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8 15: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石室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上期高 2026 届半期试题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卷相应的位置
3. 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则视为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4.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 40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的答案的序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023 年 6 月,太阳表面出现了 160 多个太阳黑子(如下图),这是 20 多年来太阳黑子数最多的一个月。 更多的太阳黑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太阳耀斑,还意味着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即高能带电粒子流的抛射,
该粒子流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事件。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可能是
A .2027 年 B .2028 年
C .2034 年 D .2039 年
2 .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 )
A .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
B .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 .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 .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下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
A .乙>甲>丙>丁
B .乙>丁>甲>丙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地阴雨多晴天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B .乙地海拔高云层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C .丙地纬度低气温高,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D .丁地距海远降水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
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3 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后,3 名航天员进入
第 1 页 共 8 页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哈雷彗星 ②准备发射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
③陨石 ④太空运行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6.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最可能干扰空间站与地面通讯的是( )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 C. 日地距离 D.气候异常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它本身不发
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完成下面小题。
8.“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9.“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2 页 共 8 页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C.在深约 2900 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1.岩石圈是指( )
A. ①整体 B. 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C. ②的顶部 D. ③的外部
12.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地壳 B.上地幔顶部
)
C.上地幔上部 D.下地幔
北京时间 2023 年 5 月 10 日 21 时 22 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
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 400Km)。完成下面小题。
13.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是( )
A.降低—升高—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降低—降低—升高
1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平流运动显著 B.夏季高度高于冬季
C.利于高空飞行 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15.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B.岩石和地貌
C.地层和化石 D.地貌和土壤
16.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 )
A.代、宙、纪 B.纪、代、宙
C.代、纪、宙 D.宙、代、纪
地球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
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8.地质年代甲( )
A.爬行动物盛行 B.现代海陆形成 C.是重要的成铁期 D.是重要的成煤期
1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 C.寒冷,冰雪广布 D.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左图为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与前两日相比,12 月 12 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增强④减弱 B. ①增强③增强 C. ②增强③减弱 D. ②增强④增强
22.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该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 共 8 页
A.覆盖地膜,提高大气逆辐射 B.建塑料大棚,加强太阳辐射 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右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此时,北京的风向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左图 a)。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 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
凉。右图为“风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
A .美观居室 B .用作热源 C .作为冷源 D .用于集雨
26 .该建筑的气流在( )
A .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 B .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
C .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 D .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
27 .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
A .地震波 B .温室效应 C .水循环 D .热力环流
第 4 页 共 8 页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 海。适合赶海的时间是开始涨潮前的两个小时。下图示意我国某海滨城市某日的潮汐时刻。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28 .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 . 日月引力 B .风力作用
C .海水惯性 D .地转偏向力
29 .下列时刻中,适合赶海的时间是( )
A .4 时、16 时 B .10 时、22 时
C .2 时、14 时 D .8 时、20 时
北京时间 2023 年 8 月,华北多地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 胁。城市可采用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式,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 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①蒸发减小 ②降水增多
③地表径流增多 ④下渗增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③补充城市水源 ④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 10-15 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
业, 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 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 B .土壤含水量增多 C .蒸发加剧 D .地表径流增多
33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 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 . 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D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第 5 页 共 8 页
行走在福建平潭岛海岸会发现潮间带上分布着一道又一道弧形石堤—石沪(下图),石沪是古代人利
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捕鱼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石沪捕鱼主要利用( )
A .潮汐 B .海浪
C .洋流 D .海陆风
35 .仅考虑海水运动,下列日期石沪捕鱼量最多的可能是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初八
C .农历二十 D .农历二十五
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波浪的高度要在 1m 左右,最低不少于 30cm。下左图为北半球某热
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冲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波浪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 . 日月引力 B .海底摩擦 C .风力作用 D .地转偏向力
37 .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当地(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8 .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 .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 .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 .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9.图中数码所示的洋流中为暖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0.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P 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降温作用
C.洋流①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
D.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第 6 页 共 8 页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 1 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图 2
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如图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
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简要说明原
理。(4 分)
(2)在图 2 中判断甲乙两处风力最大的
是 ,原因是 。(2 分)
(3) 依据所学,简述图中“穿堂风”形成的基
本原理。(4 分)
42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 ② , ④ , ⑤ 。
(2)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
(3)下列现象中,具有图中②环节作用的是( )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D.高山冰川融化
(4)按水循环原理,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措施是( )
A.拦蓄和利用雨水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铺设防渗膜
(5)请同学为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三项的可行措施。
4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 下图 1 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1)图 1 中学母 ABC 中代表海水温度的
是 ,代表海水密度的是 。
(2)读图 1,说明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
律大致是 ,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
规律大致是 。
(3)图 1 中 C 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
第 7 页 共 8 页
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料二 下图 2 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 2 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 Z 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4)图二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
高到低排序为 。
(5)比较图二中 M 地和 N 地盐度高低,并说明
理由
44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读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
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流经沿岸地区会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景观有显著差异。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 处的纬度差不多,但 1 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 8℃时,温度偏高,原因是沿岸有 (暖流或寒流)流 经,具有 的作用;印第安港通常在 0℃以下,原因是沿岸 (暖流或寒流)流经,
具有 的作用。
(2)1492 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时间较去美洲的时间短,从洋流的
角度分析原因。
(3)丙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海域盛产鳕、鲽、鲱、鲑等鱼类,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某年 4 月,丁处海湾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发生大量原油泄漏,油污带可能漂向(单选)
A.北美西海岸 B.巴西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欧洲西海岸
(5)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图中 C 处洋流的是( )
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