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4章 地貌 第2节 地貌的观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4章 地貌 第2节 地貌的观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8 15: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水流最平缓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图示区域(  )
A.P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B.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
C.Q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
D.甲处河流流速比丁处快
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共同形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的景致。每年国庆节前后,傍晚时候,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读图,完成3~4题。
3.观察“卧佛含丹”奇观,最佳位置是(  )
A.攀登卧佛观察
B.乘坐游艇观察
C.特定角度远眺
D.山脚向上仰望
4.七星岩属于地貌层级中的(  )
A.宏观地貌—山地
B.次一级地貌—喀斯特地貌
C.微观地貌—溶洞
D.次一级地貌—河流地貌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哀牢山。图甲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游客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5~6题。
5.某游客站在图甲中某处朝南拍摄出图乙的景观照片,该游客在图甲中所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甲中不能观察到的地貌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峡谷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350米和200米
B.200米和250米
C.200米和150米
D.100米和125米
8.图中B、C两地的温差约为(  )
A.0.6 ℃ B.1.2 ℃
C.1.8 ℃ D.3.2 ℃
9.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
(2)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坡度大小、山谷的最低海拔。
(3)与丁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4)图中陡崖(  )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
B.位于山谷中
C.顶部海拔最高达880米
D.海拔向北降低
(5)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地貌特征描述 ①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②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③
(6)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点的一般方法,基于样例,完成下表。
项  目 内  容
读等高线的数值及其计算 描述海拔和相对高度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①
能力素养提升练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示区域内次一级地貌是(  )
A.山峰、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C.河流地貌、石林
D.山峰、喀斯特地貌
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并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地高差大致为(  )
A.80米 B.110米
C.170米 D.220米
13.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道路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15米 B.17米
C.35米 D.37米
15.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由东南向西北(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6.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18.随着风化的不断深入,该倒立锥坡度(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9.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21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某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该小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在C处和E处的两位同学 为什么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   ,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处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处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 为什么
答案: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1~2.1.A 2.B 第1题,从图中等坡度线可以判断甲处坡度最小,水流最平缓。第2题,丙处坡度大于乙处,故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
3~4.3.C 4.B 第3题,观察“卧佛含丹”奇观,宜选择较远距离,正对卧佛观察,故应寻找特定角度远眺。第4题,据材料信息“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可知,七星岩属于喀斯特地貌,为地貌层级中的次一级地貌,故B正确。
5.C 6.D
7~8.7.D 8.A 第7题,读图可以看出,B点纵坐标是100米,表明其绝对高度是100米,而A点低于海平面约25米,所以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125米,故选D。第8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B点海拔为100米,C点海拔为200米,B、C两地相对高度为100米,故两地温差约为0.6 ℃。
9. 答案: (1)6.4
(2)见下图。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东南方向,坡度较小,最低海拔为790—800米。
(3)坡度较小,阴坡。
(4)D
(5)①高原 ②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 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的山谷 ③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6)①判断地形类型
10~11.10.B 11.D 第10题,读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地区中部,为最佳观察点,故B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也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故D正确。
12~13.12.B 13.D 第1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分别约为260米和150米,两地高差大致为110米。注意本题要求的是甲、乙两地的高差,即三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的相对高度,不是甲、乙两地间的最大高差。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①最长,若道路①为直线线路应该最短,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②没有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③最短,C错误。道路①和道路②剖面线右侧形态大致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D正确。
14~16.14.C 15.B 16.B 第14题,图a中等高距为10米,瀑布处有320米、330米、340米三条等高线重合,则瀑布落差大于20米;图示瀑布上部的最大海拔接近350米,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314米,故瀑布落差小于36米。第15题,图a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两条等高线间距由东南向西北越来越大,则表明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第16题,图中②处西侧距离山脊较近,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此处。
17~18.17.C 18.B 第17题,岩石被风化后的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当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滑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更多障碍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滚动到倒立锥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受重力作用获得的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立锥的顶部。第18题,随着倒立锥上部岩层的不断剥落,碎屑颗粒不断增加,其坡度较锥体形成初期变小,故B正确。
19. 答案: (1)画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两处之间有山脊,会阻挡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两处之间是山谷,不会阻挡视线。
(3)② 画图略(分别在最高、最低处)。
(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故两处之间的温差约3 ℃。