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1 电荷与电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临海期末)干燥的冬季,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人触摸车门时因放电而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身带电荷,是摩擦起电现象
B.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C.若车身带正电荷,说明车身得到了电子
D.若车身带负电荷,则电流从车身流向大地
2.(2023八上·嘉兴期末)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琥珀经摩擦创生了电子 B.碎草被吸引是因为碎草带电
C.琥珀吸引碎草是静电现象 D.摩擦后琥珀和碎草带同种电荷
3.(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所示,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女孩的头发带有同种电荷
B.静电金属球与女孩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C.女孩的头发竖起来是因为头发间相互吸引
D.女孩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4.(2023八上·义乌期末)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异种电荷
B.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同种电荷
C.摩擦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电
D.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小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
5.(2023八上·温州期末)如图为小明在科技馆中接触静电金属球后的现象。下列泡沫小球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
A. B.
C. D.
6.(2023八上·拱墅期末)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负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不带电
7.(2023八上·拱墅期末)2022年7月1日起,杭州公交推出了”公交站点响应式停靠”的新举措,部分线路不再”站站停靠”。这些线路的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相当于开关的按钮,当乘客按下任意一个按钮时,铃声响起,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下列选项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8.(2023八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的小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此时,该小孩头发上一定都带了( )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正电荷 D.负电荷
9.(2023八上·南浔期末)关于电流和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电荷产生的过程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10.(2023八上·杭州期末)用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分别靠近轻质小球甲和小球乙,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可能不带电 B.乙球可能带正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 D.乙球一定带负电
二、填空题
11.
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 带正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风扇旋转时与空气发生 而带电,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12.(2019八上·黄岩期末)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相互摩擦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这是因为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已知小球甲带正电,当把甲、乙、丙三个小球悬挂起来( 如图所示),请判断小球丙可能的带电情况: 。
13.柯雪看到广播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幅静电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小球,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1)图中小球B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 。
(2)比较三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14.
小明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接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时,起初泡沫塑料小球靠上了塑料尺,这个现象表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一会儿泡沫塑料小球又自动远离塑料尺,这是因为带上了 电荷,出现了 的现象而离开。
15.在方框中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电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八上·天台期末)生产生活或科学研究当中,经常需要我们设计电路。
(1)某小组要研究物质导电能力的实验,请在方框1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有一种智能锁,需要通过“密码+人脸”两次识别成功才能开锁。密码识别成功时仅S1闭合,灯L发光,照亮人脸进行识别;人脸识别成功后S2闭合,电动机 工作,开锁成功。请在方框2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17.(2019八上·萧山月考)小北所在学校要举办科普知识竞赛,请你设计一个抢答器,要求不论哪一组按开关,主持台上的电铃都要响,而且用不同的灯泡告诉主持人是第几组按开关,按上述要求将上图所给的器件连成实物图。
18.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所示)。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四、解答题
19.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两个开关,电源和若干导线。请利用这些材料为收发室值班人员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并按设计的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红灯亮、电铃响时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电铃响时表示后门来人。
20.(2021八上·浙江期中)
(1)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右边的方框中用铅笔画出该实物图的电路图。
(2) 要求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能使小灯泡亮度变暗。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
21.找一只手电筒,仔细观察它的构造,了解电池灯电珠泡、开关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一般手电筒的外壳是用金属制作的,它起什么作用?塑料外壳的手电筒,用什么办法来连接电池和灯泡?再试着画出图中手电简的电路图。
22.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小球会被吸引过来,如图所示。但接触后又会立即分开,这是为什么呢?
23.在桌子上放上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4厘米。在宽0.5厘米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剪下这些人形,放在玻璃板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在玻璃板上迅速来回摩擦,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吗 如图所示。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你把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上面,让其他同学帮一下忙,用泡沫在玻璃板底下摩擦,小纸人也翩翩起舞吗 请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物体经过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摩擦起电。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
(3)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负电;
(4)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A.车身带电荷,是经过摩擦形成的,因此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正确;
B.车身会带上电荷,是电荷转移的过程,而不是创造电荷,故B错误;
C.若车身带正电荷,说明车身得失去电子,故C错误;
D.若车身带负电荷,则电子从车身流向大地,而电流方向与其相反,即电流从大地流向车身,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结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
B.碎草被吸引是因为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错误;
C.琥珀吸引碎草是静电现象,故C正确;
D.摩擦后琥珀和碎草带一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即头发之间相互排斥,那么头发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静电球和女孩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从而时头发和静电球带上同种电荷,故B正确不合题意;
如果女孩身体直接与大地相连,那么她带的电荷会转移到大地上,因此不会出现头发竖起的现象,因此女孩和大地之间应该用绝缘体隔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则两个球要么失去电子,要么得到电子,无论怎样,它们都带同种电荷,因此会产生排斥力,因此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跳舞,故A错误,B正确;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错误;
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两只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前者失去电子的个数等于后者得到电子的个数,即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之和等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明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头发竖起相互分开,则头发之间表现为排斥力,应该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电荷间的相互关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图知,甲球与乙球靠近时相互排斥,已知甲球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球一定带负电。甲球与丙球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丙球可能带正电;但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丙球也可能不带电。
【解答】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不带电,故A错误;
B.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不带电,故B错误;
C.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故C错误;
D.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铃声都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上。
【解答】A.需要两个开关同时闭合,铃声才会响,故A错误;
B.需要干路上的开关闭合,铃声才会响。支路开关闭合,铃短路,故B错误;
C.任何一条支路的开关闭合,铃声就可以响,故C正确;
D.需要干路上的开关闭合,铃声才会响。支路开关闭合,铃短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如图所示的小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说明头发带电后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头发上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解答】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转移的过程,故A错误;
B.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故B错误;
C.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有电源(电压)且是闭合回路,故C错误;
D.科学上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自由电子带负电,电子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①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②科学上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电子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
③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就会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通路,也叫做闭合电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
10.【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甲球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球肯定带正电;
乙球和玻璃棒相互吸引,那么乙可能:①不带电,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②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通过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摩擦起电;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1)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带正电,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那么B和它带同种电荷,即带正电;C被吸引,则C与它带异种电荷,即带负电;
(2)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风扇旋转时与空气发生摩擦而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2.【答案】电子(电荷);丙不带电或带负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电荷的转移);甲带正电,甲乙相互排斥,因此乙肯定带正电,而乙丙相互吸引,则丙可能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有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故答案为:电子(电荷);丙不带电或带负电。
13.【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同种电荷相距越远,排斥力越小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大,说明受到的排斥力越大,根据图片分析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与距离大小的关系即可。
【解答】(1)图中小球B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小球的距离越大,小球B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小,即受到的排斥力越小,那么得到结论:同种电荷相距越远,排斥力越小。
14.【答案】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相互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小明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接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时,起初泡沫塑料小球靠上了塑料尺,这个现象表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会儿泡沫塑料小球又自动远离塑料尺,这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出现了相互排斥的现象而离开。
15.【答案】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不但要保证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一致,还要保持电器元件的先后顺序一致,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实物图可知:
(1)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S1、灯泡L1,然后回到电源的负极;
(2)分流点在开关S1和正极之间,汇流点在灯泡L1和负极之间;
(3)从分流点依次经过灯泡L2、开关S2,然后回到汇流点。
如下图所示:
16.【答案】(1)
(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物质的导电能力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出来,因为导电能力越强,则通过的电流越大,灯泡的亮度越大,所以可以用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或灯泡的亮度大小反应导电能力的强弱,据此设计电路。
(2)①如果用电器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如果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串联,据此确定两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
②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确定开关的位置即可。
【解答】(1)将开关、待测物质、电流表和灯泡依次串联在电源的两极之间即可,如下图所示:
(2)①灯泡L发光时,电动机并没用发光,即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②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开关S1要同时控制灯泡L和电动机,所以它应该在干路上。而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它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17.【答案】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两个开关之间是否影响判断它们的串并联关系,然后根据两个灯泡是否相互影响判断它们的串并联关系,最后再根据灯泡和开关的对应关系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即可。
【解答】(1)无论哪个开关闭合,电铃都要响,说明两个开关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应该是并联;因为通过两个开关的电流都要经过电铃,所以电铃应该在干路上;
(2)如果红灯表示一组,绿灯表示一组,那么它们就应该与两个开关分别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18.【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同种电荷间排斥力大小与电荷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偏离,说明其受到了力的作用,要从其受力的角度去分析;
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大小,反应力小球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将小球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与小球距离A的距离的远近不同联系起来,即可得到探究的问题
【解答】(1)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
(2)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故答案为:(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19.【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红灯亮时,绿灯不一定同时亮;红灯损坏时,绿灯照常工作,则二者不相互影响,那么红灯和绿灯为并联;
(2)前门开关只能控制红灯,后门开关只能控制后门,因此前门开关与红灯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后门开关和绿灯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3)无论哪盏灯亮时,电铃都会发声,即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都会经过电铃,那么电铃只能在干路上,如下图所示:
20.【答案】(1)
(2)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不但要保证串并联关系的一致性,还要保证各个电器原件的相对位置不变;
(2)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再对原来的图片进行补充。
【解答】(1)根据实物图可知,灯泡L1与L2并联,开关S2控制干路,S1只控制灯泡L1,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只测灯泡L2的电流。
①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画出开关S2、灯泡L2、电流表A2和A1,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②分流点在L2与S2之间,汇流点在A2与A1之间;
③将开关S1、灯泡L1连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即可,如下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要控制灯泡的亮度,二者必须串联。小灯泡亮度变暗,即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而变阻器的阻值变大。因为此时变阻器向左移动滑片,所以应该连接变阻器右下角的接线柱,而上面的接线柱任选一个,如下图所示:
21.【答案】金属外光起导线的作用 塑料外壳的手电简用专门]的导线将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 图略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电路的组成部分分析解答。
【解答】手电筒其实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电路,电池为电源,灯泡为用电器,按键为开关。金属外壳的手电筒,外壳相当于导线;而塑料外壳的,有专门的金属导线将灯泡与电池相连。电路图如下;
22.【答案】按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 泡沫塑料小球也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小球会立即离开带电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按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泡沫塑料小球也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小球会立即离开带电体。
23.【答案】小纸人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小纸人会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1 电荷与电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临海期末)干燥的冬季,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人触摸车门时因放电而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身带电荷,是摩擦起电现象
B.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C.若车身带正电荷,说明车身得到了电子
D.若车身带负电荷,则电流从车身流向大地
【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物体经过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摩擦起电。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
(3)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负电;
(4)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A.车身带电荷,是经过摩擦形成的,因此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正确;
B.车身会带上电荷,是电荷转移的过程,而不是创造电荷,故B错误;
C.若车身带正电荷,说明车身得失去电子,故C错误;
D.若车身带负电荷,则电子从车身流向大地,而电流方向与其相反,即电流从大地流向车身,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3八上·嘉兴期末)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琥珀经摩擦创生了电子 B.碎草被吸引是因为碎草带电
C.琥珀吸引碎草是静电现象 D.摩擦后琥珀和碎草带同种电荷
【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结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
B.碎草被吸引是因为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错误;
C.琥珀吸引碎草是静电现象,故C正确;
D.摩擦后琥珀和碎草带一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3.(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所示,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女孩的头发带有同种电荷
B.静电金属球与女孩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C.女孩的头发竖起来是因为头发间相互吸引
D.女孩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即头发之间相互排斥,那么头发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静电球和女孩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从而时头发和静电球带上同种电荷,故B正确不合题意;
如果女孩身体直接与大地相连,那么她带的电荷会转移到大地上,因此不会出现头发竖起的现象,因此女孩和大地之间应该用绝缘体隔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3八上·义乌期末)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异种电荷
B.摩擦后,两气球带了同种电荷
C.摩擦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电
D.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小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用一张毛皮先后摩擦两只相同的气球后,则两个球要么失去电子,要么得到电子,无论怎样,它们都带同种电荷,因此会产生排斥力,因此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跳舞,故A错误,B正确;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错误;
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两只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前者失去电子的个数等于后者得到电子的个数,即两只气球所带的电子数之和等于毛皮所带正电荷数,故D错误。
故选B。
5.(2023八上·温州期末)如图为小明在科技馆中接触静电金属球后的现象。下列泡沫小球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明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头发竖起相互分开,则头发之间表现为排斥力,应该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2023八上·拱墅期末)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负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不带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电荷间的相互关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图知,甲球与乙球靠近时相互排斥,已知甲球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球一定带负电。甲球与丙球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丙球可能带正电;但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丙球也可能不带电。
【解答】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不带电,故A错误;
B.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不带电,故B错误;
C.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故C错误;
D.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3八上·拱墅期末)2022年7月1日起,杭州公交推出了”公交站点响应式停靠”的新举措,部分线路不再”站站停靠”。这些线路的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相当于开关的按钮,当乘客按下任意一个按钮时,铃声响起,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下列选项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铃声都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上。
【解答】A.需要两个开关同时闭合,铃声才会响,故A错误;
B.需要干路上的开关闭合,铃声才会响。支路开关闭合,铃短路,故B错误;
C.任何一条支路的开关闭合,铃声就可以响,故C正确;
D.需要干路上的开关闭合,铃声才会响。支路开关闭合,铃短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3八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的小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此时,该小孩头发上一定都带了( )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正电荷 D.负电荷
【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如图所示的小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说明头发带电后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头发上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2023八上·南浔期末)关于电流和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电荷产生的过程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解答】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转移的过程,故A错误;
B.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故B错误;
C.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有电源(电压)且是闭合回路,故C错误;
D.科学上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自由电子带负电,电子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①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②科学上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电子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
③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就会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通路,也叫做闭合电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
10.(2023八上·杭州期末)用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分别靠近轻质小球甲和小球乙,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可能不带电 B.乙球可能带正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 D.乙球一定带负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甲球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球肯定带正电;
乙球和玻璃棒相互吸引,那么乙可能:①不带电,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②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
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 带正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风扇旋转时与空气发生 而带电,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答案】B;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通过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摩擦起电;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1)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带正电,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那么B和它带同种电荷,即带正电;C被吸引,则C与它带异种电荷,即带负电;
(2)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风扇旋转时与空气发生摩擦而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2.(2019八上·黄岩期末)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相互摩擦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这是因为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已知小球甲带正电,当把甲、乙、丙三个小球悬挂起来( 如图所示),请判断小球丙可能的带电情况: 。
【答案】电子(电荷);丙不带电或带负电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电荷的转移);甲带正电,甲乙相互排斥,因此乙肯定带正电,而乙丙相互吸引,则丙可能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有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故答案为:电子(电荷);丙不带电或带负电。
13.柯雪看到广播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幅静电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小球,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1)图中小球B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 。
(2)比较三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同种电荷相距越远,排斥力越小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大,说明受到的排斥力越大,根据图片分析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与距离大小的关系即可。
【解答】(1)图中小球B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小球的距离越大,小球B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小,即受到的排斥力越小,那么得到结论:同种电荷相距越远,排斥力越小。
14.
小明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接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时,起初泡沫塑料小球靠上了塑料尺,这个现象表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一会儿泡沫塑料小球又自动远离塑料尺,这是因为带上了 电荷,出现了 的现象而离开。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相互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小明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接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时,起初泡沫塑料小球靠上了塑料尺,这个现象表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会儿泡沫塑料小球又自动远离塑料尺,这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出现了相互排斥的现象而离开。
15.在方框中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电路图。
【答案】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不但要保证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一致,还要保持电器元件的先后顺序一致,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实物图可知:
(1)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S1、灯泡L1,然后回到电源的负极;
(2)分流点在开关S1和正极之间,汇流点在灯泡L1和负极之间;
(3)从分流点依次经过灯泡L2、开关S2,然后回到汇流点。
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八上·天台期末)生产生活或科学研究当中,经常需要我们设计电路。
(1)某小组要研究物质导电能力的实验,请在方框1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有一种智能锁,需要通过“密码+人脸”两次识别成功才能开锁。密码识别成功时仅S1闭合,灯L发光,照亮人脸进行识别;人脸识别成功后S2闭合,电动机 工作,开锁成功。请在方框2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答案】(1)
(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物质的导电能力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出来,因为导电能力越强,则通过的电流越大,灯泡的亮度越大,所以可以用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或灯泡的亮度大小反应导电能力的强弱,据此设计电路。
(2)①如果用电器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如果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串联,据此确定两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
②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确定开关的位置即可。
【解答】(1)将开关、待测物质、电流表和灯泡依次串联在电源的两极之间即可,如下图所示:
(2)①灯泡L发光时,电动机并没用发光,即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②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开关S1要同时控制灯泡L和电动机,所以它应该在干路上。而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它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17.(2019八上·萧山月考)小北所在学校要举办科普知识竞赛,请你设计一个抢答器,要求不论哪一组按开关,主持台上的电铃都要响,而且用不同的灯泡告诉主持人是第几组按开关,按上述要求将上图所给的器件连成实物图。
【答案】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两个开关之间是否影响判断它们的串并联关系,然后根据两个灯泡是否相互影响判断它们的串并联关系,最后再根据灯泡和开关的对应关系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即可。
【解答】(1)无论哪个开关闭合,电铃都要响,说明两个开关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应该是并联;因为通过两个开关的电流都要经过电铃,所以电铃应该在干路上;
(2)如果红灯表示一组,绿灯表示一组,那么它们就应该与两个开关分别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18.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所示)。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同种电荷间排斥力大小与电荷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偏离,说明其受到了力的作用,要从其受力的角度去分析;
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大小,反应力小球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将小球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与小球距离A的距离的远近不同联系起来,即可得到探究的问题
【解答】(1)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
(2)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故答案为:(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四、解答题
19.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两个开关,电源和若干导线。请利用这些材料为收发室值班人员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并按设计的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红灯亮、电铃响时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电铃响时表示后门来人。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红灯亮时,绿灯不一定同时亮;红灯损坏时,绿灯照常工作,则二者不相互影响,那么红灯和绿灯为并联;
(2)前门开关只能控制红灯,后门开关只能控制后门,因此前门开关与红灯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后门开关和绿灯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3)无论哪盏灯亮时,电铃都会发声,即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都会经过电铃,那么电铃只能在干路上,如下图所示:
20.(2021八上·浙江期中)
(1)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右边的方框中用铅笔画出该实物图的电路图。
(2) 要求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能使小灯泡亮度变暗。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
【答案】(1)
(2)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不但要保证串并联关系的一致性,还要保证各个电器原件的相对位置不变;
(2)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再对原来的图片进行补充。
【解答】(1)根据实物图可知,灯泡L1与L2并联,开关S2控制干路,S1只控制灯泡L1,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只测灯泡L2的电流。
①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画出开关S2、灯泡L2、电流表A2和A1,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②分流点在L2与S2之间,汇流点在A2与A1之间;
③将开关S1、灯泡L1连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即可,如下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要控制灯泡的亮度,二者必须串联。小灯泡亮度变暗,即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而变阻器的阻值变大。因为此时变阻器向左移动滑片,所以应该连接变阻器右下角的接线柱,而上面的接线柱任选一个,如下图所示:
21.找一只手电筒,仔细观察它的构造,了解电池灯电珠泡、开关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一般手电筒的外壳是用金属制作的,它起什么作用?塑料外壳的手电筒,用什么办法来连接电池和灯泡?再试着画出图中手电简的电路图。
【答案】金属外光起导线的作用 塑料外壳的手电简用专门]的导线将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 图略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电路的组成部分分析解答。
【解答】手电筒其实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电路,电池为电源,灯泡为用电器,按键为开关。金属外壳的手电筒,外壳相当于导线;而塑料外壳的,有专门的金属导线将灯泡与电池相连。电路图如下;
22.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小球会被吸引过来,如图所示。但接触后又会立即分开,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按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 泡沫塑料小球也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小球会立即离开带电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按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泡沫塑料小球也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小球会立即离开带电体。
23.在桌子上放上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4厘米。在宽0.5厘米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剪下这些人形,放在玻璃板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在玻璃板上迅速来回摩擦,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吗 如图所示。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你把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上面,让其他同学帮一下忙,用泡沫在玻璃板底下摩擦,小纸人也翩翩起舞吗 请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答案】小纸人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物体相互摩擦会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小纸人会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