牡丹花
C.云南昆明的山茶花 D.江苏南京的腊梅花
【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该花卉不易越冬,而天山雪莲和洛阳牡丹都是气温较低处的花卉,腊梅是冬天开放的,均可越冬,ABD错误。
昆明纬度低,热量条件比天津好,山茶花不耐寒,不易越冬,在天津需要防寒,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花卉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如图为2021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回答15﹣16小题。
15.图中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结合图示可知,上海地区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垂直等压线由高气压1024hpa指向低气压1022hpa,在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后与等压斜交,形成西南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上海地区的风向,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风向的判断方法。
16.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
A.上海 B.青岛 C.北京 D.东京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风力大小判断。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同一等压线图,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解答】解:读图可知,北京附近等压线最密集,所以风力最大。
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判读风力的大小。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7﹣18小题。
17.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 B.乙—地面摩擦力
C.甲—风向 D.丙—地转偏向力
【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C错误。
高空摩擦力较小,几乎可以不考虑,B错误。
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丙与等压线平行,为风向;乙垂直于风向,是地转偏向力,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风的受力分析。
18.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分析】读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乙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
【解答】解:读图可知,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并且向右偏,故此图表示北半球。
故选:D。
【点评】本题根据风向,判断半球位置,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判断,难度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随着“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行程3.3万余海里。如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19﹣21小题。
19.“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上海沿海 B.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新西兰沿海 D.中山站沿海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蒸发、降水、陆地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答】解:根据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比上海沿海、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要高,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20.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分析】海水密越高,浮力越大,轮船吃水深度越浅;海水密度越低,浮力越小,轮船吃水深度越深。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解答】解: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大致经过了赤道海区,而表层海水的密度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增,因此该航程中海水的密度大致先降低后升高,海水的浮力先降低后升高,因此“雪龙2”号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表层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并了解海水密度与轮船吃水深度的关系。
21.上海近海海水盐度远低于外海,主要原因是( )
A.沿海蒸发弱,盐度低
B.沿海地表径流注入,盐度低
C.外海降水少,盐度高
D.外海水汽输送量少,盐度高
【分析】海水盐度需要结合降水、蒸发和地表径流进行分析。
【解答】解:沿海地区有地表径流注入,陆地淡水会稀释海水,导致沿海地区盐度远低于外海,B正确。
沿海靠近陆地,夏季升温快,蒸发强,会导致盐度偏高,A错误。
外海地区水循环属于海水内循环,循环水量较大,降水多,C错误。
外海水汽输量的多少对沿海和外海盐度的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盐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据此完成22﹣23小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
22.①描述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分析】海浪通常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主要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海波。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和地形条件下,海浪的尺寸变化很大。
【解答】解:“水何澹澹”是拍岸浪,“洪波涌起”是风力引起的海浪。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①描述的景观,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23.引起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风 B.太阳辐射
C.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D.海底地震
【分析】钱塘潮指发生在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解答】解:“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潮景观,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风和太阳辐射都不是其主要的力量来源,海底地震不是引起钱塘江大潮的原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图2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分布图。
(1)据图描述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大小,并说明南半球很少分布亚寒带针叶林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试说明太阳辐射与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1)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温度带等角度定位,结合面积、集中与分散等来进行简单描述。
(2)热带雨林生物量大于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原因分析南半球的海洋面积以及中高纬地区的陆地分布状况。
(3)太阳辐射与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光合作用以及太阳能的转化程度等。
【解答】解:(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热带雨林多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且相对分散,分布面积更广。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热带雨林面积大约是亚寒带针叶林面积的一半,所以热带雨林的生物量更大,符合这样条件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主要分布的是海洋。
(3)根据所学知识,赤道地区纬度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光合作用更加旺盛,生物量更丰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常年温度偏低,转化为生物能的太阳能较少。
故答案为:
(1)热带雨林多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亚寒带针叶林多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相对集中。
(2)热带雨林生物量大于亚寒带针叶林。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3)赤道地区纬度低,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多,热带雨林动植物生长旺盛;中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对少,亚寒带针叶林动植物生长缓慢。
【点评】本题以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以及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25.(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
(1)图1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最大的是 ④ 。M、N两地受热较多的是 M 。
(2)一般来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气压 低于 郊区,因此M代表 城区 ,N代表 郊区 (填“城区”或“郊区”)的等压面状况。
(3)绘制M、N之间的热力环流。
(4)若在郊区P1、P2、P3、P4等地建设有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1)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
(2)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4)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以外。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解答】解:(1)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凸向高处的气压高,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顺序是④>③=②>①,气温高。
(2)图1代表城郊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城市温度高,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下沉,M为低压;N为高压。
(3)根据图中信息,N等压面向上凸,上空为低压,为低压,同一水平面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4)受城市风影响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距离之外。若在郊区 P1、P2,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
故答案为:
(1)④;M
(2)低于;城区
(3)
(4)不合理;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6.(1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①的名称是 水汽输送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的变化是 增加 ,⑧的变化是 减少 (填“增大”或“减少”)。
(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内涝主要影响的是 地表径流 环节(填名称);缓解城市内涝的方法有哪些?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海陆间 循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陆地内 循环。
【分析】(1)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作用,但环境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城市内涝是由于降水量过大,导致城市水排放不出去,采取的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排水系统、增加湿地、改造下垫面等。
(3)水循环分为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等。
【解答】解:(1)图中环节⑥是植被的蒸腾,其能量最主要是太阳辐射能,是水汽输送,则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⑧地下径流将减少。
(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内涝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增加下渗,增加排水量,增加储水量,增加下渗等。
(3)根据课本内容可知,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海陆间水循环。
故答案为:
(1)太阳辐射能;水汽输送;减少
(2)地表径流环节。植树造林,增加湿地和水域面积。
(3)海陆间;陆地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