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战略反攻
战略防御
大决战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2、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
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
全面
进攻
重点
进攻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国
共
温故知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提纲:
1、三大战役的概况及其历史意义?
2、渡江战役的经过,结果及意义?
3、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农村人口比例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 ) ,团结(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 ) 年,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 ( ),实行( ),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
耕者有其田
贫雇农
中农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国共对峙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根据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 ,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
使农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6年6月
1947年夏
国民党军队进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 军挺进大别山
中原解放区
转战
陕北
孟良崮战役
战略防御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重
点
山东
陕甘宁
武汉
南京
大别山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华东野战军
挺进大别山
时间:
1947年夏
部队(人物)
晋冀鲁解放军
(刘邓大军)
意义:
像一把尖刀插进了敌人的胸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为什么把大别山作为目标?
130
万人
430
万人
战略防御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1:3.14
1:1.3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解放区域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47万
东北全境
1948.11至
1949.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振林等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55万
长江中下游以北
1948.11至
1949.1
林彪 、 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52万
华北全境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中首先进行哪场战役 为什么?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兵力对比: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
过国民党军队
敌军态势: 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
意图未定。
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
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
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想一想:
“关门打狗” 决战东北
——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
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
1、时间
1948年9月
2、指挥
林彪、 罗荣桓
3、军队
东北野战军
4、经过
5、战绩
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
6、影响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大军合力战淮海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1、时间
1948年11月
2、指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3、军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4、经过
5、意义
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兵力为60万人,而敌人在徐州地区总兵力达80万余人,为什么在人数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呢?
思考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淮海战役纪念馆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为和平解放北平,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的但卓有成效的劝说、策反、和谈,对象从敌对的一般军官到“剿总”司令。……这一切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使北平城内的文化古迹免于战火,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李建平《北平和平解放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材料中的“剿总”司令是谁?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放北平,主要目的是什么?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华北(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瓮中捉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①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
傅作义
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解放军进驻北平
解放军在街头休息
②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战 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作战方针 关门打狗 黑虎掏心 瓮中捉鳖
战况 解放东北全境 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意义: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结合地图,说出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
时间
经过
结果
1947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
1 .南京何时解放?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1949年4月23日)
(南京的解放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逃往台湾
愿祖国早日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准海战役中,广大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独轮车,帮助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许多解放区的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
材料一: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
①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军事:作战方针正确
②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③社会: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决定胜败的关键:民 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共产党能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谈谈你的感想。
思考
国民党:
①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共产党:
①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②解放军英勇善战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启示:
三大战役大决战,
歼敌1 5 0 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
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南京解放
C.国民党败逃台湾 D.新中国成立
B
2.2008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 )年纪念日。
A.57 B.58 C.59 D.60
C
课堂练习
3.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据此回答:毛泽东同志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
A.平津战役尚未结束
B.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D
4.在战略大决战中,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
A.胡宗南 B.白崇禧 C.卫立煌 D.傅作义
D
5.下列战役中,邓小平参加的有( )
(1)辽沈战役(2)挺进大别山(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 B.(2)(3)(4)
C.(2)(3) D.(2)(4)
C
6.有两大解放军主力共同参加的决战是( )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A.(1)(2) B.(2) (3)C.(1)(3) D.(1)(2)(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