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密度、物态变化,统统都拿下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 看不见。
2、分子理论:
(1)分子之间存在 。
一般同种物质,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 ,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 。
(2)分子不停的做 。
①物体的温度越 ,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②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 的 表现。
③黄豆与芝麻实验属于 实验, 验证分子之间有间隙(填“能”或“不能”)。
(3)分子之间有 和 。
分子之间有 的例子:
①两个底部 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很难把他们 。
②固体很难被拉伸。
③用细线把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 。
分子之间有 的例子:
①固体很难被 。
②打气筒打气,打了多少次后难再打进。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
21教育名师】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 定义:物体所含 ,符号: 。
单位:国际上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
成人:50kg—60kg, 大象6t; 一只公鸡 。
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 。
2.属性:质量不随 、 、 、 的变化而改变。 21cnjy.com
3. 测量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
(1)基本构造: 、指针、托盘、横梁、标尺、 、砝码、底座、 。
(2)天平的使用: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或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当指针偏左时: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
③测量
a.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 到 加 ,并调节游码直至 。
b.测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 盘加 或 ,指针偏右,则反之。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盘中都放上大小质量相同的 或玻璃器皿)。21
④读数:左盘物体质量= +
(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
(3)误差分析:
①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
②砝码生锈: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
③游码未归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
④天平未调平:左偏 ,右偏 。
⑤物码放反:未移游码: ,移动游码,测量值偏 ,此时实际质量为, 。
(4)天平应用:
①要称量10.6g的食盐,天平放平调平后,在左右两盘放上称量纸后,
先用镊子 和 ,后放 。
若天平偏左则 直至天平平衡,若偏右则 直至天平平衡,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定义: 的某种物质的 。
①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 、 无关。
②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物体的 与 成正。
③如水变成冰,物体的 改变,密度改变。
2、公式: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4、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 或 (质量单位/体积单位)
(2)两者的关系: 1 g/cm3= kg/m3
(3) 水的密度: kg/m3或 g/cm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立方厘米 = 立方米 1吨=1000千克= 克
1毫升 = 升 1升= 立方米
5、密度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密度 测量液体密度
① ; ① ;
② ; ② ;
③ ;
④计算ρ=m/v ④计算液体密度ρ=·c
6、密度的应用
(1)同瓶装水酒, 相同,密度越大, 越大。
(2)瓶中耗氧气, 减少,体积 ,密度 。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1、比热容(比热)符号:
单位 的某种物质, 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 多少。
①比热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 。
②同一种物质 改变,比热不同。
2、单位: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意义
①水的比热:c= ,表示的意义是: 。
4、探究物质种类对吸收热量的影响
①自变量:物质种类
②因变量:相同时间,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
③无关变量:质量、初始温度、给予的热量(相同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用到的实验方法: 、 。
5、比热的应用
①水的比热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可以做作 、 。 Comment by 慧 青: 保温剂 小 大 Comment by 慧 青: 冷却剂
②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 ,内陆气温的变化 。
第五节:物态变化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2、物态变化
(1)吸热与放热
吸收热量的是: 、 、 ;放出热量的是: 、 、 。
(2)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其熔化温度为 。
②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晶体:金属、冰、水、海波等 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等。
③熔化图像与凝固图像
比较海波熔化图像中AB,CD段:
可知物质的比热与 有关,且固体海波的比热比液体的要 。
(3)汽化两种方式: 和
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的发生在液体 的汽化现象;
a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 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2
常温蒸发 加热蒸发
b应用:夏天地面洒水,蒸发 ,使温度 。
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 沸腾 (选填“前”或“后”)
a沸腾特点:液体达在一定温度( )时,液体持续 热量,温度 。
b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 ;b持续 。
项目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不同点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2.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1.同时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 (气压低,沸点低)
(4)液化的方法: 、 。
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 ,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 ,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21·世纪*教育网 Comment by 慧 青: 吸热 液化 汽化 液化
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 吸热,在低端 放热。(选物态变化)
(5)升华与凝华的现象:
升华现象:樟脑丸变 ,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 ,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空中温度较低,小水珠 成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 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Comment by 慧: 液化:雨雾露白气
凝华:冰雪霜雾凇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 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 成霜。
第六节:物理与化学性质
1、物理与化学变化区别:
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是 变化;有生成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①不需要通过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
包括: 、 、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②只能在 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②性质通常用“易”、“能”、“可以”“会”、“难”等词来描述。
2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肉眼
2、(1)间隙 大 小
(2)无规则运动 高 无规则运动 宏观 模拟 不能
(3)引力 斥力
引力 紧密接触 分开 大
斥力 压缩
3、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
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物质的多少 m 千克 kg
50g 200g 2Kg Kg
2、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om
3、天平的使用:
①水平
②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右
③大 小 砝码 天平平衡
右 砝码 向右移动游码 称量纸教
砝码质量 游码指示质量值
大 小 大 大 小 没有误差 大 砝码质量-游码指示质量
放 10g 砝码,向右移动游码至 0.6g 食盐
减少少量食盐 增加少量食盐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单位体积 质量
体积 质量
不变 质量 体积
状态
2、 ρ=m/V
3、1 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4、单位:
(1)kg/m3或 g/cm3
(2)1000
(3) 1×103 1
(4)单位转化: 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 1×10-6立方米 1 吨=1000 千克=1×106方克
1 毫升 = 1×10-3方升 1 升=10-3立方米
5、密度测量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m;
3
往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测量体积为 V1
将物体放入量筒中,测量水和物体体积为 V2
将一定量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总质量为 m1
将部分液体到入量筒中,并测量体积为 V
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 m2;
(m1- m2)/V21·cn·jy·com
6、密度的应用
(1)体积 质量
(2)质量 不变 变小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1、 c 质量 温度 热量
无关 状态
2、J/(kg·℃)
3、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4.2×103焦。
4、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5、冷却剂 保温剂 小 大
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2、
(1)熔化 汽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凝华
(2)熔点
状态 大
(3)蒸发 沸腾
分子运动
吸热 降低
表面 内部
前 后
4
沸点 吸收 不变
沸点 吸热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液体种类
(4)降低温度 、 压缩体积。
(5)小 干
凝固 液化 液化 凝华
第六节:物理与化学性质
1、物理 化学
2、化学变化 颜色、状态、气味、
化学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