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相交线参考教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相交线参考教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4-30 15:04:25

文档简介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重 点: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难 点:能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
情形,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
线相交的情形.如图⑴,分别将木条,木条与木
条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
三条直线(即“直线,与直线相交” 也可以
说成“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构成八
个角,其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有什么位置关系?
二、“三线八角”: 阅读课本“P6中”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操作:画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分别交AB,CD于点M,N,其中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共有8个.
2.练习:如图⑴、⑵,其中∠1与∠2,∠3与∠4各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
解:图⑴中∠1与∠2是直线AC截两条AB,CD得到的;
∠3与∠4是直线AB截两条AD,CB得到的;
图⑵中∠1与∠2是直线AB截两条DE,BC得到的;
∠3与∠4是直线DE截两条AB,AC得到的;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阅读课本“P6-P7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⑴图⑶中∠1与∠5这对角在直线AB,CD,EF的什么位置?
同位角:在两被截线同旁,截线同侧,形如“F” 字型.
⑵图⑶∠3与∠5这对角在直线AB,CD,EF的什么位置?
内错角:在两被截线之间,截线两侧,形如“Z” 字型.
⑶图⑶∠4与∠5这对角在直线AB,CD,EF的什么位置?
同旁内角:在两被截线之间,截线同侧,形如“U” 字型.
2. 练习:⑴课本P7练习“1,2”
解:(略)
3. 讨论与交流:
指出图⑴、⑵中∠1,∠2,∠3,∠4与哪些角分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解:图⑴中∠1与∠2是内错角;∠3与∠4是内错角.
图⑵中∠1与∠2是同位角;∠3与∠4是同旁内角.
注意:本题要求指出图⑴、、⑵中∠1,∠2,∠3,∠4与哪些角分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所以,将原图形分解为几个基本图形后,对于原图形中的线段或射线,不要给予延长,否则,将不属于原图形中的角.
四、课堂小结:
同位角:“F” 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 内错角:“Z” 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 字型,“之间同侧”
五、课堂检测:
⒈如图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1与∠2是同位角 B、∠2与∠3是同位角
C、∠1与∠3是同位角 D、∠1与∠4不是同位角
⒉如图⑸,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和∠1 是同位角,∠A和∠3 是内错角,∠A和∠2 是同旁内角.
⒊如图⑹, 直线DE截AB, AC, 构成八个角:
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②∠A与∠5, ∠A与∠6, ∠A与∠8, 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
解:①图中所有的同位角有:∠1与∠8、∠2与∠5、∠3与∠6、∠4与∠7、
∠A与∠4、∠A与∠8.
图中所有的内错角有:∠2与∠A、∠3与∠8、∠4与∠5、∠6与∠A、
图中所有的同旁内角有:∠3与∠A、∠3与∠5、∠4与∠8、∠5与∠A、
②∠A与∠5, ∠A与∠6, ∠A与∠8都是直线AC截两条直线AB、DE而成的.
⒋如图⑺,在直角⊿ABC中,∠C=90°,DE⊥AC于E,交AB于D.
①指出当BC、DE被AB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
解:①∠3的同位角是∠1,∠3的内错角是∠2,∠3的同旁内角是∠4.
②因为在直角⊿ABC中,∠C=90°,所以∠3+∠A=90°,
又因为DE⊥AC于E所以∠DEC=90°,⊿ADE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1+∠A=90°,所以∠1=∠3,又因为∠1=∠2,
所以∠1=∠2=∠3.
六、课后作业
⒈书面作业:
⑴课本P9习题5.1“11”
如图,∠1与∠2,∠3与∠4各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它们各是什么角?
解: 图⑴中∠1与∠2、∠3与∠4都是直线BD
截两条AB,CD得到的内错角;
图⑵中∠1与∠2是直线CB
截两条AB,CD得到的同旁内角;
∠3与∠4是直线AB
截两条AD,BC得到的同位角.
⒉跟踪训练:
⑴如图⑻,直线AB、CD被CD 所截,
则∠1和 ∠3 是同位角,
∠1和∠5 是内错角,
∠1和∠2 是同旁内角.
⑵如图⑼,指出∠1,∠2,∠3,
∠4,∠5中,是同位角的有2 对,
是内错角的有2 对,
是同旁内角的有3 对 .
⑶如图⑽,已知∠AOB=110°,
AO⊥OC,OB⊥OD,点O为垂足,
则∠AOD=20 °.
⑷如图⑾,OC⊥AB, OD⊥OE,
图中与∠1互余的角是 ∠DOC与∠EOB ,
若∠COD=60°,则∠AOE=120 °.
⑸在图⑿中,按要求画图:
①过点B画AC的垂线段;
②过点A画BC的垂线;
③画出表示点C到AB距离的线段.
解:如图示:
①过点B作BD⊥AC于D,
则线段BD就是所画的的垂线段;
过点A作AE⊥BC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则直线AE就是所画的垂线;
过点C作CF⊥AB于F,
则线段CF就是所画表示点C到AB距离的线段.
⑹如图⒀所示,AB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D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
方案一:分别过C、D作AB的垂线,垂足为E、F,沿CE、DF铺设管道;
方案二:连接CD交AB于点P,沿PC,PD铺设管道.
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哪一种更节省材料?为什么?
解:按方案一铺设管道更节省材料,理由如下:
因为CE⊥AB,DF⊥AB,而CD不垂直于AB,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
CE<CP,DF<DP,所以CE+DF<CD,
所以沿CE,DF铺设管道更节省材料.
5.1.2 垂线
  [教学目标]
  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 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 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根据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可知,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等于90°,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AB⊥CD(已知),
  ∴∠AOC =∠COB =∠BOD =∠AOD = 90o(垂直定义)
  反之,
  ∵∠AOC = 90o(已知)
  ∴AB⊥CD(垂直定义)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练习:
  教材第5页1、2
  教材第6页 练习
  小结:
  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教材第8页5、6.
        ?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纸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表演剪纸过程,提出问题:剪纸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4个角, ∠AOC和∠AOD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AOC和∠BOD呢?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AOC与∠AOD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与∠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教师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为什么?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1 = 40o,求∠2,∠3,∠4的度数.
  分析:两条相交直线,与∠1构成邻补角的有两个∠2和∠4,构成对顶角的则是∠3,因此由∠1 = 40o,不难求出∠2,∠3,∠4各自的度数.
  练习:已知,如图,∠AOC = 35o,∠COF = 80o,求:∠AOD和∠DOF的度数.
  分析:∠AOD与∠AOC互为邻补角,∠DOF与∠COF互为邻补角,因此,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不难求出∠AOD与∠DOF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作业]课本P7-1,2????? P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